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386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8
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包括流水槽,其上部前侧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上部后侧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各相邻周转箱腔前、后分隔板间的空间各构为周转箱前、后腔,流水槽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流水槽小车让位腔;移动小车架,设在流水槽小车让位腔内;移动小车,设在移动小车架上;滑动平台,设在移动小车上;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设在移动小车上;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设在滑动平台上;周转箱托箱,连接在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上;翻转轴前驱动机构,设在流水槽的前侧;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设在流水槽的后方;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设在流水槽的前后侧之间。体现对小批量订单乃至特殊定制的灵活变化的适应性;具有良好的集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本技术属于轻工产品流水线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复式周转箱,也可以称双排周转箱,具体而言,在流水槽的结构体系中,在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自左向右各构成有由回转箱腔分隔板分隔的周转箱腔,由传输装置将周转箱传输至周转箱腔的位置,供对应于周转箱腔工位处的工人加工,加工完成后返回周转箱,由传输装置将周转箱输送至对应于另行工位的周转箱腔,以利另行工位上的工人对相关工序进行操作。上面提及的周转箱,也可称为“周转框”或周转盘。上面提及的轻工产品主要指服饰,但并非仅仅限于服饰,例如既可以是鞋帽和箱包等等,也可以是电子电气产品乃至人偶玩具,等等。以规模型的服装厂为例,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包括裁剪、缝制、拷边、开钮扣洞、装钮扣(简称钉扣)、装袋片、装衣领、装标识、装袖子、装门襟和熨烫、佩附吊牌等若干个工序,这些工序往往以分工化和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循环传输装置加上与之配套的智能控制调度系统具有以下长处:可以在电脑中预先进行分配编排,根据服装生产流程预先设置周转箱的运行路径,传输装置根据路径自动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由智能调度系统控制,既可灵活地将周转箱任意输送到指定的任何地方,不需要改变员工原来工作位置的情况下将本来分散工作的员工链接起来,还能智能处理并目视化运输工程中的各种异常状态,使周转箱装置即推筐装置在不需要管理人员干预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地协助生产线员工之间做有效的工作协调调动,进行自我生产平衡,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相同作业员工之间的考核与竞争,并及时发现彼此的问题以及降低品质批量问题,同时能使跟班的班组长保持对每个工位的管理与跟踪,及时处理生产线异常问题;不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就能对生产线有效管理,可提升员工士气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工位上的员工的潜能,将瓶颈工序及隐蔽资源目视化,使团队所有员工共同关注瓶颈工序,营造团队合作氛围,依靠团队力量相互督导并彼此协助,方便管理者管理好生产线,最终在轻松愉快的工作乐趣中提高效率;能将产量、品质、个人实际完成的时间数据适时传输到电脑,通过软件分析而得以了解每个员工实际完成工位工作的时间,并依需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使管理者在电脑或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了解实际生产状况,帮助管理者管理好员工并调整员工的分工,达到有效管理员工及提高效率的目的。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与前述周转箱传输装置相关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01721962U(一种循环传输装置)、CN102807061B(一种循环传输装置)、CN202585159U(一种控制开关和采用该控制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2807786U(一种设有控制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2807791U(一种设有感应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3728035U(一种流水线装置)、CN104139962B(一种带式循环传输装置)和CN204096561U(一种带毛刷的带式循环传输装置)和CN202296226U(单件节拍式流水槽),等等。此外,在国外专利中也可见诸与前述传输装置有所相关的技术信息,如DE4140576A1、EP0623530A1、US4050575A、US4697693A、US4548315A、FR2237822A和JP2000-219309A,等等。在目前的生产管理模式中,丰田节拍式单件流管理仍普遍受到人们的器重,这里所称的丰田节拍式即为丰田生产方式,英文简称为:TPS,是提高企业生命力的一整套概念和方法的体系,它是日本丰田公司通用的制造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彻底杜绝浪费”,通过生产的整体化,追求丰田生产方式的原则,该原则为准时化和自动化,即所有工作站(也称工位)之间必须按节拍联动。前述的单件流的英文缩写为OPF,是按产品类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能避免制品积压。但是,仍以服饰为例,随着服饰款式变化节奏越来越快,并且每款的订单量越来越小,一条生产线几乎每天都要转换若干个款式,甚至出现一款一品的特殊定制情形,如果仍然采取节拍式单件流方式,那么因款式变化而需重新排位并做好不同工位所耗时间的生产平衡,则无疑会给生产管理者增加极大的难度,甚至无法采用节拍式单件流管理,因为节拍式单件流管理较适合于批量稍大并且款式有一定生产周期时间的产品。智能吊挂系统在前述轻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地位,也能根据电脑编排的生产路径自行进行传送,但是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由于将产品如服饰吊挂在空中运行,因而对管理者视线产生遮挡,出现管理盲点不能体现有效管理;二是由于库存堆积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长生产周期并且影响对小订单量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由于整个流水线的可视化效果较差,因而对员工工作状态的佳与否、生产效率的快与慢、生产中的异常问题能否及时发现等等,都无法达到业界之预期;四是对员工没有一定的紧迫压力,造成员工的工作懈怠,影响效率;五是对管理人员是否及时处理异常或瓶颈的问题没有有效措施,不能把管理者的执行力体现出来;六是由于受吊挂挂衣架的限制,只能输送较少裁片,也就是只能做简单服装,或者复杂款式的部分组装工序,对生产效率提升有限,对整条生产线的帮助有限。鉴于前述丰田节拍式单件流系统以及智能吊挂系统难以甚至根本无法针对款式变化频繁并且批次订单量小的服饰之类的产品的生产流程作出适应性变化的问题,有必要探索具有良好柔性化的方式来替代,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摆脱所有工作站之间必须按节拍联动的约束并且有利于解除工作站之间的物理逻辑位置限制而得以体现作为流水线的流水槽对小批量订单乃至定制订单的灵活变化的适应性、有益于体现良好的集合效果而得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且方便管理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包括一流水槽,该流水槽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在流水槽的上部前侧并且沿着流水槽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而在流水槽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周转箱腔前分隔板的位置同样沿着流水槽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各两相邻周转箱腔前分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前腔,而各两相邻的周转箱腔后分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后腔,并且在流水槽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有流水槽小车让位腔;一移动小车架,该移动小车架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内;一移动小车,该移动小车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架上;一滑动平台,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一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同样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并且与滑动平台传动连接;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该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一周转箱托箱,该周转箱托箱连接在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上;与所述周转箱前腔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周转箱前腔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的前侧;与所述周转箱后腔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该翻转轴后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周转箱后腔的位置以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