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94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它是一种真空的封闭容器,和一般热管一样由三部分组成:管壁,材质为无氧铜;毛细结构(铜粉或铜网),材质为纯铜;工作液体(纯水),与一般热管的不同之处是在热管加热区前端中空区域多增加一段毛细结构,此区域命名为储水区,工作原理为:当受热端将工作流体蒸发成汽相,汽相流经过中空管道到冷却端,冷却后将工作流体凝结成液相,冷凝后的液体再籍由毛细结构吸回受热端,如此即完成吸‑放热循环,达到热量传递功效,当加热功率增加使水的蒸发速率大于毛细结构回水速率时,这时储水区域的工作液体通过毛细力自动用来弥补,从而使其加热区不会快速蒸干从而满足短时间的高功率输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
本技术属于相关含热管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
技术介绍
新型的芯片(CPU,GPU)都有turbo功能,例如芯片额定功耗为15W,turbo模式功耗会出达到60W,持续时间30S或更久,现有热管的毛细结构设计的最大热传量只能满足额定功耗下的情况,在turbo模式下热管会失效,从而导致芯片系统散热不佳。现有的毛细结构分布热管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毛细结构分布热管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解决芯片在turbo模式高功耗下的散热,散热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毛细结构分布热管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解决芯片在turbo模式高功耗下的散热,散热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为真空密闭容器,包括管壁、工作液体、毛细结构、顶部封口端和底部封口端,热管内部顶部封口端与蒸发段之间区域有布满毛细结构命名为储水区域,所述热管内部蒸发区域与冷凝区域之间在管壁一周设置有毛细结构,工作液体储存在毛细结构内,所述毛细结构的中间中空区域为蒸汽通道。优选的,所述热管的内部成中空状态。优选的,所述毛细结构均匀设置在管壁的内侧。优选的,所述工作蒸汽为轴中心,且所述工作蒸汽的两端成对称状态。优选的,所述管壁为无氧铜材质构成的结构,所述工作液体为纯水,所述毛细结构为铜粉或铜网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一般热管的不同之处是在热管加热区前端中空区域多增加一段毛细结构,此区域命名为储水区,当受热端将工作流体蒸发成汽相,汽相流经过中空管道到冷却端,冷却后将工作流体凝结成液相,冷凝后的液体再籍由毛细结构吸回受热端,如此即完成吸-放热循环,达到热量传递功效,当加热功率增加使水的蒸发速率大于毛细结构回水速率时,这时储水区域的工作液体通过毛细力自动用来弥补,从而使其加热区不会快速蒸干从而满足短时间的高功率输入需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图中:1、封口头端;2、管壁;3、储水区域;4、加热区域;5、冷凝区域;6、毛细结构;7、工作液体;8、蒸汽通道;9、封口尾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包括管壁2、工作液体7、毛细结构3和毛细结构6、封口头端1和封口尾端9;实施步骤:1、将毛细结构高温烧结均匀固定于中空管壁一周上;2、尾端封口;3、从头端注工作液体;4、抽真空并头端封口。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包括顶部封口头端1、管壁2、工作液体7、毛细结构6、顶部封口头端1与加热区域4之间设置有储水区域3,储水区域3内部布满毛细结构6,附着于热管内部管壁2上的毛细结构6之间中空区域为蒸汽通道8,加热区域4加热后,储存在毛细结构6内的工作液体7受热后变为水蒸汽通过蒸汽通道8流向冷凝区域5后被凝结为液态水,再籍由毛细结构6吸回受热端,如此即完成吸-放热循环,当加热功率增加使水的蒸发速率大于毛细结构6回水速率时,这时所述储水区域3的工作液体7通过毛细力自动用来弥补,从而使其加热区不会快速蒸干从而满足短时间的高功率输入需求,管壁2的低端设置有封口尾端9;热管储水区域3下部毛细结构6中间内部成中空状态;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储水区域3的毛细结构设置于加热区域4与封口端1之间,在使用的时候,加热区域4受热的时候,从而将工作液体蒸发为汽相,通过蒸汽通道8流向冷凝区域5后被凝结为液态水,再籍由毛细结构吸回受热端,如此即完成吸-放热循环,达到热量传递功效,当加热功率增加使水的蒸发速率大于毛细结构回水速率时,这时储水区域3的工作液体通过毛细力自动用来弥补,从而使其加热区不会快速蒸干从而满足短时间的高功率输入需求。