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092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具体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包括粗滤室、平衡室、反应室和控制器,粗滤室一侧设有进水口,粗滤室和平衡室之间设有过滤格栅,平衡室内设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通往反应室,第一水管上设置第一水泵,平衡室和反应室之间设有隔板,反应室内设有若干组填料、曝气管道和出水水管,曝气管道连接曝气风机,曝气管道外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曝气管道间歇式曝气,出水水管上设置第二水泵,填料为帘式填料,曝气风机为沉水式曝气风机,控制器还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相连。该装置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减少占地面积;采用了全自动控制器控制控制精确,实现智能化;处理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
技术介绍
乡镇农村污水处理是乡镇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镇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衡量乡镇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不仅反映了乡镇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而且还能随着环境的改善,增强对内资和外资的吸引力。农村污水具有分布广、地区差异大、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不健全、雨污水资源利用率低等处理难点,因此需要设计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处理模式,采用污水处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一体化设备。随着膜生物反应器(MBR)研究开发的逐步深入,该工艺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广泛起来。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是由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结合而成的生物化学反应系统,一般由生物反应器、膜组件、产水系统、曝气系统及排泥和污泥回流系统组成。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具有诸多优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膜生物反应器(MBR)需要排泥且排泥量相对较大;膜生物反应器(MBR)控制要求较高,且需要排泥和污泥回流,故必须安排员工24小时值班;膜生物反应器(MBR)占地面积大,土建投资大;膜生物反应器(MBR)硝化效率有待提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膜生物反应器(MBR)工序复杂、效率低,目的在于提供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结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简化工序,提高反应效率,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包括粗滤室、平衡室、反应室和控制器,所述粗滤室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粗滤室和平衡室之间设有过滤格栅,所述平衡室内设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通往反应室,第一水管上设置第一水泵,所述平衡室和反应室之间设有隔板,反应室内设有若干组填料、曝气管道和出水水管,曝气管道连接曝气风机,曝气管道外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曝气管道间歇式曝气,出水水管上设置第二水泵。污水进入反应室,与填料相接触混合,微生物膜在填料外表面大量生长,挂膜后的填料与水密度接近,在曝气情况下悬浮在污水中做无序状流动,在全自动控制器的控制下,曝气风机间隙曝气,在同一个反应区营造出好氧反应区和兼氧反应区。曝气时,反应区为好氧反应区,悬浮载体在反应器内翻转流动并相互碰撞,既提高了液相有机质的传送,又促进了生物膜的更新,污水中的污染物被生物膜截留、吸附,并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在微生物繁殖过程中被消化分解,污水得以降解,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变为硝态氮;不曝气时反应区为兼氧反应区,反硝化菌将硝化氮还原为氮气逸出水体,磷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被微生物硝化吸收,并在微生物死亡后作为生物污泥沉积在设备罐体底部,排泥时从体系里排出。粗滤室一侧设有进水口,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粗滤室和平衡室之间设有过滤格栅,污水经过粗滤室进入平衡室时能够进行初步过滤;污水在平衡室内静置,污水进行酸碱中和;平衡室内设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通往反应室,第一水管上设置第一水泵,控制器控制水泵并将平衡室内的水输送到反应室;平衡室和反应室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将平衡室和反应室隔开;反应室内设有若干组填料,每个填料形成微小的A20工艺,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反应室内设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道连接曝气风机,控制器控制曝气风机实现曝气管道间歇式曝气;反应室内设有出水水管,出水水管上设置第二水泵,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将反应室中处理后的污水输出。进一步,所述填料为帘式填料。填料为帘式填料,可以使填料有良好净水效能,托膜换膜容易,不易结团,启动快吸附能力强,生物活性高,去除氮磷能力强,传质效率高,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进一步,所述曝气风机为沉水式曝气风机。曝气风机为沉水式曝气风机,可以使沉水式曝气风机噪声源都沉入水下,有效的控制了噪声污染。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还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相连。控制器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相连,用于控制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开启和关闭。进一步,所述过滤格栅采用不锈钢制备。过滤格栅采用不锈钢制备,保障过滤格栅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2、本技术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3、本技术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污染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4、本技术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利用硝化细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通过运行方式的改变使具备脱氮和除磷功能;5、本技术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无限长,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6、本技术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采用了全自动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曝气管道间歇式曝气,控制精确,不需要人员蹲守操作,实现了智能化控制。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粗滤室,2-进水口,3-过滤格栅,4-第一水泵,5-隔板,6-填料,7-反应室,8-第二水泵,9-出水水管,10-控制器,11-曝气风机,12-曝气管道,13-第一水管,14-平衡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文中出现“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区分同种部件,没有先后顺序或优劣等其他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包括粗滤室1、平衡室14、反应室7和控制器10,所述粗滤室1一侧设有进水口2,所述粗滤室1和平衡室14之间设有过滤格栅3,所述平衡室14内设有第一水管13,第一水管13通往反应室7,第一水管13上设置第一水泵4,所述平衡室14和反应室7之间设有隔板5,反应室7内设有若干组填料6、曝气管道12和出水水管9,曝气管道12连接曝气风机11,曝气管道12外接控制器10,控制器10控制曝气管道12间歇式曝气,出水水管9上设置第二水泵8。更具体地,粗滤室一侧设有进水口,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粗滤室;更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包括粗滤室(1)、平衡室(14)、反应室(7)和控制器(10),所述粗滤室(1)一侧设有进水口(2),所述粗滤室(1)和平衡室(14)之间设有过滤格栅(3),所述平衡室(14)内设有第一水管(13),第一水管(13)通往反应室(7),第一水管(13)上设置第一水泵(4),所述平衡室(14)和反应室(7)之间设有隔板(5),其特征在于,反应室(7)内设有若干组填料(6)、曝气管道(12)和出水水管(9),曝气管道(12)连接曝气风机(11),曝气管道(12)外接控制器(10),控制器(10)控制曝气管道(12)间歇式曝气,出水水管(9)上设置第二水泵(8)。/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级兼氧膜生物强化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包括粗滤室(1)、平衡室(14)、反应室(7)和控制器(10),所述粗滤室(1)一侧设有进水口(2),所述粗滤室(1)和平衡室(14)之间设有过滤格栅(3),所述平衡室(14)内设有第一水管(13),第一水管(13)通往反应室(7),第一水管(13)上设置第一水泵(4),所述平衡室(14)和反应室(7)之间设有隔板(5),其特征在于,反应室(7)内设有若干组填料(6)、曝气管道(12)和出水水管(9),曝气管道(12)连接曝气风机(11),曝气管道(12)外接控制器(10),控制器(10)控制曝气管道(12)间歇式曝气,出水水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炜邹东桥贾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净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