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23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射涂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包括喷涂室和设置于喷涂室侧壁上的喷枪,喷涂室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喷枪在喷涂室外连接有进料斗,喷涂室的上方设置有顶部传输架,顶部传输架上设置有用于挂设窗帘杆的挂设件;喷涂室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喷气口,喷气口通过喷气管连接有气泵;喷涂室中还设置有抽气部;抽气部通过出料管连接有集料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喷气口和抽气部,可以在对塑粉进行回收的同时,使窗帘杆向下一侧的侧壁吸附充足的塑粉,进而提高窗帘杆喷涂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
本技术涉及喷射涂布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喷塑设备。
技术介绍
喷塑是一种将塑料粉末喷涂在零件上的表面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压静电设备使塑料颗粒上附着静电,并在电厂下使塑料颗粒均匀地附着在工件的表面,再通过高压烘烤使熔化成保护涂层并均匀涂布在工件表面,上述过程具有低污染、无毒害、施工方便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件的加工处理过程。窗帘杆又称罗马杆,常用于室内对窗帘进行挂设和导向。窗帘杆常用铝合金制成,为了防止铝合金表面发生锈蚀,窗帘杆在制作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喷塑处理。在喷塑完成后,未吸附在窗帘杆上的塑粉会落在喷涂室的地面上,容易造成浪费。公开号为CN107803296A、公开日为2018年3月16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喷塑装置,至少包括防塑粉扩散单元和与防塑粉扩散单元连接的塑粉回收单元,防塑粉扩散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容纳工件和喷塑的喷粉室,在喷粉室中设置防塑粉扩散结构,通过防塑粉扩散结构将喷塑中产生的多余塑粉送入与之连接的塑粉回收单元回收。其中防塑粉扩散结构包括设置在喷粉室下方的导风台阶,设置于导风台阶下部收拢粉口,与收拢粉口连接的收拢弯管,和设置于收拢弯管上的收拢风机。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收拢风机通过收拢弯管进行抽气,使收拢粉口处产生负压,进而对喷粉室中多余的塑粉进行收集。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收拢粉口位于底部中心处,在收拢风机工作时,容易在喷粉室中形成自上而下的气流,气流会对从喷枪中喷出的塑粉轨迹造成扰动,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在对窗帘杆进行喷塑时,容易导致窗帘杆向下一侧的表面吸附的塑粉较少,进而导致窗帘杆喷涂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可以在对塑粉进行回收的同时,使窗帘杆向下一侧的侧壁吸附充足的塑粉,进而提高窗帘杆喷涂的均匀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包括喷涂室和设置于喷涂室侧壁上的喷枪,喷涂室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喷枪在喷涂室外连接有进料斗,所述喷涂室的上方设置有顶部传输架,所述顶部传输架上设置有用于挂设窗帘杆的挂设件;所述喷涂室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喷气口,所述喷气口通过喷气管连接有气泵;所述喷涂室中还设置有抽气部;所述抽气部通过出料管连接有集料部。窗帘杆通过挂设件挂设在顶部传输架上,并随顶部传输架从进料口中进入喷涂室,在喷涂室中,塑粉从喷枪中喷出,并对窗帘杆进行喷涂处理。未被吸附在窗帘杆上的塑粉会下落在喷涂室的底面上,并在喷气口的作用下被气流吹起,进而便于塑粉粘附在窗帘杆向下的一侧上。当窗帘杆的朝下一侧的侧壁吸附塑粉达到饱和后,多余的塑粉会通过抽气部从喷涂室中抽离,并落入集料部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落在喷涂室底面上的塑粉通过喷气口吹起并使之吸附在窗帘杆上,从而提高窗帘杆喷塑的均匀度,且在窗帘杆吸附塑粉达到饱和后,可以通过抽气部和集料部对多余的塑粉进行回收。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气口上设置有过滤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塑粉通过喷气口落入喷气管中进而对气泵造成损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气口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喷涂室的底面上还开设有与喷气口连通的卡槽;所述过滤部包括放置于支撑台上的第一滤网和设置于第一滤网上方的滤板;所述滤板上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设于卡槽中;所述滤板上的滤孔尺寸大于第一滤网上的滤孔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滤网放置于支撑台上并将滤板放置于滤网上,滤板可以隔离喷涂室中颗粒较大的杂质,进而减少杂质对滤网造成的堵塞,且拿起滤板即可对滤网进行拆卸和清理,操作较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槽中设置有弹性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弹性垫层对卡块的抵接作用,增大卡块嵌设在卡槽中的牢固程度,使滤板和第一滤网不易被气流吹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涂室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凸棱,所述喷气口分布于相邻两个凸棱之间的凹陷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在喷涂室底面上的塑粉会通过凸棱滑落至两个凸棱之间的凹陷处,进而被喷气口中的气流带动并吹起,从而有助于增大每个喷气口的覆盖面积,提高喷气口中气流对塑粉的带动效果,进而使塑粉更容易被吹起并均匀地吸附在窗帘杆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涂室的底面自远离出料口的一侧向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向下倾斜,所述抽气部设置于喷涂室开设有出料口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塑粉在喷气口的作用下向抽气部移动,并被抽气部抽走,进而有助于减少塑粉在喷涂室中残留。