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在无标准样时非发酵杨梅加工品是否掺假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892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无标准样时非发酵杨梅加工品是否掺假的检测方法,属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没有标准样品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的情况,联合化学分析方法(差异pH法)与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质谱方法(HPLC-DAD-MS)和气相色谱法(GC)对非发酵杨梅加工品中的花色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差异pH法定量分析测定加工品中花色苷含量,以确定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无色物质;HPLC-DAD-MS和GC用于定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有色物质。只有两者都与未掺假的杨梅产品一致才为真,否则有掺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常规化学分析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和气相色谱法联合的新技术,具有检查程序相对较少,时间短、结果准确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没有标准样品的情况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方法联用检验非发酵杨梅加工品中是否掺假的质量检测技术,本专利技术属于果蔬食品质量检测
,涉及果蔬加工品真伪的鉴别。
技术介绍
杨梅的非发酵加工产品主要有速冻杨梅、杨梅罐头、杨梅果脯、杨梅果酱和杨梅汁。由于用于加工这些产品的原料鲜杨梅收购价格较高,使得杨梅加工品的市场价格也高。杨梅加工品已不再保持原来的形状,如杨梅果脯、杨梅果酱和杨梅果汁仅靠肉眼观察和味觉识别已不能准确判断其原料性质,从而使在杨梅加工品中掺假既容易进行,又有利可图。杨梅为中国特产,目前国外还没有鉴别杨梅非发酵加工产品真伪的检测方法。国内也未见相应报道。杨梅中的红色素为花色苷。花色苷含量的测定目前主要采用经典的差异pH法(Wrolstad,R.E.(1993).Color and pigment analyses in fruit products.Oregon State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Experimental Station.Bulletin,No.464(reprinted))。该方法采用花色苷在pH1.0和4.5时在510nm附近吸光度的不同来计算原料中花色苷的含量。但植物中花色苷的种类有几百种,所有红、紫、蓝色植物中都有花色苷,而这样的植物也有成百上千种,所以仅用这种化学分析方法只能检测花色苷的总量(由此可了解加工品中原料的使用量),而不能确定加工品中原料的性质,即不能确定该产品是用何种原料加工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高效的分析检测技术,已广泛用于植物中多种天然成分的分析,其中包括植物中花色苷的结构鉴定,如用于酸果蔓(Mullen,W.,Lean,M.E.J.& Crozier,A.(2002).Rapid characterization ofanthocyanins in red raspberry fruit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to sing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996,63-70.)和葡萄中花色苷( V,Monagas,M.,Gomez-Cordovés,M.C.& Bartolomé,B.(2004).Vitis vinifera L.cv.Graciano grapes characterized by its anthocyanin profile.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31,69-79.)的结构鉴定。但这种方法在没有标样的情况下,既不能分析样品中花色苷的含量(即定量),又不能区分同分异构体(如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而且标样的获得也不容易,即使国外目前已有一定的商品标样,但也价格昂贵(如法国Extrasynthses公司2004年提供的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为88美元/毫克),还不易保存(配成溶液后在5℃冰箱中只能保存一个月),使得检测成本很高,不适于我国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分析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方法联用检查非发酵杨梅加工品是否掺假的质量检测技术,涉及果蔬食品质量检测
