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371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结构层、找坡层、隔汽层、保温层、防水层和保护层,基础结构上方设置有设备基础;保温层包括下保温层和上保温层,防水层包括粘结固定在上保温层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和固定在第一防水层上方的第二防水层,设备基础与保护层一体浇筑而成;设备基础的纵向截面为凸字形,包括钢筋骨架和现浇的设备混凝土,钢筋骨架包括沿设备基础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水平主筋,位于凸字形高阶台面处的第一箍筋,以及位于凸字形低阶台面处的第二箍筋;第二箍筋两端部竖直向下伸入保护层内,并垂直弯折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效果好,施工便捷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基础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外维护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相结合建造而成的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主要对建筑保温性、气密性进行实际测试,其他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参数,因此超低能耗建筑对屋面隔汽、保温、防水、排水等要求较高。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大多是在建筑场所的地面上铺设一层隔热层,以隔离地面与室内空间的热量交换,然后再在上面施工混凝土基础,但是这种基础结构的保温性差,很难达到被动房的节能要求。另外,被动房内需要设置一些设备,目前常用的设备基础为可拆卸的预制基础和单独施工的混凝土设备基础,预制基础存在与被动房基础连接牢固性差的问题,并且连接固定件需要打入基础结构内,会破坏基础结构内的层状结构,在接触位置产生热桥;混凝土基础与房屋基础结构分次施工,增大了现场的湿法工作量,而且需要等到房屋基础达到标准强度后才能进行设备基础的施工,延长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施工便捷高效的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被动式房屋的节能效果无法达到标准的要求,并且设备基础的连接存在连接牢固性差,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结构层、找坡层、隔汽层、保温层、防水层和保护层,所述基础结构上方设置有设备基础;保温层包括下保温层和上保温层,上保温层与下保温层的拼接缝上下错位设置,防水层包括粘结固定在上保温层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和固定在第一防水层上方的第二防水层,所述保护层为钢筋混凝土层,所述设备基础与保护层一体浇筑而成;设备基础的纵向截面为凸字形,包括钢筋骨架和现浇的设备混凝土,钢筋骨架包括沿设备基础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水平主筋,位于凸字形高阶台面处的第一箍筋,以及位于凸字形低阶台面处的第二箍筋;第二箍筋为开口矩形箍筋,两端部竖直向下伸入保护层内,并垂直弯折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段,连接段水平设置在保护层内。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找坡层为厚度不小于30mm的轻集料混凝土层。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隔汽层为厚度不小于1.2mm的玻纤胎改性沥青卷材,贴合铺设在找坡层上表面,整张铺贴。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下保温层为厚度不小于125mm的石墨聚苯板,粘结铺设在隔汽层的上表面,上保温层为厚度不大于125mm的石墨聚苯板,粘结固定在下保温层上。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层为厚度不小于3mm的PE面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层为厚度不小于4mm的板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筋为开口矩形箍筋,两端部竖直向下伸至设备基础底部,端部边沿与保护层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mm,第一箍筋水平间隔排布,相邻第一箍筋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箍筋水平间隔排布,相邻第二箍筋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mm,上下相邻的第一箍筋与第二箍筋错位设置。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不小于500mm,与保护层内的钢筋网片搭接固定。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设备混凝土的顶部预埋有地脚螺栓,地脚螺栓伸入设备混凝土内的长度不小于100mm。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施工便捷,结构简单,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保护层,将设备基础与保护层一体浇筑成型,并将设备基础内的钢筋骨架与保护层的钢筋网片连接为一个整体,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提高了设备基础与保护层的连接稳固性,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件,避免了连接件打穿保护层以下的防水层、保温层和隔汽层,破坏层状结构,保持隔汽层的整体性,确保各层的基础位置不会产生热桥,确保了基础结构整体的气密性和保温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结构层;2-找坡层;3-隔汽层;41-上保温层;42-下保温层;51-第一防水层;52-第二防水层;6-保护层;7-设备混凝土;81-水平主筋;82-第一箍筋;83-第二箍筋;84-连接段;9-地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结构层1、找坡层2、隔汽层3、保温层、防水层和保护层6,基础结构上方设置有设备基础。