提高塑粉的利用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棱的轴心线平行于窗帘杆的挂设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塑粉被喷气口中气流吹动时,受到凸棱的干扰较小,便于塑粉被喷气口中的气流吹起并对窗帘杆进行吸附,有助于提高窗帘杆吸附的塑粉的均匀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料部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沉降桶和设置于沉降桶下方的集料盒,所述出料管连接于最靠近抽气部的沉降桶侧壁,所述集料盒上开设有与沉降桶连通的开口;所述相邻两个沉降桶之间还设置有联通管,所述联通管连接于靠近抽气部的沉降桶的一端高度大于该联通管连接于远离抽气部的沉降桶一端的高度;距离所述抽气部最远的沉降桶在其上端开设有出风口并覆盖设置有第二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粉被抽气部抽走后,会依次经过各个沉降桶,并通过沉降桶落入集料盒中。气流通过联通管依次通过每个沉降桶并从出风口中离开,在前一个沉降桶中未能及时沉降的塑粉会通过联通管进入下一个沉降桶,并受到再次沉降。由于联通管连接于靠近抽气部的沉降桶的一端高度大于该联通管连接于远离抽气部的沉降桶一端的高度,因此当塑粉从一个沉降桶中进入下一个沉降桶中时,需要并克服重力做功向上运动,较为困难,因此沉降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料盒的内壁下表面自四周向中心区域向下倾斜,并在中心区域设置有回收区,所述回收区上设置有螺旋传输机,所述螺旋传输机连接于进料斗。落入集料盒中的塑粉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中心区域聚拢,并通过回收区落入螺旋输送机中,并被螺旋输送机送入进料斗中,进而重新从喷枪中喷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塑粉的循环使用,无需手动对收集后的塑粉进行转移和装载,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涂室在抽气部的两侧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之间的距离自远离抽气部的一侧向靠近抽气部的一侧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粉会在导向面的引导下向抽气部聚拢,进而提高抽气部对塑粉的抽离效果,减少塑粉残留在喷涂室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本技术中,通过在喷涂室的底面设置喷气口,可以通过气流将落在喷涂室底面的塑粉吹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包括喷涂室(1)和设置于喷涂室(1)侧壁上的喷枪(2),喷涂室(1)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1),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2);所述喷枪(2)在喷涂室(1)外连接有进料斗(2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室(1)的上方设置有顶部传输架(3),所述顶部传输架(3)上设置有用于挂设窗帘杆(10)的挂设件(4);所述喷涂室(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喷气口(8),所述喷气口(8)通过喷气管(81)连接有气泵(82);所述喷涂室(1)中还设置有抽气部(5);所述抽气部(5)通过出料管(52)连接有集料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包括喷涂室(1)和设置于喷涂室(1)侧壁上的喷枪(2),喷涂室(1)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1),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2);所述喷枪(2)在喷涂室(1)外连接有进料斗(2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室(1)的上方设置有顶部传输架(3),所述顶部传输架(3)上设置有用于挂设窗帘杆(10)的挂设件(4);所述喷涂室(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喷气口(8),所述喷气口(8)通过喷气管(81)连接有气泵(82);所述喷涂室(1)中还设置有抽气部(5);所述抽气部(5)通过出料管(52)连接有集料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8)上设置有过滤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8)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台(83),所述喷涂室(1)的底面上还开设有与喷气口(8)连通的卡槽(84);所述过滤部(9)包括放置于支撑台(83)上的第一滤网(92)和设置于第一滤网(92)上方的滤板(91);所述滤板(91)上固定设置有卡块(93),所述卡块(93)卡设于卡槽(84)中;所述滤板(91)上的滤孔尺寸大于第一滤网(92)上的滤孔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84)中设置有弹性垫层(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杆喷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室(1)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凸棱(14),所述喷气口(8)分布于相邻两个凸棱(14)之间的凹陷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秀华赵纯科程寸香刘仁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普光窗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