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长轨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685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长轨枕,其特征在于,为整体预制件,包括多个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门型钢筋、横向钢筋及后浇混凝土;横向钢筋固定在门型钢筋的两竖缘,两个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固定在横向钢筋与门型钢筋的上部围成的空间两端,组成钢管混凝土‑钢筋框架笼;整个长度的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整个横向钢筋、门型钢筋的上部均预制在后浇混凝土中,门型钢筋的U形下部露出后浇混凝土。本专利将成型的钢管混凝土构件预埋浇筑混凝土,形成长条形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高于相应的钢管承载力和混凝土承载力之和。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构件的延性性能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长轨枕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轨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长轨枕。
技术介绍
在铁路无砟轨道系统中,有一种预制的轨枕,轨枕安装在道床中或者采用混凝土与道床浇筑为一体,用来安装扣件,进一步固定上方的钢轨,并需要与道床保持良好的连接性能。中国专利文献CN105463948B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无砟轨道的钢管混凝土轨枕,用钢管混凝土作为轨枕块的连接部件,与一般的组合式钢筋桁架连接相比,整体性更强,可有效缓解混凝土轨枕在存放、运输等过程中的变形;同时通过钢管混凝土与轨枕混凝土块的一体成型,即在浇筑轨枕混凝土块的同时实现钢管混凝土的成形,并将钢管混凝土设计成由多根空心钢管组成,有效的增加了轨枕几何形位保持能力,减少了钢筋用量,提高了可施工性,可在现场直接施工,满足轨枕抗弯扭能力的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道岔区采用的轨枕多为混凝土预应力长轨枕,轨枕内部需采用预应力钢筋,轨枕底部需设置桁架钢筋,该技术用钢量较大、生产设备和生产工序较为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长轨枕,其特征在于,为整体预制件,包括多个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门型钢筋(2)、横向钢筋(3)及后浇混凝土(4);/n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均为空心钢管内灌满混凝土形成的预制构件;/n所述门型钢筋(2)沿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n所述横向钢筋(3)固定在所述门型钢筋(2)的两竖缘,两个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固定在所述横向钢筋(3)与所述门型钢筋(2)的上部围成的空间两端,组成钢管混凝土-钢筋框架笼;/n整个长度的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整个横向钢筋(3)、门型钢筋(2)的上部均预制在所述后浇混凝土(4)中,门型钢筋(2)的U形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长轨枕,其特征在于,为整体预制件,包括多个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门型钢筋(2)、横向钢筋(3)及后浇混凝土(4);
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均为空心钢管内灌满混凝土形成的预制构件;
所述门型钢筋(2)沿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
所述横向钢筋(3)固定在所述门型钢筋(2)的两竖缘,两个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固定在所述横向钢筋(3)与所述门型钢筋(2)的上部围成的空间两端,组成钢管混凝土-钢筋框架笼;
整个长度的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整个横向钢筋(3)、门型钢筋(2)的上部均预制在所述后浇混凝土(4)中,门型钢筋(2)的U形下部露出所述后浇混凝土(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长轨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管混凝土预制构件(1)均为空心钢管内灌注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材料并养护成型的预制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长轨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王森荣李启航宋文祥张育红丁正全李秋义杨艳丽朱彬张世杰孙嘉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