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160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该法1至10代采用系统育种的方法,提高各亲本的人工饲料适应性,10代以后进行综合经济性状的选择与稳定,而且全程高温多湿环境筛选提高强健性。研究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广西及亚热带区域气候条件下、小蚕适宜人工饲料育,选育出的品种、品系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良好,对低桑叶粉含量的饲料摄食性好,且所得蚕茧产量不低于桑叶对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蚕品种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家蚕是寡食性昆虫,目前蚕业生产上是种植桑树使用桑叶喂蚕,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家蚕人工饲料从养蚕成功到现在已有40余年历史,但却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这其中既有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该项技术的需求程度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蚕业存在着蚕农和技术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环境污染、农药中毒等对养蚕业的危害日益加剧;家蚕微粒子病等病害仍然严重威胁着养蚕业的安全等问题,传统的小蚕共育模式难以为继。推行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是实现养蚕省力高效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广西小蚕共育率高,使用人工饲料饲育小蚕,是一种便捷的小蚕饲养生产模式,深受广西各级小蚕共育户的青睐。然而,不同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不同制约着人工饲料的实用化。钟利军等对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开展了小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试验,发现未经人工饲料适应性改良的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小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差,不宜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于人工饲料育。虽然一些研究者(如中国专利申请“一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流程”专利申请号201911178090.2,公开日2020年01月14日),用收蚁后24h疏毛率为指标进行累代连续选择,也获得了对人工饲料摄食性明显提高的家蚕品系,但这些方法主要在于对现行品种进行摄食性选择,一代杂交种的杂交方式不变。专利技术人使用前述专利申请中的方法进行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选育,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连续累代单蛾选育出的品种,进行杂交时配合力降低,导致一代杂交种在使用饲料饲养时的蚕茧产量始终低于使用桑叶饲养的对照种,这在四元杂交种上尤其突出;<2>由于没有设定高温多湿环境定向筛选,该法选育出的品种不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如广西)夏秋季饲养;<3>该方法只选育12代,可能对二元杂交种(中系品种×日系品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对四元杂交种(中系品种1·中系品种2×日系品种1·日系品种2)来说,选育代数偏少,导致选育出的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该法尤其适于广西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且所得蚕茧产量较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至10代采用系统育种的方法,提高各亲本