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45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上板以及下板。上板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下板贴合于上板。其中,于上板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进行冲压加工,使得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同时产生形变而形成至少一支撑结构以及第一裙边结构,上板借由第一裙边结构贴合于下板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至少一支撑结构位于作用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于确保均温板正常运作的同时,提高其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板
本技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均温板。
技术介绍
均温板(Vaporchamber)是一种散热装置,其工作原理与热管相近,差异在于热管的导热为一维方向上线的传递,均温板则为二维方向上面的传递。均温板在结构上,主要是由上板体、下板体以及作用空间所组成,当下板体与热源例如发热的电子元件接触后,作用空间内的工作介质便会由液态转换为气态并往上板体方向传递,最后借由均温板上除了接触热源以外的区域或均温板外侧的散热装置例如鳍片而将热能传递出去,此时,工作介质会转换回液态而回到下板体,重新下一次的循环。由于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或是小型的笔记本电脑等手持式电子装置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商品,而上述这些手持式电子装置主要是使用薄型的均温板来达成内部电子元件散热的目的,但薄型的均温板容易发生变形的情况,特别是在进行组装作业中,将均温板贴附热源的时候,因此,要如何提升均温板在结构上的强度,同时又不会妨碍到均温板的正常运作,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均温板,通过其上板与下板的材质和结构设置,能够于确保均温板正常运作的同时,提高其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上板以及下板。上板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下板贴合于上板。其中,于上板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进行冲压加工,使得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同时产生形变而形成至少一支撑结构以及第一裙边结构,上板借由第一裙边结构贴合于下板而定义出作用空间,至少一支撑结构是位于作用空间内。较佳地,上述的上板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较佳地,上述的下板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三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并于第三金属层进行蚀刻加工而于第三金属层上形成第二裙边结构,下板借由第二裙边结构贴合于上板的第一裙边结构而定义出作用空间。较佳地,上述的下板的第三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较佳地,上述的第一裙边结构界定出第一空间,第二裙边结构界定出第二空间,作用空间包括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较佳地,于下板的第三金属层上形成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位于作用空间内,且至少一支撑结构接触于毛细结构。较佳地,上述的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之间,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一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之间,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较佳地,上述的第二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第一金属层的金属强度,第四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第三金属层的金属强度。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上板以及下板。上板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下板贴合于上板。其中,于上板的第一金属层进行冲压加工,使得第一金属层产生形变而形成至少一支撑结构以及第一裙边结构,上板借由第一裙边结构贴合于下板而定义出作用空间,至少一支撑结构是位于作用空间内。较佳地,上述的上板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较佳地,上述的下板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三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并于下板的第三金属层进行蚀刻加工而于第三金属层上形成裙边结构,下板借由裙边结构贴合于上板的第二金属层而定义出作用空间。较佳地,上述的下板的第三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较佳地,上述的下板的裙边结构界定出作用空间。较佳地,于下板的第三金属层上形成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位于作用空间内,且至少一支撑结构接触于毛细结构。较佳地,上述的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之间,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一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之间,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较佳地,上述的第二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第一金属层的金属强度,第四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第三金属层的金属强度。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上板以及下板。上板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下板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三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其中,于上板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进行冲压加工,使得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同时产生形变而形成第一裙边结构;于下板的第三金属层进行蚀刻加工而于第三金属层上形成第二裙边结构以及至少一支撑结构,下板借由第二裙边结构贴合于上板的第一裙边结构而定义出作用空间,至少一支撑结构是位于作用空间内。较佳地,上述的上板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下板的第三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较佳地,上述的第一裙边结构界定出第一空间,第二裙边结构界定出第二空间,作用空间包括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较佳地,于上板的第一金属层上形成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位于作用空间内,且至少一支撑结构接触于毛细结构。较佳地,上述的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之间,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一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之间,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较佳地,第二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第一金属层的金属强度,第四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第三金属层的金属强度。本技术均温板,其上板与下板主要是由至少两种不同材质金属所构成的复合金属板,并透过冲压加工或蚀刻加工直接于上板或下板形成支撑结构与裙边结构,如此能够于确保均温板正常运作的同时,提高其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A至图2F为图1所示的均温板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A至图5F为图4所示的均温板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均温板1包括上板11以及下板12。上板11包括材质不同的第一金属层111与第二金属层112。下板12贴合于上板11。在本实施例中,上板11具有多个朝向下板12的方向延伸的支撑结构113以及第一裙边结构114,这些支撑结构113彼此间隔排列,且上板11借由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上板,包括材质不同的一第一金属层与一第二金属层;以及/n一下板,贴合于该上板;/n其中,于该上板的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二金属层进行一冲压加工,使得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二金属层同时产生形变而形成至少一支撑结构以及一第一裙边结构,该上板借由该第一裙边结构贴合于该下板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该至少一支撑结构是位于该作用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板,包括材质不同的一第一金属层与一第二金属层;以及
一下板,贴合于该上板;
其中,于该上板的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二金属层进行一冲压加工,使得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二金属层同时产生形变而形成至少一支撑结构以及一第一裙边结构,该上板借由该第一裙边结构贴合于该下板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该至少一支撑结构是位于该作用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的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二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板包括材质不同的一第三金属层与一第四金属层,并于该第三金属层进行一蚀刻加工而于该第三金属层上形成一第二裙边结构,该下板借由该第二裙边结构贴合于该上板的该第一裙边结构而定义出该作用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板的该第三金属层与该第四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裙边结构界定出一第一空间,该第二裙边结构界定出一第二空间,该作用空间包括该第一空间与该第二空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于该下板的该第三金属层上形成一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位于该作用空间内,且该至少一支撑结构接触于该毛细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层位于该第二金属层与该第三金属层之间,该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该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该第三金属层位于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四金属层之间,该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四分之一,且该第四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金属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该第一金属层的金属强度,该第四金属层的金属强度大于该第三金属层的金属强度。


9.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板,包括材质不同的一第一金属层与一第二金属层;以及
一下板,贴合于该上板;
其中,于该上板的该第一金属层进行冲压加工,使得该第一金属层产生形变而形成至少一支撑结构,该上板借由该第二金属层贴合于该下板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该至少一支撑结构是位于该作用空间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的该第一金属层与该第二金属层以扩散接合的方式彼此接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板包括材质不同的一第三金属层与一第四金属层,并于该下板的该第三金属层进行一蚀刻加工而于该第三金属层上形成一裙边结构,该下板借由该裙边结构贴合于该上板的该第二金属层而定义出该作用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张天曜郭哲玮简梓芸
申请(专利权)人: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