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及其与电池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085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及其与电池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其中,该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包括两根压紧横梁,还包括位于两根压紧横梁之间的一根以上压紧纵梁,各压紧纵梁平行设置且至少有一根压紧纵梁位于压紧横梁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该固定架可实现对蓄电池的有效固定及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及其与电池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架,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及其与电池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商用车上的蓄电池由蓄电池框承载、外挂在车架外侧,蓄电池压条结构是由蓄电池压条通过相对应的一对固定螺杆安装在蓄电池框上,对蓄电池本体进行限位,压紧蓄电池并防止蓄电池窜动,当车辆行驶工况恶劣时,某一根固定螺杆松脱、断裂,此时压条不再具有对电瓶框进行限位的作用,导致蓄电池脱落,而且压条将自由摆动并通过另一根压条接地,当压条自由摆动至与蓄电池正极接触时,蓄电池正负极搭铁,导致蓄电池起火,危机行车安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210478606U,申请公布日:2020-05-08)公开了一种防起火的蓄电池固定结构,它包括固定框架、蓄电池,蓄电池安装在固定框架的底板上,蓄电池的顶部设置有压条,压条通过连接杆与底板固定连接,压条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压条、二号压条,一号压条、二号压条分别设置在蓄电池顶部的两端,一号压条、二号压条之间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压条、二号压条垂直连接。本设计能够防止蓄电池因连接杆断裂而搭铁起火。然而其相较于本申请技术方案,存在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及其与电池的连接结构,该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不仅结构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的实现对蓄电池的有效固定及限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它包括两根压紧横梁,它还包括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之间的一根以上压紧纵梁,各所述压紧纵梁平行设置且至少有一根压紧纵梁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长度方向的中点连线位置。位于中间部位的压紧纵梁一方面实现对蓄电池的压紧固定,另一方面实现对压紧横梁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纵梁的纵向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压紧横梁纵向轴线方向。进一步地,各所述压紧纵梁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横梁。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纵梁为一根。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纵梁为三根,其中一根位于所述压紧横梁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余下两根分别设于所述压紧横梁长度方向末端。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与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地,它包括位于所述蓄电池外侧的固定板和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且垂直于所述固定板底端设置的连接杆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每两个蓄电池之间;各所述压紧横梁、压紧纵梁紧贴蓄电池外侧壁并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板以实现对蓄电池的固定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平板及与所述限位平板一端或两端连接的门型柱,所述门型柱靠近蓄电池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门型柱的立柱垂直于所述固定板底端,所述门型柱上位于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梁平行于所述固定板底端。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平板上设有通孔,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和固定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蓄电池固定架采用一体化冲压成型工艺制得,工艺简便可靠,且制备的固定架安装方便;同时,在蓄电池底部固定板上还设有位于每两个蓄电池之间的限位件,该限位件的安装位置或长度可根据各蓄电池宽度进行灵活调整,可适配更多宽度的蓄电池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与电池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压条框架1(压紧横梁1.1、压紧纵梁1.2)、蓄电池2、固定板3、连接杆4、限位件5(限位平板5.1(其中,通孔5.1a)、门型柱5.2(其中:立柱5.2a、连接梁5.2b))。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它包括两根压紧横梁,它还包括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之间的一根以上压紧纵梁,各所述压紧纵梁平行设置且至少有一根压紧纵梁位于所述压紧横梁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蓄电池压条框架在原有的相互独立分开的压紧横梁设计基础上,选择采用压紧纵梁将压紧横梁连接一起构成一体结构,既保证安装方便,又能很好的实现对蓄电池的有效固定。该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为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工艺制得,具体成型工艺为采用常规的冲压成型工艺,本专利技术不作详细赘述。为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1,它包括两根压紧横梁1.1,及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1.1之间的一根压紧纵梁1.2,其中,所述压紧纵梁1.2的纵向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压紧横梁1.1纵向轴线方向,且该压紧纵梁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横梁1.1,同时,所述压紧纵梁1.2位于所述压紧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中点连线位置。通过压紧横梁1.1与压紧纵梁1.1之间的一体化设置方式,可有效防止任何一根压紧横梁的松脱,同时,在将蓄电池与固定架进行固定安装时更加快捷。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1,如图1所示,它包括两根压紧横梁1.1,及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1.1之间的三根压紧纵梁1.2,其中,各所述压紧纵梁1.2的纵向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压紧横梁1.1纵向轴线方向,且各压紧纵梁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横梁1.1,其中一根压紧纵梁1.2位于所述压紧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中点连线位置,余下两根压紧纵梁1.2分别设于所述压紧横梁1.1长度方向末端。其中,本专利技术优选三根压紧纵梁1.2与两根压紧横梁1.1为一体化设计方式,通过在蓄电池的不同部位实现固定,从而实现对蓄电池的更有效固定。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与电池的连接结构,如图2、图3所示,它包括位于所述蓄电池2外侧的固定板3和垂直于所述固定板3的一根以上连接杆4,及设于所述固定板3上的一个以上限位件5,各所述压紧横梁1.1、压紧纵梁1.2紧贴蓄电池2外侧壁并通过连接杆4连接固定板3以实现对蓄电池的固定和限位,同理,为实现各连接杆4的固定,本专利技术还选择在固定板3上设有与各连接杆4对应的通孔,本专利技术不作详细赘述,但其仍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结合图4所示,所述限位件5包括限位平板5.1及与所述限位平板5.1一端连接的门型柱5.2,所述门型柱5.2靠近所述蓄电池2外侧壁设置,从而实现对蓄电池2的限位。所述限位平板5.1上设有通孔5.1a,螺栓穿过所述通孔5.1a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5和固定板3,所述门型柱5.2的立柱5.2a垂直于所述固定板3底端,所述门型柱5.2上位于所述立柱5.2a之间的连接梁5.2b平行于所述固定板3底端。结合图3可知,本专利技术优选在每两个蓄电池2之间设置四个限位件5,其中,每个限位件5的门型柱5.2分别靠近蓄电池2外侧壁设置,各限位件5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各蓄电池宽度进行调整灵活调整,可适配更多宽度的蓄电池需求。实施例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它包括两根压紧横梁(1.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1.1)之间的一根以上压紧纵梁(1.2),各所述压紧纵梁(1.2)平行设置且至少有一根压紧纵梁(1.2)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中点连线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它包括两根压紧横梁(1.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1.1)之间的一根以上压紧纵梁(1.2),各所述压紧纵梁(1.2)平行设置且至少有一根压紧纵梁(1.2)位于两根所述压紧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中点连线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纵梁(1.2)的纵向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压紧横梁(1.1)纵向轴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紧纵梁(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横梁(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纵梁(1.2)为一根。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纵梁(1.2)为三根,其中一根位于所述压紧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余下两根分别设于所述压紧横梁(1.1)长度方向末端。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与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体式蓄电池压条框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星白惠中秦凯邢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