找坡层2为厚度不小于30mm的LC5.0轻集料混凝土,隔汽层3为厚度不小于1.2mm的耐碱铝箔面层玻纤胎自粘改性沥青卷材,贴合铺设在找坡层2上表面,整张铺贴,不设拼接缝;保温层包括下保温层42和上保温层41,下保温层42为厚度不小于125mm的石墨聚苯板,贴合铺设在隔汽层3的上表面,采用聚氨酯胶粘剂粘贴,上保温层41为厚度不大于125mm的石墨聚苯板,上保温层41与下保温层42的拼接缝上下错位设置,上保温层41与下保温层42之间通过聚氨酯胶粘剂粘贴固定;防水层包括粘结固定在上保温层41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51和固定在第一防水层51上方的第一防水层52,第一防水层51为厚度不小于3mm的PE面玻纤增强聚氨酯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第一防水层52为厚度不小于4mm的板岩玻纤增强聚氨酯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保护层6为厚度不小于40mm的钢筋混凝土层,设备基础与保护层6一体浇筑而成。设备基础的纵向截面为凸字形,包括钢筋骨架和现浇的设备混凝土7,钢筋骨架包括沿设备基础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水平主筋81,位于凸字形高阶台面处的第一箍筋82,以及位于凸字形低阶台面处的第二箍筋83;水平主筋81为公称直径不小于6mm的螺纹钢筋,第一箍筋82为开口矩形箍筋,两端部竖直向下伸至设备基础底部,端部边沿与保护层6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mm,第一箍筋82水平间隔排布,相邻第一箍筋8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第二箍筋83为开口矩形箍筋,两端部竖直向下伸入保护层6内,并垂直弯折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段84,连接段84水平设置在保护层6内,与保护层6内的钢筋网片搭接固定,连接段84的长度不小于500mm,将保护层6与设备基础刚性连接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设备基础设置的稳固性;第二箍筋83水平间隔排布,相邻第二箍筋8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mm,上下相邻的第一箍筋82与第二箍筋83错位设置。设备混凝土7的顶部预埋有地脚螺栓9,地脚螺栓9伸入设备混凝土7内的长度不小于1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结构层(1)、找坡层(2)、隔汽层(3)、保温层、防水层和保护层(6),所述基础结构上方设置有设备基础;/n保温层包括下保温层(42)和上保温层(41),上保温层(41)与下保温层(42)的拼接缝上下错位设置,防水层包括粘结固定在上保温层(41)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51)和固定在第一防水层(51)上方的第二防水层(52),所述保护层(6)为钢筋混凝土层,所述设备基础与保护层(6)一体浇筑而成;/n设备基础的纵向截面为凸字形,包括钢筋骨架和现浇的设备混凝土(7),钢筋骨架包括沿设备基础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水平主筋(81),位于凸字形高阶台面处的第一箍筋(82),以及位于凸字形低阶台面处的第二箍筋(83);第二箍筋(83)为开口矩形箍筋,两端部竖直向下伸入保护层(6)内,并垂直弯折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段(84),连接段(84)水平设置在保护层(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结构层(1)、找坡层(2)、隔汽层(3)、保温层、防水层和保护层(6),所述基础结构上方设置有设备基础;
保温层包括下保温层(42)和上保温层(41),上保温层(41)与下保温层(42)的拼接缝上下错位设置,防水层包括粘结固定在上保温层(41)上表面的第一防水层(51)和固定在第一防水层(51)上方的第二防水层(52),所述保护层(6)为钢筋混凝土层,所述设备基础与保护层(6)一体浇筑而成;
设备基础的纵向截面为凸字形,包括钢筋骨架和现浇的设备混凝土(7),钢筋骨架包括沿设备基础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的水平主筋(81),位于凸字形高阶台面处的第一箍筋(82),以及位于凸字形低阶台面处的第二箍筋(83);第二箍筋(83)为开口矩形箍筋,两端部竖直向下伸入保护层(6)内,并垂直弯折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段(84),连接段(84)水平设置在保护层(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坡层(2)为厚度不小于30mm的轻集料混凝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汽层(3)为厚度不小于1.2mm的玻纤胎改性沥青卷材,贴合铺设在找坡层(2)上表面,整张铺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温层(42)为厚度不小于125mm的石墨聚苯板,粘结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仑张士兴焦建军宋文青芦琳洁万港生刘统统周鹏胡建新李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