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癌、抗菌作用的余甘子提取物的中药制剂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8201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余甘子的根、树皮、叶或果实中提取的具有抗癌、抗菌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提取方法可以采用水煮法、醇提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萃取法;用该黄酮类化合物制成不同的中药制剂,有较好的抗菌和抗癌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以从余甘子的根、叶、皮、果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制备的、具有抗癌和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山上野生很多,过去为我国少数民族常用药材,已被《中国药典》收载。该植物的果实、根、树皮、叶均可供药用。余甘子性味甘、酸、涩、凉,归肺、胃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及口干。余甘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和鞣质,其中包括葡萄糖投食子鞣质(glucogallin)、投食子酸(gallic acid)、并投食子酸(ellagic acid)、鞣料云实精(carilagin)、原诃子酸(terchebin)、诃子酸(chebulinicacid)、粘酸(mucic acid)、油柑酸(phyllemblic acid)等。近年来,人们对余甘子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用有机溶剂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发现提取物中有一些抗菌活性成分,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人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在民族药学研究中,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均有采用余甘子治疗眼部疾病、痢疾、肠胃炎,有的用于治疗淋病等。我国民间则有利用余甘果抗菌、生津止咳及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历史,经现代检测技术还发现,余甘子果实中含多种抗氧化成分维生素C,鞣质,维生素E,还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因此很多医学工作者对余甘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我们经过检索,还查到以下的有关余甘子的公开文献1.题名藏药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作者张兰珍赵文华郭亚健涂光忠林树辛林广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9刊名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0).-940-9文摘目的研究藏药余甘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各种色谱法分离纯化,理化和现代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I),鞣花酸(II),I-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III),3,6-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IV),诃子酸(V),槲皮素(VI),诃黎勒酸(VII),鞣云实精(VIII),3-乙基没食子酸(3-ethoxy-4,5-dihydroxy-bellzcic acid,IX),isoscrtiniin(X),1,6-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XI)。结论3-乙基没食子酸(3-ethoxy-4,5-dihydroxy-benzoic acid)为一新化合物,isostrietiniin为首次从余甘子中得到的化合物。2.题名民族药余甘子对D-半乳糖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作者李萍 谢金鲜 林启云机构广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刊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3).-161-1文摘方法本实验利用D-半乳糖胺(D-Gal-N)一次性腹腔注射(ip)诱发小白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糖元、肝脏系数,观察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各剂量组成均降低血清ALT、AST、ALP、MDA含量和肝脏系数,提高血清SOD活性及促进肝糖元合成,并可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醇沉物有一定程度抗自由基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D-Gal-N所致的急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题名民族药余甘子的急性毒理与药效学研究作者李萍 谢彬等机构广西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刊名中医药学刊.2002,20(6).文摘目的观察余甘子抗肝损伤的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理,方法一是观察余甘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二是采用四氯化碳(CCl4)一次性腹腔注射(i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糖元水平,计算肝脏系数,并作病理学观察。结果(1)余甘子水提物的LD50为35.16±2.5g/kg。(2)余甘子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物对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该药口服安全,毒性极小。4.题名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及在民族民间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作者侯开卫机构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刊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6).-345-348文摘在进行余甘子的化学成分、食疗保健功能、药理学等方面研究的同时,收集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从科甘子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临床应用以及在国内外民族民间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为余甘子复方医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题名民族药余甘子的本草学概况作者周涛邱德文机构贵阳中医学院,刊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3-文摘对余甘子的名称来源、植物形态、生态环境和民族用药形式进行概述。余甘子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民族药,本草学的研究将随着其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开展,对开发和利用其资源奠定了中医药与民族药深层的沟通与交流的理论基础。题名埃及药用植物中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研究作者孙晓芳杜贵友等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刊名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文摘对来自埃及的97种药用植物的天然植物及其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抑制逆转录(RT)酶和抑制HIV-1诱导的细胞病理作用(CPE)进行体外评价。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果实的甲醇提取物显示出很强的抑制HIV-1的RT作用,其50%抑制浓度(IC50)值为9μg·mL^-1。对甲醇提取物通过生物活性导向分级分离(bioactivity-guided fractionation)得到抑制性有效物质PutranjivainA(PA),其IC50值为3.9μm。巴豆Croton tiglium种子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可以显著的抑制传染性和HIV-1诱导的MT-4细胞的CPE,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0.025μg·mL^-1和2.0μg·mL^-1,且均低于产生细胞毒性的浓度(选择性指数分别为34.4和50.0)。通过生物活性导向分级分离,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种佛波醇酯,对它们抑制HIV-1诱导的MT-4细胞的CPE的活性进行评价。发现12-O-从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既是HIV-1诱导的CPE的抑制剂(IC100值为0.48ng·mL^-1),又是PKC的活化剂。另证明,12-O-乙酰佛波醇-13-癸酸酯(APD)有抗HIV-1的作用(IC100值为7.6ng·mL^-1),但没有PKC的活化作用,另证明,12-O-乙酰佛波醇-13-癸酸酯(APD)有抗HIV-1的作用(IC100值为7.6ng·mL^-1),但没有PKC的活化作用。题名民族药余甘子的现代研究进展作者周涛廖波机构贵阳中基学院,兴义市药检所,刊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2).-50-文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癌和抗菌作用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从余甘子根、树皮、叶或果实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鉴别反应和光谱特性如下:(1)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①盐酸-镁粉反应:在样品乙醇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再滴加1~2滴浓盐酸, 在水浴中加热3min,溶液颜色变为红色;②AlCl↓[3]显色反应:将样品的乙醇溶液滴于滤纸上形成斑点,再往斑点上喷1%AlCl↓[3]乙醇溶液,置紫外灯下检示,斑点显黄色;(2)碱性试剂显色反应常温下往样品液中滴加 NaOH水溶液,摇匀,溶液颜色变为橙红色;(3)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样品液用甲醇或乙醇溶解,在紫外段波长测定吸收峰,结果表明,在265nm和336nm出现最大吸收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振国董明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