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轨道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
技术介绍
在列车——尤其是高速列车——的设计中,车辆的运行安全是最重要的设计方向之一,特别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车辆以及车辆乘员造成损害是车辆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现有的动车组防爬吸能设计是根据整车实际碰撞性能,在司机室前端的车钩周边安装2-4个独立的防爬吸能装置。防爬吸能装置主要部件有防爬齿、变形吸能单元、安装座等部件组成,变形吸能单元的吸能性能与其长度、横截面有直接关联。目前,防爬吸能装置长度均在800mm左右,横截面积与车钩缓冲器相似(参见图1)。然而现有的吸能装置具有以下多个不足之处:1.现有的防爬吸能装置属于独立装置,而且其体积较大,占用了司机室前端的大部分空间,直接影响司机室整体头型设计及其它部件安装;2.现有的防爬吸能装置增加了整车的制造成本;3.现有的防爬吸能装置通过紧固件与车体刚结构连接,在运用中需要定期检查螺栓的紧固性,降低整车检修效率。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防撞墙,所述防撞墙设置在所述列车的司机室前端;/n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防撞墙的前端并通过吸能梁和A柱与所述防撞墙连接;/n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处于所述安装座下方并与所述安装座成钝角地连接;以及/n车钩托梁,所述车钩托梁安装至所述前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防撞墙,所述防撞墙设置在所述列车的司机室前端;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防撞墙的前端并通过吸能梁和A柱与所述防撞墙连接;
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处于所述安装座下方并与所述安装座成钝角地连接;以及
车钩托梁,所述车钩托梁安装至所述前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墙包括腰梁,所述腰梁具有前横梁以及从前横梁朝向后方延伸的相互平行的两个侧梁,所述腰梁水平地围绕所述司机室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设置朝向下方垂直延伸的防撞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梁的过渡段设置朝向下方延伸的防撞角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耐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梁与A柱通过焊接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壮,张律,柳占宇,王肇凯,于峥,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