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25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本体靠近滑槽固定连接高强度上盖一侧,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滑轨两端,所述滑槽靠近滑轨中部固定连接磁路,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电机动子,所述电机动子一侧固定连接光栅编码器,所述光栅编码器电性连接电缆滑线一端,所述电缆滑线底部设置有电缆滑线板。该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通过设置的高强度上盖,能够长行程不变形,有效行程无限制,设置的双电机动子,使其为双动作结构,在同一条模组上效率提高一倍,且动子可以独立运动,动子之间可以协作运动和分工协作,且此模组结构简单紧凑,噪音低于50分贝,重复定位精度可达1微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机驱动
,具体为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
技术介绍
直线电机作为一种零传动的驱动机构,不需要中间传动机构,并且具有高精度、高动态响应和高刚性等优势。此外,由于没有传动的磨损,机械损耗极小,直线电机的维护需求低,因而可靠性高,寿命长。因此,直线电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常直线电机的应用是通过组装成直线电机模组实现的。现有丝杆模组和同步带模组大多以单滑台为主,丝杆结构的双滑台模组基本都是两条丝杆驱动的,每条丝杆各驱动一个滑台,结构偏大,不利于安装,且双丝杆同时驱动产生的噪音也很大,运行精度一般,有效行程只能做到2米以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本体靠近滑槽固定连接高强度上盖一侧,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滑轨两端,所述滑槽靠近滑轨中部固定连接磁路,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电机动子,所述电机动子一侧固定连接光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顶部开设有滑槽(6),所述本体(1)靠近滑槽(6)固定连接高强度上盖(2)一侧,所述滑槽(6)内固定连接滑轨(7)两端,所述滑槽(6)靠近滑轨(7)中部固定连接磁路(8),所述滑轨(7)滑动连接电机动子(9),所述电机动子(9)一侧固定连接光栅编码器(5),所述光栅编码器(5)电性连接电缆滑线(4)一端,所述电缆滑线(4)底部设置有电缆滑线板(3),所述电缆滑线板(3)一侧固定连接本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顶部开设有滑槽(6),所述本体(1)靠近滑槽(6)固定连接高强度上盖(2)一侧,所述滑槽(6)内固定连接滑轨(7)两端,所述滑槽(6)靠近滑轨(7)中部固定连接磁路(8),所述滑轨(7)滑动连接电机动子(9),所述电机动子(9)一侧固定连接光栅编码器(5),所述光栅编码器(5)电性连接电缆滑线(4)一端,所述电缆滑线(4)底部设置有电缆滑线板(3),所述电缆滑线板(3)一侧固定连接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9)在本体(1)两侧滑槽(6)内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连接光栅编码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滑线(4)设置有两个并分布在本体(1)左右两侧,且电缆滑线(4)均设置在电缆滑线板(3)并与光栅编码器(5)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7)设置有两条,且相距一定距离分布在滑槽(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子双驱动直线电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底部靠近电缆滑线板(3)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