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51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市场上现存的部分运动自行车后轮在进行轮胎替换时采取撬棒撬起的方式会对轮毂与轮胎造成伤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包括轮毂主体,轮毂主体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轮胎,且轮毂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通口,轮毂主体的正面搭接有主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操作主限位板使主限位板、次限位板和限位杆进行操作以对主挡板和次挡板进行替换以便于替换轮胎,通过主挡板与次挡板的可拆卸性使轮胎无需撬棒等工具辅助仅需手部推动便可进行替换,在减少了使用者在长期骑行时所需携带的物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轮
,具体为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
技术介绍
运动自行车后轮是运动自行车最重要的组件之一,通常由轮毂与轮胎两个部分组成,是运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动能驱动组件,但市场上现存的运动自行车在对应不同地形的路况需要对轮胎外胎进行替换时,在将车轮取出后需要采取撬棒等外部工具辅助轮胎的拆卸工作,但采取撬棒由于对车轮施加的压力如果操作不当会对车轮与轮胎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解决了市场上现存的部分运动自行车后轮在进行轮胎替换时采取撬棒撬起的方式会对轮毂与轮胎造成伤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包括轮毂主体,所述轮毂主体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轮胎,且轮毂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通口,所述轮毂主体的正面搭接有主挡板,且主挡板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主限位块,所述主限位块活动套接在固定通口内,且主限位块的背面设置有主限位腔,所述轮毂主体的背面搭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包括轮毂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轮胎(2),且轮毂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通口(3),所述轮毂主体(1)的正面搭接有主挡板(4),且主挡板(4)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主限位块(5),所述主限位块(5)活动套接在固定通口(3)内,且主限位块(5)的背面设置有主限位腔(6),所述轮毂主体(1)的背面搭接有次挡板(7),且次挡板(7)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次限位块(8),所述次限位块(8)活动套接在固定通口(3)内,且主限位块(5)的底部搭接在次限位块(8)的顶部,所述次限位块(8)的正面设置有次限位腔(9),且主挡板(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自行车后轮,包括轮毂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轮胎(2),且轮毂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通口(3),所述轮毂主体(1)的正面搭接有主挡板(4),且主挡板(4)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主限位块(5),所述主限位块(5)活动套接在固定通口(3)内,且主限位块(5)的背面设置有主限位腔(6),所述轮毂主体(1)的背面搭接有次挡板(7),且次挡板(7)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次限位块(8),所述次限位块(8)活动套接在固定通口(3)内,且主限位块(5)的底部搭接在次限位块(8)的顶部,所述次限位块(8)的正面设置有次限位腔(9),且主挡板(4)的正面设置有主限位通口(10),所述主限位通口(10)与主限位腔(6)相连通,且次挡板(7)的背面设置有次限位通口(11),所述主限位腔(6)、次限位腔(9)、主限位通口(10)和次限位通口(11)内活动套接有限位杆(12),且限位杆(12)的一端通过活动轴铰接有主限位板(13),所述主挡板(4)的正面设置有主固定腔(14),且主限位板(13)活动套接在主固定腔(14)内,所述限位杆(12)的另一端通过辅动轴铰接有次限位板(15),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猛
申请(专利权)人:凯兰德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