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捕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65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捕蚊器,包括:吸蚊管,吸蚊管头部内设置有捕蚊管,捕蚊管内的捕蚊嘴的结构包括:锥形管和直管,直管的端口设置有盖板,盖板铰接在直管上、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捕蚊管的里端设置有滤网,吸蚊管内设置有风扇,风扇电机外侧的吸蚊管的管壁上开设有风孔,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吸蚊管上安装有控制器,电源通过控制器与风扇电机电连接,控制器能控制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或相断开,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时,蚊管内形成负压,负压盖板转至打开状态,蚊子能从捕蚊嘴进入至捕蚊管内,风扇电机与电源相断开后,盖板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方便了蚊子样本的采集和观察,捕蚊管和带滤网的套筒均可以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用捕蚊器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用捕蚊装置

技术介绍
实验室用捕蚊器,其作用在于:捕捉蚊子用于观察、研究、制作蚊子标本等等。传统的实验室用捕蚊器的结构,包括:吸蚊管,吸蚊管的一端设置有捕蚊口,吸蚊管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筛和风扇,过滤筛设置在风扇外,吸蚊管的底部设置有抓持部壳体,抓持部壳体内设置有为风扇提供动力的电源。风扇转动,能使得吸蚊管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蚊子从捕蚊口进入至吸蚊管内。当吸蚊管内捕捉有蚊子后,风扇反向转动,即可将蚊子从吸蚊管内向外吹出。上述的传统的实验室用捕蚊器存在以下缺陷:一、捕蚊口只是一个普通的一直打开的口子,蚊子容易逃跑。二、过滤筛无法更换清洗,从而影响捕蚊效果,并缩短捕蚊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捕蚊器,其能有效捕蚊,并能防止蚊子逃逸,且易清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实验室用捕蚊器,包括:吸蚊管,吸蚊管头部内设置有捕蚊管,捕蚊管的外端凸出于吸蚊管的头部,捕蚊管内的外端部设置有捕蚊嘴,捕蚊嘴的结构包括:锥形的且口径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的锥形管,锥形管与一段水平的直管连通,直管的端口设置有盖板,盖板铰连接在直管的外壁上,直管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捕蚊管的里端设置有滤网,所述的捕蚊管与吸蚊管之间可拆卸固定,吸蚊管内设置有风扇,风扇电机外侧的吸蚊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风孔,吸蚊管尾部内设置有电源,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吸蚊管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的电源通过控制器与风扇电机电连接,控制器能控制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或相断开,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时,风扇的叶片转动使得捕蚊管内形成负压,负压盖板转动远离直管的端口而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得蚊子能从捕蚊嘴进入至捕蚊管内,风扇电机与电源相断开后,风扇的叶片停止转动,在重力和弹力的作用下盖板盖合在导向管的端口上,盖板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地,前述的实验室用捕蚊器,其中,滤网固定安装在套筒上,所述的套筒螺纹固定连接在捕蚊管的里端,套筒卡挡在吸蚊管内壁的卡挡凸阶上,捕蚊管外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与吸蚊管头部的外壁螺纹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实验室用捕蚊器,其中,吸蚊管尾部设置有尾盖,尾盖螺纹固定连接在吸蚊管上。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实验室用捕蚊器,其中,吸蚊管内的尾部设置有电源腔室,电源所述的电源设置在电源腔室内,所述的尾盖用于打开或关闭电源腔室。进一步地,前述的实验室用捕蚊器,其中,靠近控制器位置的吸蚊管尾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上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地,前述的实验室用捕蚊器,其中,所述的吸蚊管和捕蚊管均采用透明材质。本技术的优点是:一、结构简单,捕蚊管形成了独立的、可拆卸的收集蚊子的空间,这大大方便了蚊子样本的采集和观察。二、捕蚊管上捕蚊嘴的设置,使得蚊子更容易被捕捉到。三、由于捕蚊管、以及捕蚊管上的带滤网的套筒均可以进行清洗,从而使得实验室用捕蚊器能保持洁净,这不仅大大延长了捕蚊器的使用寿命,还能提高蚊子样本采集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实验室用捕蚊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实验室用捕蚊器,包括:吸蚊管1,吸蚊管1头部内设置有捕蚊管2,捕蚊管2的外端凸出于吸蚊管1的头部,捕蚊管2内的外端部设置有捕蚊嘴3,捕蚊嘴3的结构包括:锥形的且口径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的锥形管31,锥形管31与一段直管32连通,直管32的端口处设置有盖板4,盖板4铰连接在直管32的外壁上,直管32与盖板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捕蚊嘴3的设置,使得蚊子能顺着捕蚊嘴3进入至捕蚊管2内,从而极大地方便了蚊子样本的采集。捕蚊管2的里端设置有滤网6,所述的捕蚊管2与吸蚊管1之间可拆卸固定。