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检测
的检测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海底管道智能检测器。
技术介绍
管线传输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运输的主要方式,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许多管网已经使用了数十年,管线泄漏时有发生。特别是海底管道,由于其工作条件特别恶劣,更容易发生腐蚀、疲劳破坏或使管道内部潜在缺陷发展成破损而引起的泄漏事故,如不及时修复,这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因而,有效的管道在线检测便成了当务之急,但国内目前尚无有效的近海海底管线在线检测系统。同时,由于国内比较老的管道在设计、建造中没有考虑检测的问题,致使诸如缺陷的精确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变得较为困难。这些困难主要在于我国管道没有建造时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资料。考虑能源的限制,需要在不停止输油的情况下利用油压差驱动检测器进行在线检测;同时在检修时需要把油抽干,进行第二次的定位检测。国外的管道都有相应的铺设GIS资料,只要有检测器行走的距离,无需进行定位检测便可确定缺陷的大地位置,为检修所用。由于缺少管道铺设时的GIS资料,国外的相关检测装置无法完全适合我国管道检测的实际需求。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底管道智能检测器,包括:驱动装置(1)、漏磁检测头(2)、漏磁信号处理装置(3)、电源装置(4)、超声信号处理装置(5)、超声检测头(6)、里程仪(7)、旋转编码器(8),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1)、漏磁检测头(2)、漏磁信号处理装置(3)、电源装置(4)、超声信号处理装置(5)、超声检测头(6)由头至尾依次通过万向节(9)相互连接,里程仪(7)和旋转编码器(8)构成管内定位装置,里程仪(7)设在超声信号处理装置(5)的滚轮上,旋转编码器(8)固定设在漏磁信号处理装置(3)箱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沛文,黄作英,雷华明,毛义梅,阎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