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53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44
用于固定在铁路轨枕(4)的与铁轨(2)相对的底侧(3)上的轨枕底(1),其中所述轨枕底(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层(5),该弹性层(5)具有分布布置在其中的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6),其中所述弹性层(5)额外地具有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轨枕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在铁路轨枕的与铁轨相对的底侧的轨枕底,其中所述轨枕底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层,该弹性层具有分布布置在其中的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轨枕底被布置或固定在支承铁轨的铁路轨枕的底侧上用于减震和保护道碴。当前,这些铁路轨枕常常由混凝土构成。为了减振,轨枕底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各种材料和材料混合物,以形成该弹性层。此外,使用软木粒料形式的软木颗粒用于形成轨枕底的弹性层是现有技术。为此,通常使用由软木加工产生的废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其性质方面,尤其是为减振,改善弹性层具有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的通用轨枕底。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弹性层额外地具有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本专利技术注意到,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具有相对高的刚性和塑性,并因此在弹性层中主要承担支承功能。然而,为了额外还改善减震所需的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额外地使用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其优选布置在软木颗粒之间,以由此优化用于轨枕底中的弹性层的弹性性质。由此可以提供一种轨枕底,其一方面具有对于这种在铁路轨枕下减振的特殊应用而言优化的弹性性质并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减振,而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并且额外地也还可以成本有利地制造,因为作为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可以使用来自其他软木加工的废料。此外,用本专利技术的轨枕底也实现了好的道碴保护。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轨枕底的弹性层由软木颗粒形式的天然材料与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形式的人工或合成制造的材料的混合物组成。在此,词语蜂窝状表示,该合成弹性体是具有气体或空气夹杂物的物体。也可以谈及泡沫或发泡材料。词语合成表示,该弹性体是人工制造的,即,是塑料而不是纯天然产物。弹性体是形状稳定但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其可在拉力和/或压力负荷下弹性变形,然后在负荷结束后但又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回复其原始的变形形状。因此,也可以将蜂窝状合成弹性体称为多孔的或具有气体和/或空气夹杂物的弹性塑料。由于弹性层也具有塑性性质,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弹性/塑性层。本专利技术的特别优选的方案提供了,该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具有聚氨酯作为弹性体的固体,或由聚氨酯组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谈及蜂窝状聚氨酯。替代地,该蜂窝状合成弹性体的固体也可以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二烯橡胶或氯丁二烯橡胶或硅酮或聚异戊二烯。这些弹性体的混合物也可以用于形成弹性层的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所述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和所述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有利地或多或少均匀分布地和/或作为非均相混合物布置在弹性层中。软木颗粒和蜂窝状合成弹性体通常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也可以谈及具有这两种物质的混杂物或混合物。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布布置在弹性层中的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是嵌入在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基质中的。因此,换言之,可以提供的是,该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在弹性层中形成基质,或换言之,形成基础结构(Grundgerüst),分布布置的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嵌入其中,其中该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将软木颗粒彼此连接。替代地,可以提供,所述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在弹性层中也形成为分布布置的颗粒。然后,可以借助于至少一种粘合剂使这些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和软木粒料的颗粒彼此连接。因此可以提供,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在弹性层中形成为分散布置的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其中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和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借助于至少一种粘合剂彼此连接。在所有这些实施方式中有利地提供,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均匀分布布置在弹性层中。如果存在的话,这同样有利地也适用于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作为用于将软木颗粒与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彼此连接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例如单组分聚氨酯粘合剂,例如异氰酸酯。