流水槽(1),该流水槽(1)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在流水槽(1)的上部前侧并且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而在流水槽(1)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的位置同样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各两相邻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前腔(111),而各两相邻的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后腔(121),并且在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有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一移动小车架(2),该移动小车架(2)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内;一移动小车(3),该移动小车(3)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架(2)上;一滑动平台(8),该滑动平台(8)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3)上;一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同样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并且与滑动平台(8)传动连接;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该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8)上;一周转箱托箱(5),该周转箱托箱(5)连接在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上;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前侧;与所述周转箱后腔(12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该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后方并且与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相对应;一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该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前后侧之间并且与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流水槽(1),该流水槽(1)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在流水槽(1)的上部前侧并且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而在流水槽(1)的上部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的位置同样沿着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各两相邻周转箱腔前分隔板(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前腔(111),而各两相邻的周转箱腔后分隔板(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周转箱后腔(121),并且在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地坪之间构成有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一移动小车架(2),该移动小车架(2)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内;一移动小车(3),该移动小车(3)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架(2)上;一滑动平台(8),该滑动平台(8)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3)上;一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该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同样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并且与滑动平台(8)传动连接;一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该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8)上;一周转箱托箱(5),该周转箱托箱(5)连接在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上;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该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前侧;与所述周转箱后腔(121)的数量相等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该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周转箱后腔(12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后方并且与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相对应;一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该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流水槽(1)的前后侧之间并且与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具有一翻转轴前支承梁(13)和一流水槽前下梁(15a),而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具有一翻转轴后支承梁(14)和一流水槽后下梁(15b),流水槽前下梁(15a)位于翻转轴前支承梁(13)的前下方,而流水槽后下梁(15b)位于翻转轴后支承梁(14)的后下方,并且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相互对应,而流水槽前下梁(15a)与流水槽后下梁(15b)彼此对应;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所述的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后腔(121)的位置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之间;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内的所述移动小车架(2)载着所述移动小车(3)、滑动平台(8)、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以及所述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支承在对应于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地坪上;在所述流水槽(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中心隔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具有一流水槽中心梁(19),中心隔板(18)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该流水槽中心梁(19)固定,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在穿过流水槽中心梁(19)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架(2)包括前滚轮导轨座(21)、后滚轮导轨座(22)、前滚轮导轨(23)和后滚轮导轨(24),前滚轮导轨座(21)与后滚轮导轨座(22)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前后平行,在前滚轮导轨座(21)与后滚轮导轨座(22)的左端之间以及右端之间各固定有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在该滚轮导轨座连接横板(25)的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各设置有一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251),该滚轮导轨座水平调整脚(251)支承在对应于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地坪上,前滚轮导轨(23)固定在前滚轮导轨座(2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后滚轮导轨(24)固定在后滚轮导轨座(2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所述移动小车(3)载着所述滑动平台(8)、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以及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与所述的前滚轮导轨(23)以及后滚轮导轨(24)构成滚动副;用于驱使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上方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与翻转轴后支承梁(14)之间的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动作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以及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分别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以及周转箱后腔(121)中部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以及流水槽后下梁(15b)上;所述的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包括对应于所述流水槽(1)的前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和对应于流水槽(1)的后