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63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2
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包括结茧框、采茧框和撑脚,所述结茧框包括横向框条、纵向框条和落茧柱,采茧框由横向簇片条和纵向簇片条组成,撑脚设置在结茧框无落茧柱的同一侧;结茧框通过撑脚支撑在地面上,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透气性,且横向框条和纵向框条上的落茧柱横向、纵向分开间隔设置,为蚕提供了独立的结茧空间,提高了入窝率,落茧柱的横截面设计成非圆形,更便于挂丝,提高结茧率。这种营茧采茧簇具不仅能规则地为蚕结茧提供理想而独立的空间,而且能提高蚕丝初期的挂丝率和蚕茧的着床率,蚕茧的吐丝率和蚕茧的完整性都有提高,还能轻便、高效、无污染地进行采茧收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簇具
,具体为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
技术介绍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当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五十多天的时间。五龄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在养蚕场内都要提供为蚕结茧的簇具,以供其吐丝着床结茧,但是现有的簇具不利于蚕茧的有效挂丝着床,且白色的簇具导致蚕茧吐丝不清,结茧率低,残茧占比高,因此必须设计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结茧框、采茧框和撑脚,所述结茧框包括横向框条、纵向框条和落茧柱,所述横向框条与纵向框条垂直交叉设置形成若干个长方形容茧格,在每个长方形的容茧格的横向框条和纵向框条的同一侧面上设有间隔竖直分布的落茧柱,且横向框条和纵向框条上的落茧柱沿横向和纵向相互错位设置,所述采茧框是由横向簇片条和纵向簇片条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组成的采茧框格体,撑脚间隔地设置在结茧框未设置有落茧柱的一侧,采茧框套装在结茧框上设有落茧柱的一面上,采茧框与结茧框之间的套装要求为:在每个容茧格内有横向簇片条或纵向簇片条或者同时有横向簇片条和纵向簇片条。进一步,横向框条和纵向框条均粗细相间设置,在两根粗制的横向框条或两根粗制的纵向框条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细制的横向框条或细制的纵向框条。进一步,所述撑脚由第一撑板、第二撑板和支撑轴组成,所述第一撑板与第二撑板交叉设置,在交叉处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支撑轴孔为配合构件。进一步,在粗制的横向框条与粗制的纵向框条的交叉处开设有支撑轴孔,撑脚通过支撑轴孔与结茧框相连接。进一步,所述落茧柱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更进一步,所述非圆形为多边形或星形。更进一步,所述多边形为三边形至六边形。更进一步,所述多边形的边线为直线、波浪线、弧线或它他们组合。更进一步,所述星形为三角星至八角星。进一步,所述结茧框、采茧框和撑脚为非白色塑料压制件,或在塑料压制件的表面设有非白色涂层,优选黑色。由于该营茧采茧复合簇具的结茧框通过撑脚支撑在茧床的平面上,这样既提高了营茧簇具的整体透气性,而且可消除少数血茧对优质茧的污染,还可以实现多层叠放,大幅度减少结茧占地面积,且横向框条和纵向框条上的落茧柱沿横向和纵向都分开间隔设置,这样既为每个蚕茧提供一个适宜的立体空间,又为蚕吐丝成茧提供了立体挂丝的支撑柱,对提高蚕茧成型大小的均匀度和入窝率十分有利,将落茧柱的横截面设计成非圆形,例如多边形或星型,便于蚕茧起初吐丝时的挂丝着床,提高结茧率。采茧框的设置是手工脱茧,当蚕成茧后,只要双手拉动采茧框就能轻松地将绕集在结茧框上的所有蚕茧都脱开,便于收集。将整个营茧簇具设计成非白色塑料压制件,或在塑料压制件的表面设有非白色涂层,可减少光线反射,保持结茧时环境黑暗,利于提高吐丝率;优选黑色效果会更好。这种营茧采茧簇具不仅能规则地为蚕结茧提供理想而独立的空间,而且能提高蚕丝初期的挂丝率和蚕茧的着床率,蚕茧的吐丝彻底性和蚕茧的完整性都有提高,还能轻便、高效、无污染地进行采茧收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分解图;图2和图3均为本专利技术的结茧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采茧框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均为本专利技术的撑脚结构示意图;图中:1-结茧框;2-采茧框;3-撑脚;11-横向框条;12-纵向框条;13-落茧柱;14-支撑轴孔;21-横向簇片条;22-纵向簇片条;31-第一撑板;32-第二撑板;33-支撑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如图1-图6所示,包括结茧框1、采茧框2和撑脚3,所述结茧框1由横向框条11、纵向框条12和落茧柱13组成,所述横向框条11与纵向框条12等距离垂直交叉设置形成若干个容茧格的框格体,在容茧框格体的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的同一侧面上间隔设有落茧柱13,落茧柱13与横向框条11或纵向框条12垂直,设置在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上的落茧柱13相互错位分布,所述采茧框2由横向簇片条21和纵向簇片条22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组成的采茧框格体,撑脚3间隔地设置在结茧框1未设置有落茧柱13的一侧,采茧框2套装在结茧框1上设有落茧柱13的一面上,套装要求为在每个容茧格内有横向簇片条21或纵向簇片条22或者同时有横向簇片条21和纵向簇片条22。