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814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本装置分别将废水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工序、斜管沉淀处理工序、生物处理工序、深度过滤技术工序。通过该工艺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储存在回用水箱内,不仅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还能达到废水中水回用的目的。通过本装置能够达到稳定的出水效果,而且水质较好。而且只需要在气浮池内添加混凝剂、絮凝剂,将PH值调节8‑9时,以后无工序进行pH值进行反复调整,减少加药泵维护及运行药剂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脱脂硅烷化处理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是以有机硅烷水溶液为主要成分对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的过程。脱脂硅烷化表面处理工艺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产生的废水亦较难处理。硅烷化脱脂剂主要成分是多种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无机盐等组成,硅烷由硅烷偶联剂等组成,这些物质都会部分排入废水中。硅烷化废水中含有油类、有机物、悬浮物等,目前尚无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装置,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装置来处理该废水并实现中水回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能够在硅烷处理过程不产生沉渣,处理时间短,控制简便。处理步骤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脱脂硅烷废水收集池、气浮池、斜管沉淀池、生物接触池、深度过滤装置以及回用水箱,所述斜管沉淀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进水腔以及过滤腔,所述进水腔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过滤腔内设有用于将过滤腔上、下隔开分别形成出水腔与沉淀腔的斜管,所述进水腔的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装置分别将废水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工序、斜管沉淀处理工序、生物处理工序、深度过滤技术工序。通过该工艺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储存在回用水箱内,不仅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还能达到废水中水回用的目的;水从气浮池经过水管从斜管沉淀池的入水口进入进水腔内,然后经过开口进入过滤腔,通过斜管将水内的杂质分离,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累积在沉淀腔内,再集中排出。水被过滤并上升进入出水腔,再进入出水口通过水管,进入生物接触池内,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能够避免水从出水口反向回流,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斜管沉淀处理工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浮池的上方设有用于添加药剂的加药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浮池进行气浮处理工序时,需要在水内加入混凝剂PAC、絮凝剂PAM进行预处理,通过设置加药泵,方便控制凝剂PAC、絮凝剂PAM的加入量,使得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接触池与深度过滤装置之间设有中间水箱,所述中间水箱通过水管分别生物接触池以及深度过滤装置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间水箱能够调节生物处理工序与深度过滤技术工序之间的工序速差,能够储存一定的水量,防止生物接触池的进入深度过滤装置的水来不及处理而溢出导致影响处理工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装置分别将废水依次经过气浮处理工序、斜管沉淀处理工序、生物处理工序、深度过滤技术工序。通过该工艺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储存在回用水箱内,不仅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还能达到废水中水回用的目的。通过本装置能够达到稳定的出水效果,而且水质较好。而且只需要在气浮池内添加混凝剂、絮凝剂,将pH值调节8-9时,以后无工序进行pH值进行反复调整,减少加药泵维护及运行药剂耗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斜管沉淀池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脱脂硅烷废水收集池;2、气浮池;21、加药泵;3、斜管沉淀池;31、进水口;32;进水腔;33、沉淀腔;34、出水腔;35、出水口;36、斜管;4、生物接触池池;5、深度过滤装置;6、回用水箱;7、中间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如图1-2所示,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脱脂硅烷废水收集池1、气浮池2、斜管沉淀池3、生物接触池、中间水箱7、深度过滤装置5以及回用水箱6。气浮池2的上方设有用于添加药剂的加药泵21。斜管沉淀池3包括进水口31、出水口35、进水腔32以及过滤腔,所述进水腔32与进水口31相连通,过滤腔内设有用于将过滤腔上、下隔开分别形成出水腔34与沉淀腔33的斜管36,进水腔32的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腔33连通的开口,出水口35与出水腔34相连通,进水口31的高度高于出水口35的高度。本技术的原理为:首先脱脂硅烷废水经过脱脂硅烷废水收集池1进行水质均匀,然后通过加药泵21加入混凝剂PAC、絮凝剂PAM进行预处理,气浮池2是溶气系统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设备。悬浮物表面有亲水和憎水之分。憎水性颗粒表面容易附着气泡,亲水性颗粒加入PAC、PAM处理后可以转为憎水性。常用混凝剂PAC、絮凝剂PAM使胶体颗粒结成为絮体,絮体具有网络结构,容易截留气泡,从而提高气浮效率。使废水中颗粒、有机物、悬浮物、油类和胶体转化成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矾花,通过气浮池2溶气释放器产生的纳米气泡与大颗粒矾花上浮着,可以通过挂渣机刮去除。接着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水溢流进入斜管沉淀池3,斜管沉淀池3内安装斜管36,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36,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36中进行沉淀,水沿斜管36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36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体物经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矾花,在斜管36底侧表面积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出水腔34内从出水口35排出。再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水进入生物接触池,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处理法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污水处理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去除废水中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氢、表面活性剂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再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水进入深度过滤装置5,深度过滤装置5包含过滤系统及超滤系统,深度过滤装置5是以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3x10000—1x10000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达到中水回用目的。最后通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储存在回用水箱内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脱脂硅烷废水收集池(1)、气浮池(2)、斜管沉淀池(3)、生物接触池、深度过滤装置(5)以及回用水箱(6),所述斜管沉淀池(3)包括进水口(31)、出水口(35)、进水腔(32)以及过滤腔,所述进水腔(32)与进水口(31)相连通,所述过滤腔内设有用于将过滤腔上、下隔开分别形成出水腔(34)与沉淀腔(33)的斜管(36),所述进水腔(32)的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腔(33)连通的开口,所述出水口(35)与过滤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31)的高度高于出水口(35)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脂硅烷废水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的脱脂硅烷废水收集池(1)、气浮池(2)、斜管沉淀池(3)、生物接触池、深度过滤装置(5)以及回用水箱(6),所述斜管沉淀池(3)包括进水口(31)、出水口(35)、进水腔(32)以及过滤腔,所述进水腔(32)与进水口(31)相连通,所述过滤腔内设有用于将过滤腔上、下隔开分别形成出水腔(34)与沉淀腔(33)的斜管(36),所述进水腔(32)的下方侧壁设有与沉淀腔(33)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静曹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爽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