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296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9
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涉及铜管加工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气腔,所述气腔将底座分为外环和内环,所述外环顶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和外环之间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盖板和内环中央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锥状通孔;所述内环的通孔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所述内环顶面靠近外环的一侧设置有凸圈,所述凸圈和盖板间隙配合;所述内环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高度不大于凸圈的高度;所述外环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气腔连通,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有进气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铜管表面残留的水分、清洗液和铜屑进行彻底的清理,同时在内环表面增加了保护层,防止不慎碰撞时对铜管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管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铜管采用水平连续管坯进行轧制前需要使用外壁清洗机将表面的氧化皮等缺陷去除,以保证后续拉伸时不因这些缺陷导致出现拉断、锯齿伤等废品,同时对铜管表面进行光亮处理。经过外壁清洗机处理后,铜管上残存有水分、氧化皮清洗液及少量铜屑。现有技术中在外壁清洗机出口设置有橡皮圈,通过物理接触刮擦掉铜管外壁上的异物,但对水分和氧化皮清洗液的清理不彻底,还需要增加后续工序来处理;铜屑经常卡在橡皮圈内,划伤铜管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铜管外壁异物清理不彻底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气腔,所述气腔将底座分为外环和内环,所述外环顶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和外环之间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盖板和内环中央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锥状通孔;所述内环的通孔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所述内环顶面靠近外环的一侧设置有凸圈,所述凸圈和盖板间隙配合;所述内环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高度不大于凸圈的高度;所述外环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气腔连通,所述进气口连接有进气接头。优选地,所述凸圈和盖板之间的间隙为0.03~0.1mm。优选地,所述气腔内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处于两相邻进气口的中央位置,所述隔板与进气口的数量相等且至少有2个。优选地,所述盖板的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内环的通孔的最小直径。优选地,所述外环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壁上设置有螺纹。优选地,所述内环底面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凹槽侧面设置有螺纹。优选地,所述进气接头通过三通或者直接头连接到进气总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口灌入气腔内,再通过盖板和内环上凸圈之间的缝隙喷出,根据流体的附壁效应,气流沿内环的弧形表面高速冲出,形成一个高速环状气流,吸引并带动周围大量空气跟随高速气流一起向后喷出,增大了气流的流量和强度,形成一个锥状冲击气流冲击铜管外表面,通过强剪切力有效清除铜管外表面的水分、清洗液和铜屑;所述保护层可以防止铜管误触内环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外环,111-进气口,112-进气接头,113-安装孔,12-内环,121-凸圈,122-保护层,123-凹槽,2-气腔,21-隔板,3-盖板,4-密封圈,5-进气总管,51-三通,52-直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置有气腔2,所述气腔2将底座1分为外环11和内环12,所述外环11顶面固定连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和外环11之间连接有密封圈4;所述盖板3和内环12中央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锥状通孔;所述内环12的通孔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所述内环12顶面靠近外环11的一侧设置有凸圈121,所述凸圈121和盖板3间隙配合;所述内环12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122,所述保护层122的高度不大于凸圈121的高度;所述外环11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口111,所述进气口111与气腔2连通,所述进气口111固定连接有进气接头112。本技术工作时,表面上带有异物的铜管从中央的通孔中穿出,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口灌入气腔内,所述盖板和内环上的凸圈之间的间隙构成出气口并环绕了铜管的整个外表面。气腔和间隙连通,高压气体从间隙中喷出,进一步提高了流速。根据流体的附壁效应,气流紧贴内环的弧形表面高速冲出,高速气流本身流速快压强小,但靠近通孔中央一侧的空气为正常大气压,通孔周围大量空气在气压差的作用下跟随高速气流一起向后喷出,极大地增大了气流的流量和强度,形成一个锥状气流冲击铜管外表面,通过强剪切力有效清除掉铜管外表面的水分、清洗液和铜屑,并将上述异物吹到外壁清洗机底部的废料槽中。所述附壁效应也称为康达效应,流体有偏离原本流动方向,改为随着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只要流体的厚度与弯曲壁的半径之比小于0.5,流体就会顺着该物体表面流动。本技术中,间隙的高度与内环表面圆弧面的半径之比远小于0.5,完全满足附壁效应的条件。所述底座和盖板可选择不锈钢制造,所述盖板可选择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安全可靠。所述保护层可选择丁苯橡胶制作,可采用VHB双面胶带粘附在经过打磨粗糙化的内环表面、凸圈侧面,粘附性强,持久力好,可以防止铜管误触内环造成损坏。所述密封圈可选择丁基橡胶密封圈,气密性好,加强盖板和底座之间的连接,防止高压气体从接缝处泄漏。所述进气口的数量和铜管半径成正相关,且不少于两个。铜管的半径越大,为保证气腔内单位长度上的气压不产生大的波动,需增加进气口的数量。所述进气接头可选择不锈钢制造,方便通入高压空气。优选地,所述凸圈121和盖板3之间的间隙为0.03~0.1mm。凸圈和盖板之间的间隙影响高压气流喷出的速度。间隙太大则气压下降过快,气流速度低,不能达到足够的冲击力;间隙太小则提高了加工精度,提高了成本。如图4所示,所述气腔2内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21,所述隔板21处于两相邻进气口111的中央位置,所述隔板21与进气口111的数量相等且至少有2个。所述隔板将气腔分为数个相等的等分,使通过不同进气口进入的高压气体不产生互相影响,减小湍流,保证气压的强度。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有3个进气口,则应在气腔内设置有3个隔板;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有2个进气口,则应在气腔内设置有2个隔板。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盖板3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内环12通孔的最小直径。所述盖板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内环通孔的最小直径,使盖板不对周围的空气形成阻挡,增大气流的流量。如图3所示,所述外环11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3,所述安装孔113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紧固螺栓穿入外壁清洗机的侧壁和安装孔,将清理装置固定在外壁清洗机出口附近的侧壁上。如图2所示,所述内环12底面设置有圆形凹槽123,所述凹槽123侧面设置有螺纹。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内环凹槽及螺纹将清理装置套设在外壁清洗机的出口上。如图7所示,所述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置有气腔(2),所述气腔(2)将底座(1)分为外环(11)和内环(12),所述外环(11)顶面固定连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和外环(11)之间连接有密封圈(4);所述盖板(3)和内环(12)中央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锥状通孔;所述内环(12)的通孔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所述内环(12)顶面靠近外环(11)的一侧设置有凸圈(121),所述凸圈(121)和盖板(3)间隙配合;所述内环(12)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122),所述保护层(122)的高度不大于凸圈(121)的高度;所述外环(11)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口(111),所述进气口(111)与气腔(2)连通,所述进气口(111)固定连接有进气接头(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置有气腔(2),所述气腔(2)将底座(1)分为外环(11)和内环(12),所述外环(11)顶面固定连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和外环(11)之间连接有密封圈(4);所述盖板(3)和内环(12)中央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锥状通孔;所述内环(12)的通孔侧面为内凹的圆弧状;所述内环(12)顶面靠近外环(11)的一侧设置有凸圈(121),所述凸圈(121)和盖板(3)间隙配合;所述内环(12)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122),所述保护层(122)的高度不大于凸圈(121)的高度;所述外环(11)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口(111),所述进气口(111)与气腔(2)连通,所述进气口(111)固定连接有进气接头(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外壁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圈(121)和盖板(3)之间的间隙为0.03~0.1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民逯志远曾庆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