本实施例中,滤网6固定安装在套筒61上,所述的套筒61螺纹固定连接在捕蚊管2的里端,套筒61卡挡在吸蚊管1内壁的卡挡凸阶11上,捕蚊管2外端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套21,连接套21与吸蚊管1头部外壁螺纹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观察,吸蚊管1、捕蚊管2均采用透明材质,如有机玻璃。吸蚊管1内设置有风扇7,风扇电机71外的吸蚊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风孔12,吸蚊管1尾部内设置有电源8,风扇7与电源8之间的吸蚊管1上安装有控制器9,所述的电源8通过控制器9与风扇电机71电连接。控制器9能控制风扇电机71与电源8相连通或相断开。通常控制器9可采用开关。风扇电机71与电源8相连通时,风扇7的叶片72转动使得捕蚊管2内形成负压,负压驱使盖板4向远离直管32的端口方向转动而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得蚊子能从捕蚊嘴3进入至捕蚊管2内。风扇电机71与电源8相断开后,叶片72停止转动,在重力和弹力的作用下盖板4盖合在直管32的端口上,盖板4处于关闭状态。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电源8,吸蚊管1尾部设置有尾盖13,尾盖13螺纹固定连接在吸蚊管1上。另外,为了便于固定电源8,本实施例中吸蚊管1内的尾部设置有电源腔室101,所述的电源8设置在电源腔室101内,所述的尾盖13用于打开或关闭电源腔室101。为了便于手持,本实施例中靠近控制器9位置的吸蚊管1尾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握持部102,握持部位置处设置有防滑纹。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捕捉蚊子时,手握在握持部102位置,将捕蚊嘴3对准所要捕捉的蚊子,通过控制器9驱使风扇7的叶片72转动,捕蚊管2内形成负压,空气不断从吸蚊管1的管壁上的风孔12中向外排出,在负压作用下盖板4向远离直管32的端口方向转动而处于打开状态,这样蚊子就能从捕蚊嘴3的锥形管31、直管32进入至捕蚊管2内。之后,通过控制器9驱使叶片72停止转动,盖板4立刻关闭,这样蚊子就被关在了捕蚊管2中。反向转动连接套21使得捕蚊管2与吸蚊管1相脱离,这样捕蚊管2就能被拆下来,再将套筒61从捕蚊管2上拆卸下来,这样捕蚊管2内的蚊子就能被释放出来了,套筒61上的滤网6也能进行清洗,从而确保滤网6的洁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捕蚊管2形成了独立的、可拆卸的收集蚊子的空间,这大大方便了蚊子样本的采集和观察。捕蚊管2上捕蚊嘴3的设置,使得蚊子更容易被捕捉到。另外,由于捕蚊管2、以及捕蚊管2上的带滤网6的套筒61均可以进行清洗,从而使得实验室用捕蚊器能保持洁净,这不仅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提高蚊子样本采集品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实验室用捕蚊器,包括:吸蚊管,其特征在于:吸蚊管头部内设置有捕蚊管,捕蚊管的外端凸出于吸蚊管的头部,捕蚊管内的外端部设置有捕蚊嘴,捕蚊嘴的结构包括:锥形的且口径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的锥形管,锥形管与一段水平的直管连通,直管的端口设置有盖板,盖板铰连接在直管的外壁上,直管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捕蚊管的里端设置有滤网,所述的捕蚊管与吸蚊管之间可拆卸固定,吸蚊管内设置有风扇,风扇电机外侧的吸蚊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风孔,吸蚊管尾部内设置有电源,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吸蚊管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的电源通过控制器与风扇电机电连接,控制器能控制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或相断开,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时,风扇的叶片转动使得捕蚊管内形成负压,负压盖板转动远离直管的端口而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得蚊子能从捕蚊嘴进入至捕蚊管内,风扇电机与电源相断开后,风扇的叶片停止转动,在重力和弹力的作用下盖板盖合在导向管的端口上,盖板处于关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实验室用捕蚊器,包括:吸蚊管,其特征在于:吸蚊管头部内设置有捕蚊管,捕蚊管的外端凸出于吸蚊管的头部,捕蚊管内的外端部设置有捕蚊嘴,捕蚊嘴的结构包括:锥形的且口径由外向内逐渐变小的锥形管,锥形管与一段水平的直管连通,直管的端口设置有盖板,盖板铰连接在直管的外壁上,直管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捕蚊管的里端设置有滤网,所述的捕蚊管与吸蚊管之间可拆卸固定,吸蚊管内设置有风扇,风扇电机外侧的吸蚊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风孔,吸蚊管尾部内设置有电源,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吸蚊管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的电源通过控制器与风扇电机电连接,控制器能控制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或相断开,风扇电机与电源相连通时,风扇的叶片转动使得捕蚊管内形成负压,负压盖板转动远离直管的端口而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得蚊子能从捕蚊嘴进入至捕蚊管内,风扇电机与电源相断开后,风扇的叶片停止转动,在重力和弹力的作用下盖板盖合在导向管的端口上,盖板处于关闭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大炜张慧俞晔乔学权王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海关综合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