侧底部的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所述的周转箱前腔(111)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的上方,而所述的周转箱后腔(121)对应于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的上方;在所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设有一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和一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3)包括小车台板(31)、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小车台板(31)位于所述流水槽小车让位腔(16)的所述流水槽小车前让位腔(161)内,并且对应于所述移动小车架(2)的上方,在该小车台板(31)的后侧面的中部以水平状态延伸有一小车台板延伸板(312),该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对应于所述流水槽小车后让位腔(162)内,在小车台板(31)的左端前方的位置开设有一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自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贯通至朝向下的一侧,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321)上,该小车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座(321)在对应于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前方的位置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322)朝向后,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固定在小车行走驱动电机轴(322)上并且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相配合,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31)的左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前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一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前端,而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3511)上,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前轴承座(3511)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分别对应于小车台板(31)的左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以及右端后方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各固定在所述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后端,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351)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361)上,而该小车行走滚轮轴后轴承座(361)与小车台板(3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其中,一对小车行走前滚轮(35)与所述前滚轮导轨(23)构成滚动副,而一对小车行走后滚轮(36)与所述后滚轮导轨(24)构成滚动副,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在对应于所述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小车行走滚轮轴(351)上,并且该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探出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让位腔(311)的上方;在所述小车台板(31)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彼此左右平行并且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前端与小车台板(31)固定,而该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后端朝着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方向伸展并且与小车台板延伸板(312)固定;与所述滑动平台(8)传动连接的所述滑动平台前后滑动驱动机构(9)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上;在所述滑动平台(8)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的位置各固定有滑动平台滑块(82),滑动平台(8)载着所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以及所述周转箱托箱(5)通过所述滑动平台滑块(82)与所述的一对滑动平台导轨(313)滑动配合;在所述翻转轴前支承梁(1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在所述翻转轴后支承梁(14)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而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所述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翻转轴前轴孔(131)以及第二翻转轴前轴孔(132)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前下梁(15a)上的所述翻转轴前驱动机构(6)连接,而周转箱托持与释放机构(7)的后端在穿过开设于所述流水槽中心梁(19)上的所述第一翻转轴通过孔(191)以及第二翻转轴通过孔(192)后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翻转轴后轴孔(141)以及第二翻转轴后轴孔(142)上,并且与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流水槽后下梁(15b)上的所述翻转轴后驱动机构(10)连接;在所述小车台板(31)上并且位于小车台板(31)的右端前方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而在所述前滚轮导轨(2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前腔(111)的位置设置有一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在所述小车台板延伸板(312)的前端前侧和后端前侧各设置有一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而在所述滑动平台(8)的后端前侧设置有一用于触发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的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触发器(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车行走驱动电机(32)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的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以及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为齿轮,并且小车行走驱动主动轮(33)以啮合方式与小车行走驱动从动轮(34)相配合;所述的小车位置信号采集器(231)以及滑动平台位置信号采集器(3121)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式周转箱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转箱托箱升降机构(4)包括齿轮箱驱动电机(41)、齿轮箱(42)、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46)、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和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齿轮箱驱动电机(41)以卧置状态与齿轮箱驱动电机座(411)固定,该齿轮箱驱动电机座(411)与所述滑动平台(8)左端居中位置固定,齿轮箱驱动电机(41)的齿轮箱驱动电机轴朝向右,齿轮箱(42)在对应于所述齿轮箱驱动电机轴的端部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平台(8)上并且与齿轮箱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在对应于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在对应于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滑动平台(8)上,第一横向传动轴Ⅰ(43)连接在齿轮箱(42)与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之间,第二横向传动轴Ⅱ(44)连接在齿轮箱(42)与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之间,螺杆齿轮箱前传动轴Ⅰ(45)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与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之间,螺杆齿轮箱后传动轴Ⅱ(46)连接在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接装置Ⅲ(48b)与周转箱托箱第四升降连接装置Ⅳ(48c)之间;所述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一升降连接装置Ⅰ(47)的顶部连接,而周转箱托箱(5)的前端右侧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二升降连接装置Ⅱ(48a)的顶部连接,周转箱托箱(5)的后端左侧的上部与所述周转箱托箱第三升降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术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