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均粗细相间设置,在两根粗制的横向框条11或纵向框条12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细制的横向框条11或纵向框条12。所述撑脚3由第一撑板31、第二撑板32和支撑轴33组成,所述第一撑板31与第二撑板32呈十字交叉设置,且交叉处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轴33,所述支撑轴33与支撑轴孔14为配合构件。在粗制的横向框条11与粗制的纵向框条12的交叉处均开设有支撑轴孔14,撑脚3通过支撑轴孔14与结茧框1相连接,且撑脚3安装在结茧框1未设置有落茧柱13的一侧,间隔设置的撑脚3数量为4~10个,本例选6个,所述落茧柱13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或正三角形。本例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或正三角形的边线为直线、波浪线、弧线或它他们组合。当然,所述落茧柱13的横截面形状也可选为所三角星至八角星。所述结茧框1、采茧框2和撑脚3为黑色塑料压制件,也可在塑料压制件的表面设有黑色涂层。由于营茧采茧复合簇具整体为黑色,这样可以减少光线反射,保持结茧时环境黑暗,利于提高蚕的吐丝率。由于该营茧采茧复合簇具的结茧框通过撑脚支撑在茧床的平面上,这样既提高了营茧簇具的整体透气性,而且可消除少数血茧对优质茧的污染,还可以实现多层叠放,大幅度减少结茧占地面积,且横向框条和纵向框条上的落茧柱沿横向和纵向都分开间隔设置,这样既为每个蚕茧提供一个适宜的立体空间,又为蚕吐丝成茧提供了立体挂丝的支撑柱,对提高蚕茧成型大小的均匀度和入窝率十分有利,将落茧柱的横截面设计成非圆形,例如多边形或星型,便于蚕茧起初吐丝时的挂丝着床,提高结茧率。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该装置整体为非白色,可减少光线反射,保持结茧时环境黑暗,利于提高吐丝率;结茧框1通过撑脚3支撑在地面上,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透气性,且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上的落茧柱13横向、纵向分开间隔设置,充分利用空间,在保证了落茧柱13数目足够的情况下有留出了足够的结茧空间,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结茧框(1)、采茧框(2)和撑脚(3),所述结茧框(1)包括横向框条(11)、纵向框条(12)和落茧柱(13),所述横向框条(11)与纵向框条(12)垂直交叉设置形成若干个长方形容茧格,在每个长方形的容茧格的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的同一侧面上设有间隔竖直分布的落茧柱(13),且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上的落茧柱(13)沿横向和纵向相互错位设置,所述采茧框(2)是由横向簇片条(21)和纵向簇片条(22)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组成的采茧框格体,撑脚(3)间隔地设置在结茧框(1)未设置有落茧柱(13)的一侧,采茧框(2)套装在结茧框(1)上设有落茧柱(13)的一面上,采茧框(2)与结茧框(1)之间的套装要求为:在每个容茧格内有横向簇片条(21)或纵向簇片条(22)或者同时有横向簇片条(21)和纵向簇片条(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结茧框(1)、采茧框(2)和撑脚(3),所述结茧框(1)包括横向框条(11)、纵向框条(12)和落茧柱(13),所述横向框条(11)与纵向框条(12)垂直交叉设置形成若干个长方形容茧格,在每个长方形的容茧格的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的同一侧面上设有间隔竖直分布的落茧柱(13),且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上的落茧柱(13)沿横向和纵向相互错位设置,所述采茧框(2)是由横向簇片条(21)和纵向簇片条(22)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组成的采茧框格体,撑脚(3)间隔地设置在结茧框(1)未设置有落茧柱(13)的一侧,采茧框(2)套装在结茧框(1)上设有落茧柱(13)的一面上,采茧框(2)与结茧框(1)之间的套装要求为:在每个容茧格内有横向簇片条(21)或纵向簇片条(22)或者同时有横向簇片条(21)和纵向簇片条(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其特征在于,横向框条(11)和纵向框条(12)均粗细相间设置,在两根粗制的横向框条(11)或两根粗制的纵向框条(12)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细制的横向框条(11)或细制的纵向框条(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营茧采茧复合簇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3)由第一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声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