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及抑尘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694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及抑尘车,包括前洒水管路、高压水泵、后洒水管路和喷雾装置,所述前洒水管路和后洒水管路之间通过中洒水管路连接,所述中洒水管路上设有中冲装置,所述高压水泵设置在中洒水管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中洒水管路连接前、后洒水管路,高压水泵有效供水;(2)在中洒水管路上设置中冲组件扩大冲洗范围,提高清洗效果;(3)后移对冲装置,增加行人反应避让时间,避免发生事故;(4)分体设置的洒水管路方便安装、拆卸和清洗,连接稳固;(5)通过设置水炮方便清洗广告牌或高空建筑;(6)多方位降尘,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及抑尘车
本技术涉及专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及抑尘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建设以及钢铁、水泥、煤炭、陶瓷、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我国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普通的洒水车已无法满足需求,从而抑尘车直面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能够从源头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广泛应用于路面洒水,治理道路、港口、工矿、工地拆迁等环境的扬尘。然而现在市面上普遍的抑尘车都是在洒水车的基础上加一个喷雾装置,只能做到前冲后洒,由于抑尘车车体较长,车中部会有车前轮引起的扬尘,清洗范围小,道路清洗不干净,且对水路系统维修不方便,利用率较低;而一般的洒水车通常将侧冲的喷头装在车前端,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在行人较多的路段,即便司机及时关水,由于侧冲喷头设置在车头位置,水流还是很容易冲到行人,严重的还会引起事故。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抑尘车”,其公告号CN208685518U,包括抑尘车本体和喷雾风筒,所述抑尘车本体的顶部焊接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顶部螺栓固定连接有加湿板,所述抑尘车本体的顶部位于储水罐的一侧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其不足之处是,此抑尘车只能实现抑尘功能,无法做到清洁道路,功能单一,车辆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抑尘车功能单一,车辆利用率低,清洗范围小,清洗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既实现抑尘,又能清洗道路,且扩大了清洗范围,提高清洗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包括前洒水管路、高压水泵、后洒水管路和喷雾装置,所述前洒水管路和后洒水管路之间通过中洒水管路连接,所述中洒水管路上设有中冲装置,所述高压水泵设置在中洒水管路上。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在前洒水管路和后洒水管路中增设了中洒水管路,并在中洒水管路上设置了中冲装置,实现了抑尘车不仅能做到车前端的冲水、后端的洒水,还能在车中部进行冲水,在车前轮卷起灰尘的第一时间将其冲洗干净。将高压水泵设置在中洒水管路上,通过高压水泵,将水运输到前、中、后水路系统,运输效率高。作为优选,所述中冲装置包括分别连接在中洒水管路上的前中冲喷嘴和后中冲喷嘴。将中冲装置分为前后两个喷嘴,进一步扩大中冲装置的清洗范围,优选地,将后中冲喷嘴设置在抑尘车后轮后方,方便快速冲洗掉车后轮带起的灰尘。作为优选,所述前中冲喷嘴和后中冲喷嘴侧向相对设置。将中冲装置设置为侧向对冲,即把一般洒水车设置在车头的侧冲装置后移,在保证侧冲装置将路中间的垃圾冲洗到路两侧的功能的同时,扩大侧冲范围,还增加了行人的反应时间,司机也有足够时间关水,避免了车到跟前水流也飞溅到行人的问题,防止出现行人为避让洒水车而出的事故。作为优选,所述前洒水管路后端通过软管与中洒水管路前端连接,所述中洒水管路后端与后洒水管路可拆卸连接。前洒水管路、中洒水管路和后洒水管路分离设置,方便安装,对安装精度要求低,且方便分段拆卸清洗维护,在颠簸路段,软管也起到缓冲作用,保证前、中管路的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后洒水管路上连接有水炮管路,所述水炮管路上设有水炮。