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08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种装置,该装置通过毛细管现象将样品液提供至过滤部,目的在于为了实现即使传感器未处于大致水平状态,也能够将少量的样品液迅速且准确地供给至过滤部的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其目的在于对样品液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定量和检测。
技术介绍
作为检测以体液为代表的样品液中特定成分的传感器,众所周知的是生物传感器。所谓的生物传感器是指将微生物、酶、抗体、DNA、RNA等生物材料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来使用的传感器。即,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材料识别特定成分时所发生的、例如通过微生物呼吸导致酶的消耗、酶反应、发光等反应,对样品液中含有的特定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其存在。在各种生物传感器中,酶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葡萄糖、乳酸、胆固醇、氨基酸等传感器的酶传感器,被利用在医疗计测、食品工业等领域中。这种酶传感器,例如通过样品液中含有的特定物质和酶等反应生成的电子还原电子传递体,测定仪对电子传递体还原量进行电化学计测,由此对样品液中所含有的底物进行定量。在使用这种对样品液中特定成分进行测定的传感器时,有必要从样品液中将反应不需要物质、对反应有副作用的物质等除去。例如,对于胆固醇传感器,当反应体系中有表面活性剂时,有必要从样品液的血液中除去血细胞。原因在于,血细胞被表面活性剂所破坏,血细胞中存在的谷胱苷肽等还原性物质对反应产生副作用。更具体地说,在样品液被供给的开口部附近,多数设置有除去血细胞的过滤部。作为这个过滤部的构造,提出了例如图6(a)~(c)所示的3种方式。此时的过滤通过过滤部中所设的过滤器来进行。图6为水平分离方式的模式图。在图中所示的方式中,在过滤器的样品液供给侧端部(第一端部)的附近滴下样品液的血液,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过滤,被过滤器过滤后的样品液从渗出侧端部(第二端部)使血浆渗出(参照,例如国际公开第02/054054A1号)。图7为垂直分离方式的模式图。在图中所示的方式中,在过滤器的第一端部直接滴下血液,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过滤,血浆从过滤器第二端部的底面或者是底面附近的端部渗出。图8为复合分离方式的模式图。在图中所示的方式中,在过滤器的第一端部直接滴下血液,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过滤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上也进行过滤,血浆从过滤器第二端部渗出(参照,例如国际公开第02/095385A1号小册子)。无论在何种方式中,通过使用适当的过滤器都能够在血细胞到达反应体系之前将其除去。但是,使用图6~8任何方式的传感器都必须在过滤器的第一端部或者其附近直接将样品液滴下,因此由于其构造会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难以规定合适的样品液测定量并将其供给过滤部。因此,容易产生向过滤部供给的样品液量过多或者不足的问题。第二,很难向过滤器中按照适当的速度依次供给样品液。因此,会导致不能以与过滤部的过滤性能相适应的速度供给样品液的问题。当具有这些问题时会引起以下结果,过滤器的机能不能充分发挥、测定精度下降、同时重现性下降,测定时间延长。第三,在样品液滴下的时候使用者必须使传感器保持大致水平。另外,使用者在从指尖使血液滴下的时候,必须将血液滴在应该滴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从使用者的操作性上看,需要改善是理所当然的。例如,在国际公开第03/074999A1号小册子中,提出具有倒梯形样品液供给口的生物传感器,但是也无法解决上述的第三个问题。另外,当滴下的样品液量很少时,会存在这些样品液附着在倒梯形部分,无法适时地到达过滤部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其能够在不保持大致水平时,也可以将样品液迅速且简便地供给过滤器;进而,即便样品液的量很少,也可以将其迅速且简便的供给至过滤器的中心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其含有过滤部;供给装置,其通过毛细管现象将样品液供给至上述过滤部;以及反应部,其含有与在上述过滤部过滤的样品液相反应的试剂。上述反应部设计在基板上,上述供给装置优选在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大致水平方向上吸引上述样品液。上述过滤部优选在相对于上述基板的大致垂直方向上过滤从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样品液。上述供给装置优选具有供给上述样品液的第1开口部、将上述样品液供给至上述过滤部的第2开口部,以及连通上述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的空间部。为使供给至上述第1开口部的样品液被吸引至上述第2开口部,优选在上述供给装置中配置气孔。优选对上述气孔进行如下设置从上述供给装置的上述第2开口部看,上述气孔配置在上述第1开口部的对侧。上述供给装置优选含有第1盖子、隔板、第2盖子,优选在上述第2盖子处设置上述第2开口部,优选通过上述隔板形成上述第1开口部和上述气孔。上述空间部,优选从上述第1开口部到上述第2开口部的方向上变窄。另外,上述空间部优选从上述气孔到上述第2开口部的方向上变窄。上述第1开口部到上述第2开口部的距离优选大于或等于上述第2开口部到上述气孔的距离。上述第2开口部的最大宽度优选大于或等于上述空间部的最小宽度。上述第2开口部的最大宽度优选小于或等于从上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到上述气孔的距离。上述过滤部,通过过滤器对上述样品液进行过滤,优选上述第2开口部的横切面面积小于上述过滤器的横切面面积。上述第2开口部的横切面优选与上述过滤器的横切面相似。从上述空间部的上述第1开口部到上述第2开口部的体积,优选大于或等于包含有上述过滤器的空隙部体积和上述反应部空间体积之和的总体积。上述反应部优选含有第2气孔。附图说明图1为涉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涉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透视图。图3为涉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Y-Y切面图。图4为涉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涉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通过水平分离方式分离血液的过滤器的切面示意图。图7为通过垂直分离方式分离血液的过滤器的切面示意图。图8为通过复合分离方式分离血液的过滤器的切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传感器中,通过具有规定结构和功能的供给装置,将样品液供给至过滤部进行过滤,并将在上述过滤部被过滤的样品液供给至反应部,其中,此反应部含有与该样品液反应的试剂。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受如下所示的实施形态及各附图的任何限定。专利技术梗概在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传感器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之前,使用图1所示的传感器1的分解透视图对此传感器1进行简要说明。如图1所示,传感器1配备有供给装置2、过滤部3和反应部4。此传感器1具有向过滤部3供给样品液的供给装置2,此点与过去的传感器有很大区别。样品液并非直接供给至过滤部,而是经过供给装置2供给至过滤部3。此供给装置2采用毛细管构造,通过毛细管现象将样品液供给至过滤部3。这里的“毛细管现象”是指当在液体中竖立很细的管路时,通过液体对管内表面的吸附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管内液面相对于其它水平面升高或降低的现象。通过此毛细管作用,样品液被迅速地供给至过滤部3。此样品液的量,由于是通过供给装置2进行规定的,因此可以防止过剩的样品液被供给至过滤部3。另外,在过滤部3中,样品液被供给的部分是通过供给装置2和过滤部3的位置关系来规定的,因此可以防止样品液被供给至过滤部3的不正确的地方。由此,能够防止过滤部3的过滤机能下降。另外,到达反应部4的样品液被适当的过滤,与反应部4中的试剂进行恰当的反应,因此提高了传感器1的测定精度和同时重现性。在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1,作为样品液可以使用例如血液(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感器,其含有过滤部、供给装置和反应部,上述供给装置通过毛细管现象将样品液供给至上述过滤部,上述反应部含有试剂,该试剂与在上述过滤器过滤后的样品液相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智浩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