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43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涉及野生菌领域,包括收集箱壳体,收集箱壳体的顶部对称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腔的底部设有冷冻槽,冷冻槽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冰袋,矩形槽的内腔且位于冷冻槽的一侧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密封板,矩形槽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冷冻槽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孔,密封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栓,定位栓的一端贯穿密封板的一侧与定位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冰袋放入冷冻槽内,降低收集箱壳体的温度同时通过排气孔降低收集箱内的温度,实现对收集箱内的野生菌的冷冻保鲜,提高野生菌的保质期,避免了野生菌损坏对菌株培养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野生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野生菌是云南省特有的野生食用菌,野生菌一般生长于云南松、高山松、占风松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野生菌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长的植被的不同也就带来了野生菌的种类多样化,一般来说,野生菌生长受到气温、日照、地势、周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并且不同环境下生长的野生菌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效成分含量不同,铜、锌等微量元素的种类与含量也不同。野生菌在进行菌株培养前需要先从野生菌的生长地收集野生菌,目前对野生菌的收集工作一般为先手工采摘,然后将野生菌放入收集箱或塑料袋中保存,但是由于野生菌自身生长周期的局限性,导致野生菌的保质期较短,若不进行保鲜处理容易损坏,从而对菌株培养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壳体,所述收集箱壳体的顶部对称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腔的底部设有冷冻槽,所述冷冻槽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冰袋,所述矩形槽的内腔且位于冷冻槽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密封板,所述矩形槽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冷冻槽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孔,所述密封板的一侧设有定位栓,所述定位栓的一端贯穿密封板的一侧与定位孔的内腔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冻槽内腔的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防水百叶。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壳体的内腔设有棉絮垫,所述棉絮垫的外壁与收集箱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壳体的两侧对称设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侧与收集箱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外壁均转动套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顶部设有背带,所述背带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背带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连接环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背带的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顶部与背带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壳体的两边侧对称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一侧与收集箱壳体的边侧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利用冷冻槽和冰袋的设置,将冰袋放入冷冻槽内,降低收集箱壳体的温度同时通过排气孔降低收集箱内的温度,实现对收集箱内的野生菌的冷冻保鲜,提高野生菌的保质期,避免了野生菌损坏对菌株培养的影响;2、本技术利用连接环和背带的设置,背带方便使用者携带收集箱,同时连接环和转动件之间的转动,使背带的角度可调对使用者提供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轴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集箱壳体;2、冰袋;3、转轴;4、密封板;5、定位孔;6、定位栓;7、排气口;8、防水百叶;9、棉絮垫;10、转动件;11、连接环;12、背带;13、橡胶垫;14、卡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壳体1,收集箱壳体1的内腔设有棉絮垫9,起保温作用,防止冷气外泄,棉絮垫9的外壁与收集箱壳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收集箱壳体1的顶部对称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腔的底部设有冷冻槽,冷冻槽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冰袋2,冰袋2使用之前需提前进行冷冻处理,冷冻槽内腔的一侧设有排气口7,使冷冻槽内的冷气进行收集箱内,降低收集箱内的温度,从而对收集箱内的野生菌进行冷冻保鲜处理,排气口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防水百叶8,起防护作用,矩形槽的内腔且位于冷冻槽的一侧设有转轴3,转轴3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转轴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密封板4,密封板4可以通过转轴3转动,从而打开冷冻槽或封闭冷冻槽,矩形槽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冷冻槽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孔5,密封板4的一侧设有定位栓6,定位栓6和定位孔5之间的配合完成对密封板4位置的固定,定位栓6的一端贯穿密封板4的一侧与定位孔5的内腔螺纹连接。收集箱壳体1的两侧对称设有转动件10,转动件10的一侧与收集箱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件10的外壁均转动套接有连接环11,连接环11的顶部设有背带12,背带12便于使用者携带收集箱,背带1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环11的顶部固定连接,背带12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连接环11的顶部固定连接,背带12的底部设有橡胶垫13,对使用者起保护作用,橡胶垫13的顶部与背带12的底部固定连接,收集箱壳体1的两边侧对称设有卡接块14,可以将盛放野生菌的袋子通过两端设有的拉环卡接在卡接块14上,同时将袋子本体放在收集箱内,对野生菌起保护作用,防止野生菌与收集箱壳体1碰撞,对野生菌造成损坏,卡接块14的一侧与收集箱壳体1的边侧固定连接。本实用工作原理:在进行采摘野生菌前,将提前冷冻好的冰袋2放入冷冻槽内,在对密封板4施加一个方向的作用力,使密封板4通过转轴3旋转,并转动至矩形槽内腔的底部完成封死冷冻槽,在通过定位栓6和定位孔5之间的螺纹连接,将密封板4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盛放野生菌的袋子,通过两端设有的拉环卡接在卡接块14上,同时将袋体放置在收集箱内,在进行采摘野生菌时,使用者通过背带12将收集箱斜背在身上,手工采下野生菌后放入盛放野生菌的袋子中即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壳体(1)的顶部对称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腔的底部设有冷冻槽,所述冷冻槽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冰袋(2),所述矩形槽的内腔且位于冷冻槽的一侧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密封板(4),所述矩形槽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冷冻槽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孔(5),所述密封板(4)的一侧设有定位栓(6),所述定位栓(6)的一端贯穿密封板(4)的一侧与定位孔(5)的内腔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壳体(1)的顶部对称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腔的底部设有冷冻槽,所述冷冻槽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冰袋(2),所述矩形槽的内腔且位于冷冻槽的一侧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内腔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密封板(4),所述矩形槽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冷冻槽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孔(5),所述密封板(4)的一侧设有定位栓(6),所述定位栓(6)的一端贯穿密封板(4)的一侧与定位孔(5)的内腔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槽内腔的一侧设有排气口(7),所述排气口(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防水百叶(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菌菌株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壳体(1)的内腔设有棉絮垫(9),所述棉絮垫(9)的外壁与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利红刘潮谭娟蒋娜李雪梅洪景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