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科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用的下肢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康复科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用的下肢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偏袒患者的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中风开始的急性期就进行针灸治疗则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在对腿部进行针灸的时候,为避免患者发生神经性弹射或自主移动需要对下肢进行固定。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的穴位分布在腿部的各个方向,而现有技术的下肢固定装置只能露出下肢正面,故不适合偏瘫患者施针。现有技术的下肢固定装置不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腿长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下肢固定装置不适合偏瘫患者施针,且不可根据腿长调整。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康复科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用的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床板,床板结构包括,靠背,靠背呈长方体结构,所述靠背设置在床板的左侧,所述靠背右上角的棱边通过连接轴与大腿支床左端连接,所述靠背支撑患者上半身;大腿支床,大腿支床呈板状结构,所述大腿支床设置在床板中部,所述大腿支床右侧壁的凸起板可插入小腿支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科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用的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床板结构包括,靠背(1),靠背(1)呈长方体结构,所述靠背(1)设置在床板的左侧,所述靠背(1)右上角的棱边通过连接轴与大腿支床(2)左端连接,所述靠背(1)支撑患者上半身;大腿支床(2),大腿支床(2)呈板状结构,所述大腿支床(2)设置在床板中部,所述大腿支床(2)右侧壁的凸起板可插入小腿支床(3)的左端凹槽内,所述大腿支床(2)支撑大腿;小腿支床(3),小腿支床(3)呈板状结构,所述小腿支床(3)设置在床板右侧,所述小腿支床(3)左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小腿支床(3)支撑小腿;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科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用的下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床板结构包括,靠背(1),靠背(1)呈长方体结构,所述靠背(1)设置在床板的左侧,所述靠背(1)右上角的棱边通过连接轴与大腿支床(2)左端连接,所述靠背(1)支撑患者上半身;大腿支床(2),大腿支床(2)呈板状结构,所述大腿支床(2)设置在床板中部,所述大腿支床(2)右侧壁的凸起板可插入小腿支床(3)的左端凹槽内,所述大腿支床(2)支撑大腿;小腿支床(3),小腿支床(3)呈板状结构,所述小腿支床(3)设置在床板右侧,所述小腿支床(3)左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小腿支床(3)支撑小腿;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床板顶端,所述固定件结构包括,大腿固定件(6),大腿固定件(6)结构包括支座(61)和固定盖(62),所述大腿固定件(6)固定在大腿支床(2)的顶侧壁上,所述大腿固定件(6)固定大腿;脚踝固定件(7),脚踝固定件(7)结构与大腿固定件(6)结构相同,所述脚踝固定件(7)的直径为大腿固定件(6)直径的3/4,所述脚踝固定件(7)设置在小腿支床(3)顶端,所述脚踝固定件(7)固定脚踝;脚踝升降装置,脚踝升降装置设置在小腿支床(3)上,所述脚踝升降装置结构包括,移动板(15),移动板(15)呈长板结构,所述移动板(15)顶端安装有脚踝固定件(7),所述移动板(15)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连接有二号丝杆(14),所述移动板(15)沿二号丝杆(14)上下移动,以带动脚踝固定件(7)上下移动;二号电机(13),二号电机(13)固定在小腿支床(3)的底端,所述二号电机(13)顶端固定二号丝杆(14)的底端,所述二号电机(13)驱动二号丝杆(14)转动,使移动板(15)沿二号丝杆(14)上下移动;小腿支床移动装置,小腿支床移动装置设置在小腿支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玲,黄炜,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