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包括毛细结构6的中间设置有工作蒸汽通道8,蒸汽通道8为轴中心,且蒸汽通道8的两端成对称状态。在使用的时候,使得热流更加的稳定,而且蒸汽通道8的两端成对称状态,这样在受热和冷凝的时候更加全面,使得在热量传递的时候更加高效。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包括蒸汽通道8的外侧位于管壁2内测上设置有毛细结构6,毛细结构6均匀设置在管壁2的内侧一周上,毛细结构6内部有储存工作液体7。在蒸发的时候,通过毛细结构6可以很好的进行吸收,而毛细结构6均匀设置在管壁2的内侧一周上,这样在吸收的时候更加全面,而工作液体7可以很好的进行冷却蒸发使用,管壁2为无氧铜材质构成的结构,工作液体7为纯水,毛细结构6为铜粉或铜网状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从而就可以将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热管固定在指定位置上进行使用了。而在固定的时候,顶部端头1、热管外壳2和底部端头9的外侧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在固定安装的时候不会发生阻碍,使得在安装的时候更加的便利。而使用的时候,当受热端4将工作流体蒸发成汽相,汽相流经过中空管道8到冷却端5,冷却后将工作流体凝结成液相,冷凝后的液体再籍由毛细结构6吸回受热端,如此即完成吸-放热循环,达到热量传递功效,当加热功率增加使水的蒸发速率大于毛细结构回水速率时,这时储水区域3的工作液体通过毛细力自动用来弥补,从而使其加热区不会快速蒸干从而满足短时间的高功率输入需求,在吸收的时候,因而毛细结构6均匀设置在管壁2的内侧一周上,这样在吸收的时候更加全面,而工作液体7可以很好的作为工作液体使用,这样进行冷却蒸发使用的时候更加便利。而工作蒸汽8的汽相流体移动的时候,因处于中心位置上,而且工作蒸汽8的两端成对称状态,这样在受热和冷凝的时候更加全面,使得在热量传递的时候更加高效。从而新型毛细结构热管能够有效解决芯片在turbo模式高功耗下的散热,并且不会不影响芯片正常功耗下热管的性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包括顶部封口头端(1)、管壁(2)、工作液体(7)、毛细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封口头端(1)与加热区域(4)之间设置有储水区域(3),所述储水区域(3)内部布满毛细结构(6),附着于热管内部管壁(2)上的毛细结构(6)之间中空区域为蒸汽通道(8),所述加热区域(4)加热后,储存在毛细结构(6)内的工作液体(7)受热后变为水蒸汽通过蒸汽通道(8)流向冷凝区域(5)后被凝结为液态水,再籍由毛细结构(6)吸回受热端,如此即完成吸-放热循环,当加热功率增加使水的蒸发速率大于毛细结构(6)回水速率时,这时所述储水区域(3)的工作液体(7)通过毛细力自动用来弥补,从而使其加热区不会快速蒸干从而满足短时间的高功率输入需求,所述管壁(2)的低端设置有封口尾端(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包括顶部封口头端(1)、管壁(2)、工作液体(7)、毛细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封口头端(1)与加热区域(4)之间设置有储水区域(3),所述储水区域(3)内部布满毛细结构(6),附着于热管内部管壁(2)上的毛细结构(6)之间中空区域为蒸汽通道(8),所述加热区域(4)加热后,储存在毛细结构(6)内的工作液体(7)受热后变为水蒸汽通过蒸汽通道(8)流向冷凝区域(5)后被凝结为液态水,再籍由毛细结构(6)吸回受热端,如此即完成吸-放热循环,当加热功率增加使水的蒸发速率大于毛细结构(6)回水速率时,这时所述储水区域(3)的工作液体(7)通过毛细力自动用来弥补,从而使其加热区不会快速蒸干从而满足短时间的高功率输入需求,所述管壁(2)的低端设置有封口尾端(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毛细结构分布的铜水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6)均匀设置在管壁(2)的内侧。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林连凯钟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华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