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96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包括:支撑锚杆、钢筋网片、仰斜式排水孔、植生土壤混合物和土工膜;支撑锚杆沿垂直于边坡的方向植入边坡坑槽底部,钢筋网片固定于支撑锚杆的外端,支撑锚杆深入边坡坑槽的原土体不小于50厘米,钢筋网片深入边坡坑槽原土体不小于20厘米;边坡坑槽中设置植生土壤混合物,仰斜式排水孔穿过植生土壤混合物并伸出坡面,植生土壤混合物表面覆盖土工膜。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对坡面的开挖,有效增加了坡体稳定,恢复了坡面绿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且简便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公路工程生态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边坡在使用过程中,常因为雨水冲刷、气候变化及其他原因,造成坡面剥落等病害,形成破坏程度不同的坑槽。目前对边坡坑槽的处治,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当坑槽范围较小,或深度较浅时,不予处理;当坑槽范围较大,或深度较深时,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填筑,进行圬工防护;如果条件允许,则进行重新刷坡,达到稳定坡率后对坡面进行重新防护。对坑槽病害不予处理,病害会在雨水冲蚀及其他外在因素影响下进一步增大,对道路使用形成安全隐患。采用圬工防护,可以从功能性上修复边坡病害,但由于圬工防护环境适应性差,尤其坑槽范围往往发生在边坡的局部,从而导致处治后的边坡表面与相邻的边坡防护形式不同,成为局部多处不连续“补丁”,对于高等级道路来说,景观性极差。若采用重新刷坡后进行防护,往往由于刷坡范围较大,大开挖的方式造成了对原有边坡岩土及防护方式的破坏,也必然造成较高的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通过在坡面稳定区植入支撑锚杆,并喷播植生土壤混合物,有效填充了坡面的坑槽区域,及时有效恢复坡面的绿化,从而保证坡面的美观及稳定,并利用仰斜式排水孔将坡体内水体引排出坡面,使生态防护装置更加稳固。该生态防护装置的设置简便易行,避免了对坡面的开挖,有效增加了坡体稳定,恢复了坡面绿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包括:支撑锚杆、钢筋网片、仰斜式排水孔、植生土壤混合物和土工膜;所述支撑锚杆沿垂直于边坡的方向植入边坡坑槽底部,所述钢筋网片固定于所述支撑锚杆的外端,所述支撑锚杆深入所述边坡坑槽的原土体不小于50厘米,所述钢筋网片深入所述边坡坑槽原土体不小于20厘米;所述边坡坑槽中设置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所述仰斜式排水孔穿过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并伸出坡面,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表面覆盖所述土工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仰斜式排水孔伸出坡面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仰斜式排水孔伸出坡面长度不小于20厘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仰斜式排水孔采用外径116毫米、内径100毫米的打孔双壁波纹管,所述仰斜式排水孔为HDPE材质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为基材土壤、肥料、保水剂、PH调节剂、水和植物种子按照预设配比配制而成,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通过客土喷播技术喷射至所述边坡坑槽表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钢筋网片采用直径8毫米钢筋编接而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锚杆外端设置连接钢筋与所述钢筋网片相焊接,所述连接钢筋和所述支撑锚杆进行防锈蚀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坡面稳定区植入支撑锚杆,并喷播植生土壤混合物,有效填充了坡面的坑槽区域,及时有效恢复坡面的绿化,从而保证坡面的美观及稳定,并利用仰斜式排水孔将坡体内水体引排出坡面,使生态防护装置更加稳固。该生态防护装置的设置简便易行,避免了对坡面的开挖,有效增加了坡体稳定,恢复了坡面绿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钢筋网片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支撑锚杆,2.钢筋网片,3.仰斜式排水孔,4.植生土壤混合物,5.土工膜,6.