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681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的预处理单元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预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和污水管网连接,A/O一体化设备的进水口和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连接,A/O一体化设备的第一出水口和污泥处理单元连通,第一中间水池的第一进水口和A/O一体化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连通,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进水口和第一中间水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二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和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出水口连通,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和第二中间水池的第一出水口连通,人工湿地的出水口和消毒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污水的脱氮除磷良好的效果,实现出水优于GB18918‑2002一级A达标排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境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政府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扶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一些中、小城镇及辖内全体农村村庄的污水系统现状为直接排入就近水体,无组织排水,无污水处理厂。由于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现在的排水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严重影响各乡镇的环境卫生。本身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城镇及各个村庄日常生活污水排放已严重污染当地水源,使得露天水沟现在都慢慢变成了臭水沟,气味难耐,高温天气更是臭气熏天,这些严重影响了城镇卫生,影响生态和人居环境,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中、小城镇及辖内全体农村村庄的污水处理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预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和污水管网连接,以用于收集污水管网中的污水;A/O一体化设备,所述A/O一体化设备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进水口和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连接,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一出水口和污泥处理单元连通;第一中间水池,所述第一中间水池具有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第一进水口和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连通;复合生物填料滤池,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二中间水池,所述第二中间水池具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和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出水口连通;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人工湿地的出水口和消毒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内设置有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所述预处理池沿其长度方向分为过滤池和调节池,所述预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调节池的一侧,所述过滤池内沿所述预处理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格栅,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将所述调节池分为两个调节室,每个所述调节室内均设置在有多个第一提升泵,多个所述第一提升泵的输出口为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多个所述第一提升泵分别通过管道和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一进水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各个格栅的孔径按所述预处理池的长度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格栅的上端向所述第一隔墙的方向倾斜,所述格栅和水平面的夹角为7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墙上设置有两个可开启的闸门,两个所述闸门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调节室上。进一步地,所述A/O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缺氧池、好氧池以及沉淀池,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缺氧池的侧壁上,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提升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和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中间水池内设置有第一液位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提升泵的输出口和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自清洗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采用滴滤形式过滤;所述人工湿地的形式为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形式,所述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不小于0.7m3/(m2·d)。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水池内设置有第三提升泵,所述第三提升泵为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三提升泵通过管道和所述人工湿地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水池还具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中间水池还具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中间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液位计。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是通过上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的,所述处理方法包括:通过预处理单元收集污水管网中的污水;污水经所述预处理单元过滤;经所述预处理单元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到A/O一体化设备中,通过A/O一体化设备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以及氮磷营养元素;经A/O一体化设备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第一中间水池,再提升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中,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经复合生物填料滤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第二中间水池,再提升到人工湿地进行处理;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消毒后达标排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处理方法,其中的预处理单元可收集镇区污水管网中的污水,并对收集的污水过滤,随后污水进入到A/O一体化设备中,在A/O一体化设备中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以及氮磷营养元素,再自流进第一中间水池,随后提升至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经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多层滤料及复合多重生化处理后,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再自流至第二中间水池,随后再提升至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复合式生物填料滤池的产水,通过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和养分吸收等作用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处理方法,可以保证污水的脱氮除磷良好的效果,实现出水优于GB18918-2002一级A达标排放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O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以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1,该预处理单元1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预处理单元1的进水口和污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预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预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和污水管网连接,以用于收集污水管网中的污水;/nA/O一体化设备,所述A/O一体化设备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进水口和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连接,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一出水口和污泥处理单元连通;/n第一中间水池,所述第一中间水池具有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第一进水口和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连通;/n复合生物填料滤池,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出水口连通;/n第二中间水池,所述第二中间水池具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和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出水口连通;/n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人工湿地的出水口和消毒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预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预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和污水管网连接,以用于收集污水管网中的污水;
A/O一体化设备,所述A/O一体化设备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进水口和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连接,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一出水口和污泥处理单元连通;
第一中间水池,所述第一中间水池具有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第一进水口和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连通;
复合生物填料滤池,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中间水池的出水口连通;
第二中间水池,所述第二中间水池具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和所述复合生物填料滤池的出水口连通;
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中间水池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人工湿地的出水口和消毒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内设置有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所述预处理池沿其长度方向分为过滤池和调节池,所述预处理单元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过滤池远离所述调节池的一侧,所述过滤池内沿所述预处理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格栅,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将所述调节池分为两个调节室,每个所述调节室内均设置在有多个第一提升泵,多个所述第一提升泵的输出口为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多个所述第一提升泵分别通过管道和所述A/O一体化设备的第一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格栅的孔径按所述预处理池的长度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格栅的上端向所述第一隔墙的方向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邵振持王珺汤武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钢绿色城市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