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具体按以下进行:选取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母种或者杂交组合作为筛选基础材料,用家蚕人工筛选型饲料M10饲育,每个品种收蚁8~10个蛾区,混蛾育,收蚁24小时调查疏毛率;调查完后,换成实用型饲料M35继续选择至3龄起蚕,然后挑选发育较好的个体约500头,更换为桑叶育直至熟蚕;上簇6天后优选茧形匀正的个体,调查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等茧质相关指标,选择调查指标相对较高的20对个体留种继代;下一代饲养时,优先选择产卵量高的蛾圈饲养;以下各代均按此方法选育,连续10代,通过累代逐步提高家蚕材料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直至选择材料的人工饲料适应性稳定。通常连续10代按上述方法选育可使选择材料的人工饲料适应性稳定;期间,为稳定选择材料其它方面的经济性状,在第7代或第9代使用全龄桑叶饲育复壮一次;<2>10代以后进行综合经济性状的选择与稳定,具体按以下进行:11~13代采用单蛾育,每个筛选材料每代收蚁6~8个蛾区,将蛾区选择与个体选择相结合进行选育;单蛾收蚁饲养后调查收蚁24小时疏毛率、三龄起蚕率、全龄发育经过、结茧率、死笼率等经济指标;选取人工饲料适应性好、强健性高、整体茧形匀正度高、茧质优的其中一个蛾区为留种蛾区;然后从该蛾区中选择茧形匀正、茧层缩皱均匀的个体雌雄各20个,单个称量调查茧质指标,按茧质指标分成优、良、合格三个档次留种继代,并在蚕种上注明优、良、合格档次;下一代饲养时,优先选择优和良的蛾圈中卵量多、不良卵少、卵色基本一致、转青齐的蛾圈饲养;14代以后采用混合育和单蛾育交替进行,以对人工饲料适应强、发育相对整齐的蛾区和个体相结合选择,选留发育整齐的蛾区和个体继代;每个筛选材料每代收蚁6~8个蛾区;饲育过程中,不添食防病药物,及时淘汰虚弱蚕、小蚕、迟眠和迟熟蚕等;种茧期选除小茧、多层茧、薄头、尖头等不正形茧,选择茧形匀正度高、茧层缩皱均匀、全茧量大、茧层率高个体留种继代;饲喂M35实用性饲料;每隔2~3代,使用全龄桑叶育复壮一代;通常18代以后,各筛选材料的综合经济性状基本稳定下来,可作为适宜小蚕人工饲料育品种的原原种使用;步骤<1>、<2>选育中,从选育第一代开始,以高温多湿饲养环境为主提高强健性;全年选育5个世代,当年第一代和第五代为全龄28~29℃的常温、80~90%的常湿的饲养环境进行培育筛选;当年第二至四代为全龄29~31℃的高温、90~95%的多湿环境进行培育筛选。即一年选育五个世代,年初和年尾的两代是常温,中间三代为高温多湿,以符合广西气候特点,每年如此,选育四-五年,累计18代以上。筛选基础材料为932、C7甲、群×芙蓉等蚕种。饲料M10、饲料M35分别为含桑叶粉10%、35%的人工饲料。步骤<2>中11~13代饲养过程中,视蚕的强健性、茧质情况,使用M10、M35或桑叶进行饲养;如果筛选材料的各方面指标均好,继续按前10代的筛选方式进行:用M10饲料收蚁,24小时后换成M35饲料,三龄起蚕换成桑叶饲育;如果筛选材料的强健性、茧质等经济性状不佳,直接使用M35饲料收蚁饲喂到三龄起蚕,然后换成桑叶育;如果筛选材料的强健性、茧质等经济性状较差,直接在其中某代使用全龄桑叶饲喂,然后进行选育。饲喂人工饲料时在塑料保鲜盒中盖上盖子密闭饲养;饲喂桑叶时,1至3龄下铺上盖薄膜饲养。上述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3>杂交种配合力的测试与优选,具体按以下进行:选育出的品系按照“中·中×日·日”的方式进行杂交组配,通过测试杂交组合的人工饲料摄食性、强健性、茧丝质、产量等指标综合评定其配合力情况,选择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作为候选品种,参加品种审定。由于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特殊,其他省的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及饲养技术不适宜在广西推广应用,所以人工饲料小蚕共育需要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家蚕品种、配套饲料配方及饲育技术。为此,专利技术人建立了一种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该法1至10代采用系统育种的方法,提高各亲本的人工饲料适应性,10代以后进行综合经济性状的选择与稳定,而且全程高温多湿环境筛选提高强健性。