水炮通过水炮管路与后洒水管路连接,水炮设置在车身后侧方,通过高压水柱冲洗路边广告牌或高空建筑外立面,还能起到应急消防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后洒水管路上设置有上后洒装置和下后洒装置,所述上后洒装置的出水口朝向车侧方,所述下后洒装置的出水口朝向地面。上后洒装置用于辅助喷雾装置降尘,还可以对路旁的绿化带内的植物进行浇水;下后洒装置用于对尘土较多的路面进行抑尘。一种抑尘车,所述抑尘车上设有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中洒水管路连接前、后洒水管路,高压水泵有效供水;(2)在中洒水管路上设置中冲组件扩大冲洗范围,提高清洗效果;(3)后移对冲装置,增加行人反应避让时间,避免发生事故;(4)分体设置的洒水管路方便安装、拆卸和清洗,连接稳固;(5)通过设置水炮方便清洗广告牌或高空建筑;(6)多方位降尘,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抑尘车水路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抑尘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洒水管路,11、前洒水装置,12、软管,2、高压水泵,21、传动轴,3、中洒水管路,31、前中冲喷嘴,32、后中冲喷嘴,4、后洒水管路,41、上后洒装置,42、下后洒装置,5、喷雾装置,51、雾炮,52、平台,6、水炮管路,61、水炮,7、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包括前洒水管路1、高压水泵2、中洒水管路3、后洒水管路4和喷雾装置5,前洒水管路1后端通过软管12与中洒水管路3前端连接,中洒水管路3后端通过螺栓与后洒水管路4连接,高压水泵2设置在中洒水管路3上,高压水泵2为前洒水管路1、中洒水管路3和后洒水管路4供水。前洒水管路1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前洒水装置11,前洒水装置11出水口朝车前进方向;中洒水管路3上设有中冲装置,中冲装置包括设在中洒水管路3中部的前中冲喷嘴31和设在中洒水管路3后部的后中冲喷嘴,前中冲喷嘴31出水口朝向车侧方,后中冲喷嘴32出水口与前中冲喷嘴31相对设置;后洒水管路4包括竖直设在两侧的竖管,竖管上端设有上后洒装置41,上后洒装置41出水口朝向车侧方;竖管下端设有下后洒装置42,下后洒装置42出水口朝向地面。如图3所示,后洒水管路4一侧连接有水炮管路6,水炮管路6上端设有水炮61。每个前洒水装置11、前中冲喷嘴31、后中冲喷嘴32、上后洒装置41、下后洒装置42和水炮6均连接有控制器7。一种抑尘车,包括车身和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前洒水管路1通过抱箍连接在前保险杠上,中洒水管路3和后洒水管路4均连接在底盘底部,前中冲喷嘴31设置在底盘中部,后中冲喷嘴32设置在车后轮后方,高压水泵2一端通过传动轴21与取力器连接,取力器与底盘发动机连接。车上后方设有平台52,平台52上设有可360°旋转的雾炮51。高压水泵2为前洒水装置11、前中冲喷嘴31、后中冲喷嘴32、上后洒装置41、下后洒装置42和水炮61提供动力,每个装置都能单独开启或关闭,以适应不同路况和应用场景。前洒水装置11用于对车前方路面的抑尘,可根据路面宽度选择单侧喷洒或双侧喷洒;前中冲喷嘴31与后中冲喷嘴32用于将路中间的垃圾和灰尘冲至路两侧,可根据路面宽度选择单侧喷洒或双侧喷洒,当前方行人较多,可选择关闭前洒水装置11,开启单侧或双侧的中冲装置,前中冲喷嘴31从车身中段喷水,有效减少车前轮带起的尘土,后中冲喷嘴32从车身后段喷水,有效减少车后轮带起的尘土。喷雾装置和上后洒装置适用于扬尘较多的施工路段或雾霾天气,有效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上后洒装置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包括前洒水管路(1)、高压水泵(2)、后洒水管路(4)和喷雾装置(5),其特征是,所述前洒水管路(1)和后洒水管路(4)之间通过中洒水管路(3)连接,所述中洒水管路(3)上设有中冲装置,所述高压水泵(2)设置在中洒水管路(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包括前洒水管路(1)、高压水泵(2)、后洒水管路(4)和喷雾装置(5),其特征是,所述前洒水管路(1)和后洒水管路(4)之间通过中洒水管路(3)连接,所述中洒水管路(3)上设有中冲装置,所述高压水泵(2)设置在中洒水管路(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中冲装置包括分别连接在中洒水管路(3)上的前中冲喷嘴(31)和后中冲喷嘴(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前中冲喷嘴(31)和后中冲喷嘴(32)侧向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中冲的抑尘车水路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糜龙翔李卫朋郑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