然而,再举一个实例,其也可以是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或其它粘合剂或这些粘合剂的混合物。但是,替代地,粘合剂本身也可以是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于是将由所述的或另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和软木颗粒嵌入到该弹性体中。对于颗粒的概念要指出的是,首先应将该概念理解为是指粒料的小的单体。也可以将颗粒称为绒屑、小片、微粒等。颗粒的概念还没有说明其大小和形状。优选地,所述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具有0.1mm至10mm,优选0.5mm至8mm的粒度。如果存在的话,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优选具有1mm至20mm,优选1mm至12mm的粒度。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通常将粒料理解为是指由大量颗粒组成的物质。因此,这些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措施彼此连接的多个单个晶粒的集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构成的颗粒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状合成弹性体粒料。与具体的实施方式无关,该蜂窝状合成弹性体有利地具有10%至90%、优选30%至70%的孔隙率。又与各自的实施方式无关,该蜂窝状合成弹性体的密度有利地为200kg/m3(千克/立方米)至1000kg/m3,优选300kg/m3至800kg/m3。特别优选提供的是,该蜂窝状合成弹性体具有最高10%的所谓的压力变形后剩余。在此,压力变形后剩余是一个参数,其描述了弹性体在负载之后在多大程度上又回复到其起始形状,或者在移除负载之后还剩下多少塑性变形。压力变形后剩余可根据DINENISO1856:2000+A1:2007根据方法B来测定。弹性层的厚度有利地为5mm(毫米)至20mm,特别优选5mm至15mm。为了连接轨枕底与铁路轨枕,所述轨枕底有利地在轨枕底的被提供用于与铁路轨枕连接的顶侧上具有连接层。在此,其可以是本身已知的无定向纤维层(Wirrfaserschichten)或其他层,在浇注铁路轨枕时,铁路轨枕的材料、即尤其是混凝土可以进入到该层中。特别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轨枕底的连接层是如本身由EP2946036B1已知的植绒层。在轨枕底的在工作状态下朝向地基的基础侧上,轨枕底优选具有保护层。当其上放置有轨枕底的地基是道碴床时,则这尤其是有利的。通过该保护层,一方面可以改善横向位移阻力,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道碴进入到轨枕底中而引起的不希望的对轨枕底的破坏。优选涉及织物保护层。可以使用本身已知的土工织物。所述保护层优选是无纺布层。保护层的厚度有利地为1mm至5mm,特别优选1mm至3mm。除了轨枕底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铁路轨枕和本专利技术的轨枕底的装置,其中所述轨枕底固定在铁路轨枕的与铁轨相对的底侧上。优选地,轨枕底以其连接层被浇注到铁路轨枕中。这种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由铁路轨枕和本专利技术的轨枕底构成的联合体。所述铁路轨枕优选由混凝土构成或者具有至少一个混凝土层。替代地,该铁路轨枕也可以由木材、塑料或钢构成,则其中轨枕底可以例如借助于粘贴被固定在铁路轨枕上。所述粘贴在混凝土制铁路轨枕的情况下当然也是可行的。铁路轨枕也可以被称为铁道轨枕或者简单地仅称为轨枕。无论如何,其是通常横向于或正交于铁轨铺设的并且铁轨固定于其上的物体。下面借助附图说明来解释其他特征和细节。其中:图1示出了具有布置在其上的轨枕底的铁路轨枕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轨枕底本身的一部分;图3示出了轨枕底的弹性层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的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固定在铁路轨枕(4)的与铁轨(2)相对的底侧(3)上的轨枕底(1),其中所述轨枕底(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层(5),该弹性层(5)具有分布布置在其中的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6),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5)额外地具有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14 AT A38/20181.用于固定在铁路轨枕(4)的与铁轨(2)相对的底侧(3)上的轨枕底(1),其中所述轨枕底(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层(5),该弹性层(5)具有分布布置在其中的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6),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5)额外地具有至少一种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底(1),其特征在于,弹性层(5)中的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形成基质,分布布置的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6)嵌入其中,其中所述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将软木颗粒(6)彼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枕底(1),其特征在于,弹性层(5)中的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形成为分布布置的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构成的颗粒,其中所述由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构成的颗粒和软木粒料的软木颗粒(6)借助于至少一种粘合剂(8)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枕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的孔隙率为10%至90%,优选30%至7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枕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合成弹性体(7)的密度为200kg/m3至1000kg/m3,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奥古斯汀
申请(专利权)人:盖茨纳工业原料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