,可用于鉴别非发酵杨梅加工品的真伪。将基本纯化的花色苷经过酸水解,并经乙酸酐化后上气相色谱仪,可以确定花色苷糖基的结构,根据其糖基的不同可区分同分异构体,从而准确判断杨梅中花色苷的结构。结合差异pH法给样品定量,HPLC-DAD-MS和GC定性,就可在没有标样的情况下鉴定非发酵杨梅加工品中是否有掺假。每一类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中花色苷的组成是相似的,而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植物之间花色苷的组成差别很大(Jackman,R.L.& Smith,J.L.(1996).Anthocyanins and betalains.InB.S.Henry,Natural food colorants(pp.244-310).GlasgowChapman and Hall.)。我们用该联合方法分析了三种杨梅中花色苷的含量和结构(其中一种为目前我国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品种之一荸荠种,另两种分别为东魁和香山),结果它们中的花色苷含量在83.25-156.7mg/100g之间,且都只有一种结构,即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其含量占总色素的97%以上。而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哪种植物中的花色苷组成与杨梅中的花色苷组成相似的报导。技术解决方案非发酵杨梅加工品是否掺假的质量检测过程为1.原料取样、酸化甲醇/酸化乙醇提取、35-40℃下真空浓缩去掉甲醇、溶于0.01%的盐酸水溶液中、花色苷粗提取液(A1)、差异pH法测样品中花色苷含量,确定样品中是否加有不含花色苷的其它原料,即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无色物质。2.取部分A1、先后分别用2倍体积的石油醚和2倍体积的乙酸乙酯分离去掉有机相、收集的水相吸附在用甲醇活化的碳18固相小柱(填量200毫克)上、用A1溶液2倍体积的0.01%盐酸水溶液洗脱、用0.01%盐酸甲醇回收花色苷(A2)、HPLC-DAD-MS测定杨梅中花色苷的紫外特征和分子量。3.取部分A2(约含花色苷1毫克)加入20毫升的具塞试管中、加入15毫升2M的盐酸溶液、充入氮气、100℃水浴中水解45分钟、冷却后的水解液吸附在碳18固相小柱上、0.01%盐酸水溶液洗脱收集、50℃以下真空干燥、乙酸酐化、气相色谱法确定花色苷的糖基结构。4.结合2和3判断样品中花色苷的结构,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原料是否仅来自杨梅,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有色物质。5.结合1和4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判断杨梅加工品是否有掺假。具体检测方法为以杨梅中的花色苷作为指标,将杨梅加工品按食品取样的国家标准取样,样品经过或不经过用酸化甲醇或酸化乙醇提取,在35-40℃下真空浓缩去掉甲醇或乙醇,残留物溶于0.01%的盐酸水溶液中,该溶液A1用差异pH法测花色苷含量取一部分A1采用pH1.0和pH4.5的缓冲溶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510nm处测定其含量;另一部分A1分别用2倍体积的石油醚和2倍体积的乙酸乙酯分离去掉有机相,收集的水相吸附在用甲醇活化的碳18固相小柱上,填量为200毫克,先用A1溶液2倍体积的0.01%盐酸水溶液洗脱,再用0.01%盐酸甲醇回收花色苷A2,一部分A2上HPLC-DAD-MS仪器检测其紫外图谱和分子量以基本确定花色苷的结构,另一部分含花色苷1毫克的A2加入20毫升的具塞试管中,再立即加入15毫升2M的盐酸溶液,充入氮气后在100℃水浴中水解45分钟,冷却后的水解液吸附在碳18固相小柱上,花色苷的糖基部分用0.01%盐酸水溶液洗脱收集,经真空干燥后乙酸酐化上气相色谱仪,以确定花色苷的糖基结构,结合上述的紫外图谱和分子量,从而准确判断杨梅中花色苷的结构;差异pH法定量分析测定加工品中花色苷含量,以确定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无色物质;HPLC-DAD-MS和GC用于定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有色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无标准样时非发酵杨梅加工品是否掺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以杨梅中的花色苷作为指标,将杨梅加工品按食品取样的国家标准取样,样品经过或不经过用酸化甲醇或酸化乙醇提取,在35-40℃下真空浓缩去掉甲醇或乙醇,残留物溶于0.01%的盐酸水溶液中,该溶液A1用差异pH法测花色苷含量:取一部分A1溶液采用pH1.0和pH4.5的缓冲溶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510nm处测定其含量;另一部分A1溶液先后分别用2倍体积的石油醚和2倍体积的乙酸乙酯分离去掉有机相,收集的水相吸附在用甲醇活化的碳18固相小柱上,填量为200毫克,先用A1溶液2倍体积的0.01%盐酸水溶液洗脱,再用0.01%盐酸甲醇回收花色苷A2,一部分A2上HPLC-DAD-MS仪器检测其紫外图谱和分子量以基本确定花色苷的结构,另一部分含花色苷1毫克的A2加入20毫升的具塞试管中,再立即加入15毫升2M的盐酸溶液,充入氮气后在100℃水浴中水解45分钟,冷却后的水解液吸附在碳18固相小柱上,花色苷的糖基部分用0.01%盐酸水溶液洗脱收集,经真空干燥后乙酸酐化上气相色谱仪,以确定花色苷的糖基结构,结合上述的紫外图谱和分子量,从而准确判断杨梅中花色苷的结构;差异pH法定量分析测定加工品中花色苷含量,以确定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无色物质;HPLC-DAD-MS和GC用于定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含有除杨梅以外的有色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慜方忠祥张卫明孙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