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3114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包括吸液芯和均热板盖板,所述吸液芯直接制备于所述均热板盖板上;所述吸液芯由周期分布的微米列阵以及其四周通道构成;所述微米列阵表面以及其四周所述通道表面均密集分布有纳米级亚结构,三者构成含有丰富微空腔的微纳米全覆盖结构;所述微纳米全覆盖结构的表面设有高表面能氧化物涂层。相比于现有吸液芯的喷粉烧结和紫铜丝网吸液芯的传统制备方法,激光方法制备吸液芯工艺步骤少、流程短、效率高,结构一致性好,稳定性高,综合性能好,能达到最低的热管厚度和最优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向各种超薄热管和均热板的吸液芯,尤其是基于超亲水微纳米结构的高性能吸液芯,属于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及器件,尤其是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超薄移动设备,不断朝着高性能、集成化、小型化与轻薄化的方向发展,更高的芯片热流密度、更小的散热空间、更加困难的散热条件,对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和进一步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问题成为了制约电子设备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均热板(VC)和热管(为方便,下文所述均热板均包含热管,本专利所述均热板也均包含热管)作为一种基于沸腾相变传热的高效两相传热装置,因其优异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和可靠性,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器件中广泛应用。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轻薄化,超薄热管也成为狭小空间内散热的有效手段和首选解决方案。超薄热管一般由管体、密封头、吸液芯和工作介质组成,其主体结构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和密封壳体。在蒸发段液态水吸收芯片工作产生的热量而蒸发成蒸汽,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液芯(1)和均热板盖板,所述吸液芯直接制备于所述均热板盖板上;/n所述吸液芯(1)由周期分布的微米列阵以及其四周通道(11)构成;所述微米列阵表面以及其四周所述通道(11)表面均密集分布有纳米级亚结构(12),三者构成含有丰富微空腔的微纳米全覆盖结构;所述微纳米全覆盖结构的表面设有高表面能氧化物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液芯(1)和均热板盖板,所述吸液芯直接制备于所述均热板盖板上;
所述吸液芯(1)由周期分布的微米列阵以及其四周通道(11)构成;所述微米列阵表面以及其四周所述通道(11)表面均密集分布有纳米级亚结构(12),三者构成含有丰富微空腔的微纳米全覆盖结构;所述微纳米全覆盖结构的表面设有高表面能氧化物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列阵为多个微米锥(13)构成的列阵;且每个所述微米锥(13)的间距为1-300微米;每个所述微米锥(13)的直径为1-200微米;每个所述微米锥(13)的斜度为5-45°;每个所述微米锥(13)的高度为所述均热板盖板厚度的10-70%;
或,所述微米列阵为多个微米长方块(14)构成的列阵;且每个所述微米长方块(14)的间距为10-500微米;每个所述微米长方块(14)的长宽比为1:1-1:10;每个所述微米长方块(14)的四周斜度为5-45°;每个所述微米长方块(14)的高度为所述均热板盖板厚度的1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亚结构(12)的尺度为1-1000纳米;且所述纳米级亚结构(12)为波纹状或颗粒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涂层的厚度小于5纳米;且所述氧化物涂层的材质为SiO2和/或TiO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1)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十字形、T字形、L形、工字形、三角形、条形、圆形和辐射形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盖板的材质为紫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和不锈钢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均热板超亲水微纳米结构吸液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威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