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238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体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箱体组件用于电池模块。箱体组件包括端板和隔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有通道和第一应力转移部。所述隔板伸入所述通道并连接于所述端板以形成第一连接缝,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与所述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缝的一侧。在根据本申请的箱体组件中,第一应力转移部的设置使端板的局部刚度减弱容易变形,当第一连接缝受到力的作用时,第一应力转移部在外力作用下优先变形,从而将第一连接缝所受的应力转移分散,降低第一连接缝的应力集中,保证隔板和端板连接的可靠性,提高箱体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体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技术介绍
诸如以电或混合动力驱动的车辆等装置中,电池模块通常包括多个电池,多个电池被隔板隔开,端板连接于隔板端部以夹紧固定电池,但电池在反复充电后会发生膨胀,电池的膨胀使得端板和隔板的连接缝在膨胀力的作用下极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其能够降低隔板和端板之间的连接缝的应力集中,使得连接缝能承受更大的外力而不发生失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箱体组件,用于电池模块,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端板和隔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有通道和第一应力转移部。所述隔板伸入所述通道并连接于所述端板以形成第一连接缝,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与所述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缝的一侧,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用于转移所述第一连接缝受到的应力。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沿垂直于所述通道延伸的方向延伸。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组件,用于电池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包括/n端板(2),所述端板(2)上设置有通道(21)和第一应力转移部(22);以及/n隔板(3),所述隔板(3)伸入所述通道(21)并连接于所述端板(2)以形成第一连接缝(S1),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与所述通道(21)连通,且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设置于所述通道(21)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缝(S1)的一侧,第一应力转移部(22)用于转移第一连接缝(S1)受到的应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组件,用于电池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包括
端板(2),所述端板(2)上设置有通道(21)和第一应力转移部(22);以及
隔板(3),所述隔板(3)伸入所述通道(21)并连接于所述端板(2)以形成第一连接缝(S1),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与所述通道(21)连通,且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设置于所述通道(21)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缝(S1)的一侧,第一应力转移部(22)用于转移第一连接缝(S1)受到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沿垂直于所述通道(21)延伸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缝(S1)的第一端部(S11)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具有在所述通道(21)延伸的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内表面(221)和第二内表面(222),所述隔板(3)的伸入所述通道(21)部分的第三端部(321)位于所述第一内表面(221)和所述第二内表面(222)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一内表面(221)的远离所述第二内表面(22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上还设有第二应力转移部(23),所述第二应力转移部(23)与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应力转移部(23)通过所述第一应力转移部(22)与所述通道(21)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喜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