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拥有增强主梁应力传递能力结构的后扭力梁
本技术创造涉及汽车部件设计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拥有增强主梁应力传递能力结构的后扭力梁。
技术介绍
如先前现有技术所展示,扭力梁车架的扭转式主梁在制作的时候一般由涨型制作出来,在涨型工艺制作前是需要进行整块钢板的切割或裁剪的,这个工艺尽最大可能的需要在制作的时候节省成本大大最大化;而在这种发展出来的单片扭转式主梁,则是利用单片的钢板直接塑形成拥有一个顶壁和从顶壁两侧延伸弯折向下侧壁的的汽车扭转式主梁,对比是管形的扭转式主梁,单片扭转式主梁没有管形扭转式主梁的底壁,取而代之的使用稳定杆或内支撑加强片等进行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创造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种拥有增强主梁应力传递能力结构的后扭力梁,将传统的后桥稳定杆配合替换为内支撑加强片,本内支撑加强片拥有多个定型结构,能更好的适应方形的扭转式主梁及其完全的平直结构,具有更高的依附能力和加强纵梁到扭转式主梁的倾斜刚度加强能力。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拥有增强主梁应力传递能力结构的后扭力梁,包括扭转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拥有增强主梁应力传递能力结构的后扭力梁,包括扭转式主梁(1)、侧梁(2),扭转式主梁的两侧设置侧梁,扭转式主梁和侧梁的下侧内弯角中设置弹簧盘(3),侧梁尾端外侧设置制动器支架(4),侧梁尾端向内侧设置减振器支架(5),侧梁头端设置衬套(6),其特征是:所述扭转式主梁,包括顶片(7)和顺顶片外侧和后侧向下笔直或斜向弯折的前侧片(8)和后侧片(9),顶片、前侧片、后侧片呈凵字符形状弯折方形或梯形结构截面结构,且底部无密封形成扭转式主梁敞腔(10),在扭转式主梁的头尾和尾端所述前侧片、后侧片向外至少外扩2°设置扭梁合口部(11),所述扭梁合口部(11)的头端,裁切设置出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拥有增强主梁应力传递能力结构的后扭力梁,包括扭转式主梁(1)、侧梁(2),扭转式主梁的两侧设置侧梁,扭转式主梁和侧梁的下侧内弯角中设置弹簧盘(3),侧梁尾端外侧设置制动器支架(4),侧梁尾端向内侧设置减振器支架(5),侧梁头端设置衬套(6),其特征是:所述扭转式主梁,包括顶片(7)和顺顶片外侧和后侧向下笔直或斜向弯折的前侧片(8)和后侧片(9),顶片、前侧片、后侧片呈凵字符形状弯折方形或梯形结构截面结构,且底部无密封形成扭转式主梁敞腔(10),在扭转式主梁的头尾和尾端所述前侧片、后侧片向外至少外扩2°设置扭梁合口部(11),所述扭梁合口部(11)的头端,裁切设置出弧形或V形的扭梁合口部咬外槽(12),所述扭梁合口部相邻后方的扭梁合口部内腔(13)中设置有扭转梁加强板(14);
所述扭转梁加强板由平面金属板一体冲压裁切塑形,包括头端的侧梁底贴舌部(15)、中间的斜向下板部(16)、尾端的拱体叉形板部(17),整体侧面形状为侧梁底贴舌部斜向上延伸到达斜向下板部,斜向下板部继续向上斜延伸,达到拱体叉形板部又平直或弧形弯折,在拱体叉形板部的最前端向下弧形弯折;所述拱体叉形板部顶部塑形设置稳定杆扭台(18),稳定杆扭台(18)在两侧弯折设置叉舌板(19);
所述扭转梁加强板的侧梁底贴舌部横向与顶片平行设置在扭转式主梁敞腔的底部,斜向下板部朝扭转式主梁敞腔内部朝顶片上扬设置,并最终由拱体叉形板部贴合设置在顶片底部,使得扭转式主梁在扭梁合口部内腔(13)的前端分布形成前端朝向侧梁的敞口的侧梁应力传导腔(20);
所述扭转梁加强板的叉舌板(19)匹配前侧片、后侧片间距卡入扭转式主梁敞腔(10)中,并且其稳定杆扭台(18)顶部贴合在顶片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拥有增强主梁应力传递能力结构的后扭力梁,其特征是:所述扭梁合口部(11)在前侧片一侧内凹设置有扩力弯槽(21),匹配扩力弯槽(21)同一轴线位置设置在顶片上设置合口孔(22),合口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黎明,翁盛锋,杨天洪,吴琼勇,刘名英,张绒仙,李少安,钱渊波,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拓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