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06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堆燃系统,具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有炉排;换热系统,所述燃烧室的外部套设有外管,所述外管与所述燃烧室之间限定出外腔,所述外腔与所述换热系统连通,所述外腔用于流通所述换热系统的换热介质;称重系统,具有集灰室与称重装置,所述集灰室设于所述炉排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设于所述集灰室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用于称量所述集灰室与所述炉排的质量;烟气测量系统,具有排烟管与烟气分析仪,所述排烟管连通于所述燃烧室的顶部,所述排烟管上设有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与所述烟气分析仪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符合实际燃烧工况,可保证收集到的各项燃烧性能数据具有代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燃烧性能测试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对其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及设备的完善。目前,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性能测试一般采用化验法与管式炉法。化验法是针对小样本进行分析,即利用通用仪器对按照相关标准制备的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发热量测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样本代表性不强,检测项目受限,无法为使用单位、监管部门、设计单位等提供基础且权威的技术依据;管式炉法可获取单个颗粒的燃烧性能参数,管式炉主要通过发热元件提供燃料燃烧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差,燃料自身产生的热量容易导致反应环境温度的明显提升,导致其与测试预设的条件形成明显偏差,并且单颗粒燃料的测试,与实际情况下的堆燃存在明显不同,无法模拟实际工况中燃烧颗粒的协同效应以及动态变化,无法代表实际的燃烧工况。有鉴于此,本领域人员希望一种可在堆燃的燃烧工况进行燃烧性能测试,具有代表性的燃烧性能测试手段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固体燃料燃烧性能测试装置,能够结合实际燃烧工况,依靠堆燃状态下自身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维持动态燃烧,可保证燃烧过程测定的燃烧性能参数具有代表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堆燃系统,其具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有炉排,所述燃烧室的外部套设有外管,所述外管与所述燃烧室之间限定出外腔;换热系统,其与所述外腔连通,所述外腔用于流通所述换热系统的换热介质;称重系统,其具有集灰室与称重装置,所述集灰室设于所述炉排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设于所述集灰室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用于称量所述集灰室与所述炉排的质量;烟气测量系统,其具有排烟管与烟气分析仪,所述排烟管连通于所述燃烧室的顶部,所述排烟管上设有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与所述烟气分析仪连接。通过采用独立的称重系统,称重装置与堆燃装置分离,称重装置可实时记录燃料失重变化过程,在炉排的下方设置的集灰室不仅利于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残余物及时掉落至集灰室,避免对正在燃烧的燃料产生影响,使得其可持续在动态燃烧中测试燃料的燃烧性能,同时也便于收集燃烧残余物,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化学元素分析,烟气分析仪可同步实时测定出烟气成分,换热系统通过在燃烧室外部的外腔内流通换热介质,避免反应环境温度因燃料自身产生的热量而明显提升,使得测试条件前后保持一致,符合实际堆燃的燃烧工况;本技术中的堆燃系统、换热系统与称量系统之间协同作用,利于模拟动态变化的实际燃烧工况,尤其是在持续进料的情况下,可保证收集到的各项燃烧性能数据具有代表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风量控制系统,所述风量控制系统包括一次送风装置与二次送风装置,所述一次送风装置的一次送风口设于所述炉排的下方,所述二送风装置的二次送风口设于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所述二次送风口设于所述炉排的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测温孔,多个所述第一测温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测温孔内设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沿所述第一测温孔伸入所述燃烧室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烟气测量系统还具有烟气温度传感器与烟气压力传感器,所述排烟管上设有第二测温孔与测压孔,所述第二测温孔与所述烟气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测压孔与所述烟气压力传感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带显示屏的控制台,所述称重装置、所述烟气分析仪、所述一次送风装置、所述二次送风装置、所述热电偶、所述烟气温度传感器、所述烟气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烟气节能器,所述烟气节能器的进烟口与所述燃烧室顶部连通,所述烟气节能器的出烟口与所述排烟管连通,所述排烟管的尾部设有引风机,所述取样孔、所述第二测温孔、所述测压孔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烟气节能器与所述引风机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料口与若干观火孔,所述进料口连接有自动进料装置,所述自动进料装置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补水箱、进水管、回水管,所述补水箱内设有溢流管与浮球阀装置,所述补水箱与所述外腔通过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烟气节能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补水箱通过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烟气节能器上设有缺水保护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排的边缘向上凸出设有上沿,所述炉排的所述上沿直径大于所述进料口直径,所述炉排的所述上沿上设有点火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送风装置包括若干风管,所述风管管口依次穿过所述外腔与所述燃烧室,所述风管管口为所述二次送风口。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堆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堆燃系统、110-燃烧室、111-第一测温孔、112-进料口、113-观火孔、120-炉排、130-外管、200-换热系统、210-烟气节能器、220-补水箱、230-进水管、240-回水管、250-水泵、260-缺水保护装置、300-称重系统、310-集灰室、320-称重装置、400-烟气测量系统、410-排烟管、420-引风机、500-风量控制系统、510-一次送风口、520-二次送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述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堆燃系统100、换热系统200、称重系统300以及烟气测量系统400。堆燃系统100具有燃烧室110,燃烧室110的底部设有炉排120,在燃烧室110的外部套设有外管130,外管130与燃烧室110之间限定出外腔,外腔与换热系统200连通,换热系统200可提供堆燃系统100换热介质,外腔用于流通换热系统200的换热介质。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堆燃系统(100),其具有燃烧室(110),所述燃烧室(110)的底部设有炉排(120),所述燃烧室(110)的外部套设有外管(130),所述外管(130)与所述燃烧室(110)之间限定出外腔;/n换热系统(200),其与所述外腔连通,所述外腔用于流通所述换热系统(200)的换热介质;/n称重系统(300),其具有集灰室(310)与称重装置(320),所述集灰室(310)设于所述炉排(120)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320)设于所述集灰室(310)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320)用于称量所述集灰室(310)与所述炉排(120)的质量;/n烟气测量系统(400),其具有排烟管(410)与烟气分析仪,所述排烟管(410)连通于所述燃烧室(110)的顶部,所述排烟管(410)上设有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与所述烟气分析仪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堆燃系统(100),其具有燃烧室(110),所述燃烧室(110)的底部设有炉排(120),所述燃烧室(110)的外部套设有外管(130),所述外管(130)与所述燃烧室(110)之间限定出外腔;
换热系统(200),其与所述外腔连通,所述外腔用于流通所述换热系统(200)的换热介质;
称重系统(300),其具有集灰室(310)与称重装置(320),所述集灰室(310)设于所述炉排(120)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320)设于所述集灰室(310)的下方,所述称重装置(320)用于称量所述集灰室(310)与所述炉排(120)的质量;
烟气测量系统(400),其具有排烟管(410)与烟气分析仪,所述排烟管(410)连通于所述燃烧室(110)的顶部,所述排烟管(410)上设有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与所述烟气分析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量控制系统(500),所述风量控制系统(500)包括一次送风装置与二次送风装置,所述一次送风装置的一次送风口(510)设于所述炉排(120)的下方,所述二次送风装置的二次送风口(520)设于所述燃烧室(110)的侧壁上,所述二次送风口(520)设于所述炉排(120)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10)的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测温孔(111),多个所述第一测温孔(111)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测温孔(111)内设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沿所述第一测温孔(111)伸入所述燃烧室(1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测量系统(400)还具有烟气温度传感器与烟气压力传感器,所述排烟管(410)上设有第二测温孔与测压孔,所述第二测温孔与所述烟气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测压孔与所述烟气压力传感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泉冀光普李越胜江志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