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9221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基本单元,包括若干模具本体,任一模具本体上至少设有一携带第一身份码的感应口;连接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感应头和信号发生装置,所述感应头携带第二身份码,在与感应口实现感应连接后,通过信号发生装置将第一身份码和第二身份码发送至接收单元;接收单元,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信息并转送至计算单元;计算单元,用于将接收的信息识别为物体的连接关系并转换为虚拟的图像实时显示。该方案实现了物体连接关系的直接识别和显示,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效率。此外,基于上述系统,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识别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虚拟现实
,具体涉及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对于虚拟现实技术在仿真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基本上满足虚拟环境下对于实验操作过程的需求,实现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演示。现有的仿真技术里,对模具的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对物体的连接关系进行确认和交互显示,目前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在实时的三维建模过程中,通过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动作形态来判断出两个物体是否存在连接关系。由此可知,现有技术的识别原理,实质上是操作完成后的主观判断,无法实现在操作之前的有效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及方法,可以简单直观的识别物体的连接关系和状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基本单元,包括若干模具本体,任一模具本体上至少设有一携带第一身份码的感应口;连接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感应头和信号发生装置,所述感应头携带第二身份码,在与感应口实现感应连接后,通过信号发生装置将第一身份码和第二身份码发送至接收单元;接收单元,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信息并转送至计算单元;计算单元,用于将接收的信息识别为物体的连接关系并转换为虚拟的图像实时显示。进一步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在感应口和感应头实现感应连接后,通过该选择单元的选择切换感应口和感应头的连接关系,并触发信号发生装置发送最新的连接关系。进一步的,所述的感应头为多个,可实现与多个感应口的同时感应连接。进一步的,感应头和感应口的感应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插口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进一步的,当采用插口连接方式时,所述的感应口为插口,所述的感应头包括连接插头和感应电路,当连接插头与插口连通后,感应电路激活信号发生装置。基于上述的系统,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连接单元选择需要连接基本单元,将其中一个感应头与该基本单元的感应口连接;S2:连接完成后,感应口和感应头将携带的身份码发送至信号发生模块;S3:信号发生模块将获取的全部身份码发送至接收单元;S4:接收单元将信息汇总后,转发送至计算单元;S5:计算单元根据身份码识别对应物体身份,并基于物体的连接关系转换为虚拟的图像实时显示。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S6:利用选择单元切换感应口和感应头的连接关系,并触发后续流程实现连接关系的刷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可以再实验操作的前期完成对物体连接关系的识别,整个识别过程简单直接、客观准确,并能够通过计算单元的转换显示成图像,提升了实验操作的精度和效率。基于选择单元的切换,操作者可以任意定义物体直接的连接关系,无需通过拔插或再次连接来实现物体连接关系的改变,并能触发后续流程实现实时的刷新,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下述具体实施例或具体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为进一步解释具体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列举的一系列优化的设置方式,而该些设置方式之间均是可以相互结合或者相互关联使用的,除非在本专利技术明确提出了其中某些或某一具体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无法与其他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进行关联设置或共同使用。同时,下述的具体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仅作为最优化的设置方式,而不作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理解。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基本单元、连接单元、接收单元和计算单元。所述基本单元,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上设有感应口,所述的感应口携带有该模具本体对应的身份码。对于模具本体而言,由于其可能同时与多个物体连接,因此感应口可以设置多个,只要保证每个感应口都具有身份码即可。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感应头和信号发生装置,感应头的数量一般设置多个,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单元。同样的,感应头中也携带该连接单元的唯一身份码。当感应头与感应口实现感应连接后,感应头和感应口会将自身携带的身份码发送至信号发生装置,通过信号发生装置将基本单元和连接单元的身份码发送至接收单元。感应头和感应口的感应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插口连接、蓝牙连接、红外连接。当采用插口连接方式时,所述的感应口为插口,所述的感应头包括连接插头和感应电路,当连接插头与插口连通后,感应电路激活信号发生装置。所述的感应电路,可以是磁性感知电路,将插口内部设置通电线圈,当插头插入插口时,产生感应电流,一旦检测出感应电流,信号发射装置就发射身份识别码。具体方案:感应口上的感应线圈与电流检测器相连,电流检测器与信号发射装置相连,组成一个磁性感知电路。所述的感应电路,也可以是光感电路,在插头上设置光源,在插口上设置光线传感器,一旦光传感器检测出电流,信号发射装置就发射身份识别码。具体方案:将光传感器与信号发射装置相连,组成一个光感电路。作为特例,如果连接单元的长度足够小或没有连接线,相当于把感应头设置到基本单元上,此时,则表示两个物体直接相连接。所述的接收单元,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信息并转送至计算单元。所述的计算单元,一方面要确定基本单元以及连接单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把基本单元及其连接关系在显示设备上进行可视化真实感呈现。基本单元与真实感模型之间可以建立对应关系,真实感模型事先保存在计算模块中。进一步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在感应口和感应头实现感应连接后,通过该选择单元的选择切换感应口和感应头的连接关系,并触发信号发生装置发送最新的连接关系。选择单元可以是一个0/1开关,其触发信号与信号发射装置相连,可以用于计算单元确定当前基本单元。当前基本单元(可以是实体模具,也可以是显示设备呈现的虚拟设备)是指,用户正在与之交互的物体。例如,用户在实体模具上触发选择装置,就确定了显示设备中的虚拟设备,用户用一个设备(例如烧杯模具)可以倾倒溶液,倾倒的对象就是当前基本单元对应的虚拟设备。基于上述的系统,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连接单元选择需要连接基本单元,将其中一个感应头与该基本单元的感应口连接;2)连接完成后,感应口和感应头将携带的身份码发送至信号发生模块;3)信号发生模块将获取的全部身份码发送至接收单元;4)接收单元将信息汇总后,转发送至计算单元;5)计算单元根据身份码识别对应物体身份,并基于物体的连接关系转换为虚拟的图像实时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n基本单元,包括若干模具本体,任一模具本体上至少设有一携带第一身份码的感应口;/n连接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感应头和信号发生装置,所述感应头携带第二身份码,在与感应口实现感应连接后,通过信号发生装置将第一身份码和第二身份码发送至接收单元;/n接收单元,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信息并转送至计算单元;/n计算单元,用于将接收的信息识别为物体的连接关系并转换为虚拟的图像实时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
基本单元,包括若干模具本体,任一模具本体上至少设有一携带第一身份码的感应口;
连接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感应头和信号发生装置,所述感应头携带第二身份码,在与感应口实现感应连接后,通过信号发生装置将第一身份码和第二身份码发送至接收单元;
接收单元,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信息并转送至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用于将接收的信息识别为物体的连接关系并转换为虚拟的图像实时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在感应口和感应头实现感应连接后,通过该选择单元的选择切换感应口和感应头的连接关系,并触发信号发生装置发送最新的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头为多个,与多个感应口同时感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识别物体连接关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感应头和感应口的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全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