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92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5
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床头固定件、水平固定件和垂直固定件,所述床头固定件至少包括高度可调的竖直杆;所述水平固定件包括横杆和两根可在横杆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杆,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在竖直杆上,两根所述第一水平杆对称设置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水平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可水平移动夹持杆;所述垂直固定件包括额部固定杆和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杆,所述额部固定杆设置在第二水平杆远离竖直杆的端部,额部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的弹力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介入诊疗时固定患者的头部,有效地避免患者头部晃动或体位偏移,降低手术过程的风险;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神经介入诊疗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患者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当患者在局麻下或全麻深度不够的状态下接受介入手术时,患者通常无法耐受有创的操作而头部晃动,头部体位偏移,因而影响介入的效果,甚至导致介入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生命。而目前临床上的做法是采用绷带固定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感,亦有部分装置因患者头颅大小不一造成不匹配,固定效果差,在手术过程导致人头晃动,最后给手术造成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床头固定件、水平固定件和垂直固定件,所述床头固定件用于固定在病床上,其至少包括高度可调的竖直杆;所述水平固定件包括横杆和两根可在横杆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杆,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在竖直杆上,两根所述第一水平杆对称设置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水平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可水平移动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同轴设置,其相靠近的端部设置有颞部固定板;所述垂直固定件包括额部固定杆和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二水平杆在竖直杆上设置的位置高于横杆,其可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杆相一致,所述额部固定杆设置在第二水平杆远离竖直杆的端部,额部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的弹力带。进一步地,所述床头固定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竖直杆上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设置有旋入套管内并可固定竖直杆的锁紧螺母,套管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夹板,套管上靠近固定夹板的位置设置有短杆,所述短杆上设置有螺母套杆和可在螺母套杆内上下移动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底端设置有与固定夹板配合使用的活动夹块,以使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能夹持住床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平杆较横杆在竖直杆上设置的位置高6~8cm。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水平杆位置的锁紧螺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夹持杆位置的锁紧螺母。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颞部固定板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软垫。进一步地,所述额部固定杆为弧形杆,其弧形的开口朝下,所述弹力带连接在弧形杆的两端。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在介入诊疗时固定患者的头部,有效地避免患者头部晃动或体位偏移,降低手术过程的风险;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套管,2固定夹板,3短杆,4调节螺母,5螺母套杆,6活动夹块,7竖直杆,8横杆,9第一水平杆,10夹持杆,11颞部固定板,12第二水平杆,13额部固定杆,14弹力带,15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床头固定件、水平固定件和垂直固定件,所述床头固定件用于固定在病床上,其包括竖直杆7和套设在所述竖直杆7内的套管1,所述竖直杆7能在套管1内上下移动,套管1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母15,所述锁紧螺母15旋入套管1内部,并通过紧抵插入至套管1内的竖直杆7,以紧固所述竖直杆7在套管1上的位置。所述套管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夹板2,套管1上靠近固定夹板2的位置设置有短杆3,所述短杆3上设置有螺母套杆5和可在螺母套杆5内上下移动的调节螺母4,所述调节螺母4的底端设置有与固定夹板2配合使用的活动夹块6,以使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2能夹持住床头。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母4和螺母套杆5为螺纹配合连接,调节螺母4贯穿于螺母套杆5;所述第二水平杆12较横杆8在竖直杆7上设置的位置高6~8cm。所述水平固定件包括横杆8和两根可在横杆8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杆9,所述横杆8的中部固定在竖直杆7上,两根所述第一水平杆9对称设置在横杆8的两端,所述第一水平杆9远离横杆8的一端均设置有可水平移动夹持杆10,两个所述夹持杆10同轴设置,其相靠近的端部设置有颞部固定板11;所述垂直固定件包括额部固定杆13和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杆12,所述第二水平杆12在竖直杆7上设置的位置高于横杆8,其可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杆9相一致,所述额部固定杆13设置在第二水平杆12远离竖直杆7的端部,额部固定杆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的弹力带14,所述弹力带14的长度能适应于人体头部的尺寸。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杆8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水平杆9位置的锁紧螺母15,所述锁紧螺母15旋入横杆8内部,并通过紧抵插入至横杆8内的第一水平杆9,以紧固所述第一水平杆9在横杆8上的位置。所述第一水平杆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夹持杆10位置的锁紧螺母15,所述锁紧螺母15旋入第一水平杆9内部,并通过紧抵插入至第一水平杆9内的夹持杆10,以紧固所述夹持杆10在第一水平杆9上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颞部固定板11相夹持的面设置有软垫。所述额部固定杆13为弧形杆,其弧形的开口朝下,所述弹力带14连接在弧形杆的两端。使用时,把套管1通过固定夹板2和活动夹板固定于病床上,并调整竖直杆7至合适的高度;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整两个颞部固定板11之间的距离,并把颞部固定板11抵在头部的两侧,利用锁紧螺母15固定夹持杆10的位置,防止患者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再把弹力带14套于患者的后脑,以防止患者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可有效防止患者在手术时出现头部晃动或体位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固定件、水平固定件和垂直固定件,所述床头固定件用于固定在病床上,其至少包括高度可调的竖直杆;所述水平固定件包括横杆和两根可在横杆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杆,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在竖直杆上,两根所述第一水平杆对称设置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水平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可水平移动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同轴设置,其相靠近的端部设置有颞部固定板;所述垂直固定件包括额部固定杆和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二水平杆在竖直杆上设置的位置高于横杆,其可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杆相一致,所述额部固定杆设置在第二水平杆远离竖直杆的端部,额部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的弹力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固定件、水平固定件和垂直固定件,所述床头固定件用于固定在病床上,其至少包括高度可调的竖直杆;所述水平固定件包括横杆和两根可在横杆上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杆,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在竖直杆上,两根所述第一水平杆对称设置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水平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可水平移动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同轴设置,其相靠近的端部设置有颞部固定板;所述垂直固定件包括额部固定杆和可水平移动的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二水平杆在竖直杆上设置的位置高于横杆,其可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杆相一致,所述额部固定杆设置在第二水平杆远离竖直杆的端部,额部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的弹力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中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固定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竖直杆上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设置有旋入套管内并可固定竖直杆的锁紧螺母,套管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夹板,套管上靠近固定夹板的位置设置有短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洪祥陈谦学肖紫秋刘宝辉綦仰之张惠凯杨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