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953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于地下建筑基础内浇筑基础底板垫层;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砌筑位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的砖胎膜至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顶板下方连梁底部位置;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及所述砖胎膜的内壁施作防水层;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底部位置绑扎独立基础的钢筋,并于所述独立基础上方位置绑扎多个独立柱的钢筋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连梁底部位置;于由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形成的空隙内填设填充层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及所述连梁底部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高砖胎膜的砌筑高度,并在独立基础与防水板间填充轻质材料,以解决防水层在基础外闭合,先行施工,确保独立基础、连梁以及顶板能一次浇筑,较少施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础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基础结构常以有独立基础和有地下室功能的筏板基础为主,而独立基础施工时,要求首层防水板板底需做防水。对于建筑基础为:独立基础+连梁+防水板,且连梁及防水板高于独立基础顶标高的结构形式时,按照常规要求,如图1-6所示,工序为①施工独立基础上砖胎膜1和侧面防水层2→②独立基础3及独立柱4混凝土结构浇筑→③独立基础3顶面及独立柱4的立面防水层2→④回填土5及垫层6施工→⑤板底防水层2施工→⑥防水板7及连梁施工。施工工序多,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本专利技术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在基础与防水板间填充轻质材料,以解决防水层在基础外闭合,先行施工,独立基础+连梁+防水板一次浇筑,极大减少了施工工序。推广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减少施工工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地下建筑基础内浇筑基础底板垫层;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砌筑位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的砖胎膜至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顶板下方连梁底部位置;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及所述砖胎膜的内壁施作防水层;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底部位置绑扎独立基础的钢筋,并于所述独立基础上方位置绑扎多个独立柱的钢筋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连梁底部位置;于由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形成的空隙内填设填充层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及所述连梁底部位置;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间隙内绑扎所述连梁的钢筋,并于所述连梁的上方绑扎所述顶板的钢筋;一次浇筑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所述连梁及所述防水板的混凝土结构。可选地,所述连梁结构为井字型。可选地,所述填充层为挤塑聚苯板。可选地,在所述施作防水层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清理所述基础底板垫层及所述砖胎膜内壁;铺设防水卷材;在所述防水卷材的表面浇筑混凝土防水保护层。可选地,所述填充层的上下表面均设有保护板。可选地,所述保护板包括第一钢筋保护板和第二钢筋保护板,在所述步骤填设填充层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独立基础及所述独立柱的表面铺设第一钢筋保护板;于由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形成的空隙内填设填充层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及所述连梁底部位置;于所述填充层的上表面及间隙处铺设第二钢筋保护板。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加高砖胎膜的砌筑高度,并在独立基础与防水板间填充轻质材料,以解决防水层在基础外闭合,先行施工,确保独立基础、连梁以及顶板能一次浇筑,较少施工工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实施独立基础底面及侧面防水施工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实施独立基础及独立柱混凝土结构施工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实施独立基础顶面及独立柱防水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实施回填土及垫层施工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实施板底防水层施工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实施防水板及连梁施工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施步骤三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施步骤五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施步骤七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施工完成后整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现有技术中,基础垫层上的砌筑的砖胎膜高度较低,在后续浇筑及安装防水层时需分多次施工,施工效率较低。如图7-1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于地下建筑基础内浇筑基础底板垫层10。步骤二:于地下建筑基础内砌筑位于基础底板垫层10上的砖胎膜11至顶板17底部位置或顶板17下方连梁16底部位置。具体的,位于连梁16正下方位置的基础底板垫层10上的砖胎膜11砌筑至连梁16的底部位置,位于顶板17正下方位置的砖胎膜11砌筑至顶板17的底部位置,如图7、8所示。步骤三:于基础底板垫层10及砖胎膜11的内壁施作防水层12。其中具体操作为,在施作防水层12之前先清理基础底板垫层10及砖胎膜11表面,待清理干净后再在基础底板垫层10的上表面、砖胎膜11内壁上铺设3+3mm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同时在顶板17下表面的土体结构也铺设防水卷材,铺设完成后在沥青防水卷材的表面增设混凝土防水保护层,以避免在后续绑扎钢筋时造成防水层12的损坏而影响防水效果。步骤四:于地下建筑基础内底部位置绑扎独立基础13的钢筋,并于独立基础13上方位置绑扎多个独立柱14的钢筋至顶板17底部位置或连梁16底部位置。步骤五:于由独立基础13、独立柱14形成的空隙内填设填充层15至顶板17底部位置及连梁16底部位置。具体的,位于顶板17正下方的空间填设填充层15至顶板17的底部位置,位于连梁16正下方的空间填设填充层15至顶板17的底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填充层15为挤塑聚苯板,填设挤塑聚苯板之前在独立基础13的上表面设置钢筋保护层(未图示),以方便挤塑聚苯板的安装.具体的,在独立基础13及独立柱14的表面铺设第一钢筋保护板,再在由独立基础13、独立柱14形成的空隙内填设填充层15,待铺设至所需高度时,再在填充层15的上表面及填充层15之间的间隙处铺设第二钢筋保护板,以避免对铺设的填充层15造成损坏。步骤六:于填充层15之间的间隙内绑扎连梁16的钢筋,并于连梁16的上方绑扎顶板17的钢筋。步骤七:待钢筋绑扎完成后,一次浇筑独立基础13、独立柱14、连梁16及顶板17的混凝土结构,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梁16结构为井字型。本专利技术通过加高砖胎膜,使得基础底板垫层、砖胎膜、独立基础、独立柱、连梁及顶板形成有内腔,并在内腔中嵌设挤塑聚苯板,从而使得顶板、连梁、独立基础、独立柱可一体浇筑完成,减少施工工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于地下建筑基础内浇筑基础底板垫层;/n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砌筑位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的砖胎膜至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顶板下方连梁底部位置;/n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及所述砖胎膜的内壁施作防水层;/n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底部位置绑扎独立基础的钢筋,并于所述独立基础上方位置绑扎多个独立柱的钢筋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连梁底部位置;/n于由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形成的空隙内填设填充层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及所述连梁底部位置;/n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间隙内绑扎所述连梁的钢筋,并于所述连梁的上方绑扎所述顶板的钢筋;/n一次浇筑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所述连梁及所述防水板的混凝土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于地下建筑基础内浇筑基础底板垫层;
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砌筑位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的砖胎膜至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顶板下方连梁底部位置;
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及所述砖胎膜的内壁施作防水层;
于所述地下建筑基础内底部位置绑扎独立基础的钢筋,并于所述独立基础上方位置绑扎多个独立柱的钢筋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或所述连梁底部位置;
于由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形成的空隙内填设填充层至所述顶板底部位置及所述连梁底部位置;
于所述填充层之间的间隙内绑扎所述连梁的钢筋,并于所述连梁的上方绑扎所述顶板的钢筋;
一次浇筑所述独立基础、所述独立柱、所述连梁及所述防水板的混凝土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结构为井字型。


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宋腾飞张仁辉陈雨生方伟强莫兴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