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和生物
,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技术介绍
识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首先建立一个手性的表面,这样才能为对映异构体创造有效的识别位点。光学活性的聚苯胺在1994年首次由Wallace小组在含有(+)或(-)樟脑磺酸(Camphorsulfonic acid(CSA))的溶液中通过电聚合合成。最近Li和Wang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聚苯胺的方法,这种具有高度手性的聚苯胺是通过在含有苯胺寡聚体和高浓度的CSA溶液中合成的。手性聚苯胺已经在分子识别方面有所应用。Kaner等人发现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的去掺杂态可以与L-苯丙氨酸有很强的相互作用,而和D-苯丙氨酸的作用很弱,他们用圆二色谱证实了这一点。不过用圆二色谱检测需要将聚苯胺在氨基酸的溶液里浸泡三个星期的时间才获得足够灵敏的信号。这个小组还用石英晶体微天平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同样发现手性聚苯胺对不同构型的苯丙氨酸具有识别作用。Sheridan和Breslin报道了L-苯丙氨酸可以吸附于(-)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上,并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到了L-苯丙氨酸的脱附电流峰。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中电极表面覆盖手性聚苯胺膜,膜的厚度为0.5~5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继烈,尹秀丽,王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