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7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所述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导柱的定位孔,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正面凸起形状对应的多个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背面的碳点对应的多组点针,所述点针的端部设有点涂头,所述点涂头通过中心柱与所述点针的本体连接,所述点涂头的上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中心柱的环槽,所述点涂头的下表面设有点涂凹槽,所述环槽与所述点涂凹槽通过导油孔连通;该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可靠,精确度高,可有效提高导电胶产品的导电碳油印刷的作业效率,生产效率高且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
本技术涉及电子材料加工技术,尤其是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
技术介绍
导电胶一般用于微电子封装、印刷电路板、导电线路粘接等各种电子领域,主要由树脂基体、导电粒子和分散添加剂、助剂等组成;随着我国电子产业正大量引进和开发SMT生产线,导电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导电胶的导电性能是导电胶的主要性能指标,如果导电胶的导电性不稳定,使用该导电胶、印刷电路的遥控器、对讲机等产品的按键就会存在质量缺陷,在导电胶生产过程中,导电碳油的涂覆效果直接影响导电胶的导电性能。传统的导电胶导电性改良主要是黑粒改进,黑粒是一种应用于导电胶上的导电粒子,在导电胶成型时需要人工打在模具上面,因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掉粒、多粒、跑粒、烂粒等导致加工效率低下,且因工艺控制不好还会出现成型后掉粒,造成导电胶导电不良等现象,逐渐被淘汰;目前,混合导电碳油已替代黑粒,通过手工向导电胶产品背部点碳油,然后经过烤箱高温烘烤形成导电触点,手工作业存在加工效率低、不良率高,容易出现点偏,或因点碳的力度不均而造成同一个产品碳油厚度不一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用于解决现有导电胶生产过程中涂覆碳油手工作业效率低、不良率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所述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导柱的定位孔,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正面凸起形状对应的多个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背面的碳点对应的多组点针,所述点针的端部设有点涂头,所述点涂头通过中心柱与所述点针的本体连接,所述点涂头的上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中心柱的环槽,所述点涂头的下表面设有点涂凹槽,所述环槽与所述点涂凹槽通过导油孔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点涂头的端部还设有倒角。进一步地,所述点涂头的直径小于所述点针的本体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点涂头内设有四个以上的所述导油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下模座上设置多个导电胶产品正面凸起形状对应凹槽,在上模座上设置多组点针,多个导电胶产品可均匀布置在下模座上的凹槽内,导电胶产品背面的碳点朝上;上模座首先移动到盛有导电碳油的墨槽上方,上模座下压使得点针的端部浸没并粘涂碳油,上模座升起后平移至下模座上方并对齐后向下移动,下模座下压将点针端部的碳油均匀地点涂在导电胶背面的碳点之上,由此完成导电碳油的印刷工序,随后导电胶经过烘道烘烤形成导电触点;该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可靠,精确度高,可有效提高导电胶产品的导电碳油印刷的作业效率,生产效率高且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上模座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下模座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点针的端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点针的端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6所示的本技术的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包括上模座10、下模座20,上模座10、下模座20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导柱的定位孔101、201,下模座20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正面凸起形状对应的多个凹槽30,上模座10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背面的碳点对应的多组点针40,点针40的端部设有点涂头50,点涂头50通过中心柱41与点针40的本体连接,点涂头50的上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中心柱的环槽51,点涂头50的下表面设有圆形的点涂凹槽52,环槽51与点涂凹槽52通过导油孔53连通。本申请通过在下模座上设置多个导电胶产品正面凸起形状对应凹槽,在上模座上设置多组点针,多个导电胶产品可均匀布置在下模座上的凹槽内,导电胶产品背面的碳点朝上;上模座首先移动到盛有导电碳油的墨槽上方,上模座下压使得点针的端部浸没并粘涂碳油,上模座升起后平移至下模座上方并对齐后向下移动,下模座下压将点针端部的碳油均匀地点涂在导电胶背面的碳点之上,由此完成导电碳油的印刷工序,随后导电胶经过烘道烘烤形成导电触点;此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可靠,精确度高,可有效提高导电胶产品的导电碳油印刷的作业效率,生产效率高且操作简便;相对于手工点碳油来说,精确度更高,不良率更低,能高效批量完成导电胶产品导电碳油印刷的加工;且该治具为合金材料和高密度电木加工而成,经久耐用,能保证长时间的使用而精度并不会降低。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点涂头且点涂头的下表面设置点涂凹槽,由此使得点涂凹槽内能吸附足量的导电碳油;在点涂头上表面设环槽、连通环槽和点涂凹槽的导油孔,点涂头与导电胶背面的碳点接触后导电胶弹性变形使得点涂凹槽与碳点充分接触,上模座上移时利用点涂凹槽内的负压将环槽、导油孔内的导电碳油涂覆在碳点上,使得碳点被足量的导电碳油涂覆。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点涂头50的端部还设有倒角,点涂头50的直径小于点针40的本体的直径,点涂头50内设有四个以上的导油孔53,导油孔53的数量可以是4个、6个或8个。在上述实施例中,点针40的本体的直径为2mm,环槽51的宽度为0.3mm,深度为0.2mm,导油孔的直径为0.2mm,圆形的点涂凹槽的槽深为0.1mm,通过设置点涂凹槽、环槽、导油孔等保证点针能够吸附足量的导电碳油进行点涂。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导油孔与点涂凹槽的边缘相交使得在碳点处形成边缘较厚的导电触点,保证导电触点接触导电的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相对于手工点碳油来说,精确度更高,不良率更低,能高效批量完成导电胶产品导电碳油印刷的加工;且该治具为合金材料和高密度电木加工而成,经久耐用,能保证长时间的使用而精度并不会降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导柱的定位孔,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正面凸起形状对应的多个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背面的碳点对应的多组点针,所述点针的端部设有点涂头,所述点涂头通过中心柱与所述点针的本体连接,所述点涂头的上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中心柱的环槽,所述点涂头的下表面设有点涂凹槽,所述环槽与所述点涂凹槽通过导油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胶导电碳油印刷治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导柱的定位孔,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正面凸起形状对应的多个凹槽,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导电胶产品背面的碳点对应的多组点针,所述点针的端部设有点涂头,所述点涂头通过中心柱与所述点针的本体连接,所述点涂头的上表面设有围绕所述中心柱的环槽,所述点涂头的下表面设有点涂凹槽,所述环槽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彦霭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唐河日之新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