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适合广西及亚热带区域气候条件下、小蚕适宜人工饲料育,选育出的品种、品系对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1至10代采用系统育种的方法,提高各亲本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具体按以下进行:/n选取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母种或者杂交组合作为筛选基础材料,用家蚕人工筛选型饲料M10饲育,每个品种收蚁8~10个蛾区,混蛾育,收蚁24小时调查疏毛率;调查完后,换成实用型饲料M35继续选择至3龄起蚕,然后挑选发育较好的个体约500头,更换为桑叶育直至熟蚕;上簇6天后优选茧形匀正的个体,调查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等茧质相关指标,选择调查指标相对较高的20对个体留种继代;下一代饲养时,优先选择产卵量高的蛾圈饲养;以下各代均按此方法选育,连续10代;期间,在第7代或第9代使用全龄桑叶饲育复壮一次;/n<2>10代以后进行综合经济性状的选择与稳定,具体按以下进行:/n11~13代采用单蛾育,每个筛选材料每代收蚁6~8个蛾区,将蛾区选择与个体选择相结合进行选育;单蛾收蚁饲养后调查收蚁24小时疏毛率、三龄起蚕率、全龄发育经过、结茧率、死笼率等经济指标;选取人工饲料适应性好、强健性高、整体茧形匀正度高、茧质优的其中一个蛾区为留种蛾区;然后从该蛾区中选择茧形匀正、茧层缩皱均匀的个体雌雄各20个,单个称量调查茧质指标,按茧质指标分成优、良、合格三个档次留种继代,并在蚕种上注明优、良、合格档次;下一代饲养时,优先选择优和良的蛾圈中卵量多、不良卵少、卵色基本一致、转青齐的蛾圈饲养;/n14代以后采用混合育和单蛾育交替进行,以对人工饲料适应强、发育相对整齐的蛾区和个体相结合选择,选留发育整齐的蛾区和个体继代;每个筛选材料每代收蚁6~8个蛾区;饲育过程中,及时淘汰虚弱蚕、小蚕、迟眠和迟熟蚕等;种茧期选除小茧、多层茧、薄头、尖头等不正形茧,选择茧形匀正度高、茧层缩皱均匀、全茧量大、茧层率高个体留种继代;饲喂M35实用性饲料;每隔2~3代,使用全龄桑叶育复壮一代;18代以后作为适宜小蚕人工饲料育品种的原原种使用;/n步骤<1>、<2>选育中,从选育第一代开始,以高温多湿饲养环境为主;全年选育5个世代,当年第一代和第五代为全龄28~29℃的常温、80~90%的常湿的饲养环境进行培育筛选;当年第二至四代为全龄29~31℃的高温、90~95%的多湿环境进行培育筛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宜南亚热带地区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家蚕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至10代采用系统育种的方法,提高各亲本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具体按以下进行:
选取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母种或者杂交组合作为筛选基础材料,用家蚕人工筛选型饲料M10饲育,每个品种收蚁8~10个蛾区,混蛾育,收蚁24小时调查疏毛率;调查完后,换成实用型饲料M35继续选择至3龄起蚕,然后挑选发育较好的个体约500头,更换为桑叶育直至熟蚕;上簇6天后优选茧形匀正的个体,调查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等茧质相关指标,选择调查指标相对较高的20对个体留种继代;下一代饲养时,优先选择产卵量高的蛾圈饲养;以下各代均按此方法选育,连续10代;期间,在第7代或第9代使用全龄桑叶饲育复壮一次;
<2>10代以后进行综合经济性状的选择与稳定,具体按以下进行:
11~13代采用单蛾育,每个筛选材料每代收蚁6~8个蛾区,将蛾区选择与个体选择相结合进行选育;单蛾收蚁饲养后调查收蚁24小时疏毛率、三龄起蚕率、全龄发育经过、结茧率、死笼率等经济指标;选取人工饲料适应性好、强健性高、整体茧形匀正度高、茧质优的其中一个蛾区为留种蛾区;然后从该蛾区中选择茧形匀正、茧层缩皱均匀的个体雌雄各20个,单个称量调查茧质指标,按茧质指标分成优、良、合格三个档次留种继代,并在蚕种上注明优、良、合格档次;下一代饲养时,优先选择优和良的蛾圈中卵量多、不良卵少、卵色基本一致、转青齐的蛾圈饲养;
14代以后采用混合育和单蛾育交替进行,以对人工饲料适应强、发育相对整齐的蛾区和个体相结合选择,选留发育整齐的蛾区和个体继代;每个筛选材料每代收蚁6~8个蛾区;饲育过程中,及时淘汰虚弱蚕、小蚕、迟眠和迟熟蚕等;种茧期选除小茧、多层茧、薄头、尖头等不正形茧,选择茧形匀正度高、茧层缩皱均匀、全茧量大、茧层率高个体留种继代;饲喂M35实用性饲料;每隔2~3代,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丽张桂征闭立辉崔为正黄文功韦伟韦博尤陆俣伽刘艳伟陶积阳黄胜安春梅黄玲莉鲁成苏红梅蒙艺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