连接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包括:支撑锚杆1、钢筋网片2、仰斜式排水孔3、植生土壤混合物4和土工膜5;支撑锚杆1沿垂直于边坡的方向植入边坡坑槽底部,钢筋网片2固定于支撑锚杆1的外端,支撑锚杆1深入边坡坑槽的原土体不小于50厘米,钢筋网片2深入边坡坑槽原土体不小于20厘米;边坡坑槽中设置植生土壤混合物4,仰斜式排水孔3穿过植生土壤混合物4并伸出坡面,植生土壤混合物4表面覆盖土工膜5。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坡面稳定区植入支撑锚杆1,并喷播植生土壤混合物4,有效填充了坡面的坑槽区域,及时有效恢复坡面的绿化,从而保证坡面的美观及稳定,并利用仰斜式排水孔3将坡体内水体引排出坡面,使生态防护装置更加稳固。该生态防护装置的设置简便易行,避免了对坡面的开挖,有效增加了坡体稳定,恢复了坡面绿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体地,在将坑槽界面杂物和浮石清理形成坡面后,在坡面坑槽底部植入支撑锚杆1并安装仰斜式排水孔3,将适合坡面坑槽大小的钢筋网片2挂在锚杆之上,通过锚杆外端固定钢筋网片2。然后将植生土壤混合物4均匀喷射到岩质或土质坡面上,铺设土工膜5对坡面植物进行封闭养护,从而形成生态与防护功能叠加的处治装置。其中,支撑锚杆1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稳定、加固构件,采用钢筋深入岩体。根据实际工况可改变钢筋或锚杆的长度以及钢筋型号,从而改变锚固强度。优选地,锚杆应深入坑槽原土体不小于50cm。锚杆外端设置连接钢筋6与钢筋网片2焊接在一起,连接钢筋6采取防锈蚀处理。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钢筋网片2采用直径8毫米钢筋编接而成,为了起到良好的稳固支撑作用,钢筋网片2应深入坑槽界面原土体不小于20cm。风钻成孔的支撑锚杆1外露面作防锈处理,其余部位在锚固前作好防锈处理。钢筋网片2与锚杆外端连接筋进行焊接,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钢筋网片2间距根据边坡坑槽的大小及地质、道路等级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土工布(膜)采用U型钢钉固定于坡面,主要起到养护、保水作用。土工布(膜)质量及施工要求应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仰斜式排水孔3伸出坡面的一端向下倾斜,仰斜式排水孔3伸出坡面长度不小于20厘米。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仰斜式排水孔3采用外径116毫米、内径100毫米的打孔双壁波纹管,仰斜式排水孔3为HDPE材质制成,用来排除挖方边坡层间水或裂隙水。根据施工揭示的地下水出露情况,对仰斜式排水孔3的孔深、孔位、孔数进行适当布置。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植生土壤混合物4为基材土壤、肥料、保水剂、PH调节剂、水和植物种子按照预设配比配制而成,植生土壤混合物4通过客土喷播技术由客土喷混泵机喷射至边坡坑槽表面裸露的岩质或土质坡面上,最终在坡面起到生态防护、美化景观的作用。根据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具体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锚杆、钢筋网片、仰斜式排水孔、植生土壤混合物和土工膜;/n所述支撑锚杆沿垂直于边坡的方向植入边坡坑槽底部,所述钢筋网片固定于所述支撑锚杆的外端,所述支撑锚杆深入所述边坡坑槽的原土体不小于50厘米,所述钢筋网片深入所述边坡坑槽原土体不小于20厘米;/n所述边坡坑槽中设置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所述仰斜式排水孔穿过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并伸出坡面,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表面覆盖所述土工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锚杆、钢筋网片、仰斜式排水孔、植生土壤混合物和土工膜;
所述支撑锚杆沿垂直于边坡的方向植入边坡坑槽底部,所述钢筋网片固定于所述支撑锚杆的外端,所述支撑锚杆深入所述边坡坑槽的原土体不小于50厘米,所述钢筋网片深入所述边坡坑槽原土体不小于20厘米;
所述边坡坑槽中设置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所述仰斜式排水孔穿过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并伸出坡面,所述植生土壤混合物表面覆盖所述土工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坑槽病害生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斜式排水孔伸出坡面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瑛刘洪辉梁广张泳赵海森樊建星屠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