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43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亲肤层、空气层、防水透气层、抗菌层,其中,所述亲肤层为蛋白纤维与天然抗菌纤维的混纺纱线针织物层,所述空气层通过立体编织而成的三维立体结构,三维立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所述防水透气层由中空涤纶无纺布复合一层微孔PTEE膜构成;所述抗菌层为抗菌聚酯纤维纯纺或混纺的机织物层。该面料由于具有空气层和中空纤维层其保暖性好,且具体亲肤性好的特点,拓展了普通家纺面料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
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
技术介绍
服装面料除美观时尚受人青睐外,功能性和穿着舒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暖性、防水透气性及抗菌性是服装的功能性的主要方面,手感柔软是舒适性的重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活动领域的夸大,人们对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面料作为组成服装的重要部分,传统的面料已不能满足需求,同时具有保暖性、防水透气及抗菌性的服装面料已经成为现在面料的发展趋势。中国技术专利CN208305966U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透气保暖面料,包括基布表层和基布里层,其基布表层和基布里层之间设有乌拉草纤维编织层,乌拉草纤维编织层一侧表面设有一号板蓝根纤维层,以及乌拉草纤维编织层另一侧表面设有二号板蓝根纤维层,一号板蓝根纤维层和二号板蓝根纤维层分别与乌拉草纤维编织层的两面固定连接,一号板蓝根纤维层与基布表层之间设有一号红麻纤维层,所述二号板蓝根纤维层与基布里层之间设有二号红麻纤维层,基布表层和基布里层上均设有纳米透气孔,该抗菌透气保暖面料结构复杂,麻纤维层使得透气保暖面料手感僵硬,且其保暖效果不佳。空气层是影响服装热传递的重要因素人体着装状态下,因人体曲面变化,服装会形成不同厚度的衣下空气层。大量研究表明,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气层在热防护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厚度的空气层对人体通过服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影响不同。另一方面,衣下空气层对服装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热湿舒适性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时,空气层的因素不可忽略。目前学者对于衣下空气层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单层热防护服面料中空气层大小及分布中,接近80%的空气层厚度小于30mm,而65%小于20mm;而在研究空气层对阻燃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时,6.4mm的空气层比较合适用于代表真实的空气层情况;相关研究还表明,9-12mm的空气层能够使服装获得最大的热防护性;空气层大于15mm时,就会产生自然对流,增加热量从皮肤到内层面料的传递,从而服装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解决了目前市面的功能性服装面料功能单一、且同时兼具有抗菌、保暖、防水透湿性能的服装面料保暖性能差或接触舒适性差的缺陷。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亲肤层、空气层、防水透气层、抗菌层,其中,所述亲肤层为蛋白纤维与天然抗菌纤维的混纺纱线针织物层,所述空气层通过立体编织而成的三维立体结构,三维立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所述防水透气层由中空涤纶无纺布复合一层微孔PTEE膜构成;所述抗菌层为抗菌聚酯纤维纯纺或混纺的机织物层。该面料由于具有空气层和中空纤维层其保暖性好,且具体亲肤性好的特点,拓展了普通家纺面料的功能性。优选地,所述亲肤层(1)的混纺纱线的细度为为40-60英支。优选地,所述空气层(2)中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通过分层正交结构或接结组织结构相互连接,三个编织层之间形成的空气层(2)为6-9mm。优选地,所述空气层(2)中第一编织层的克重为100-180g/m2,第二编织层的克重为200-250g/m2,第三编织层的克重为180-220g/m2。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气层(3)中微孔PTEE膜的厚度为30-50μm。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气层(3)中微孔PTEE膜的孔径为0.02-10μm,孔隙率为25%-48%。优选地,所述中空涤纶纤维的细度为1.2-1.6dtex。优选地,所述抗菌聚酯长丝的细度为10-20D。优选地,所述亲肤层(1)、防水透气层(3)、抗菌层(4)的克重分别为80-120g/m2,60-100g/m2,70-90g/m2,150-250g/m2。本技术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家纺的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其亲肤层采用蛋白纤维与天然抗菌纤维的混纺织物层形成,使得蛋白纤维所含的多种氨基酸能够对人体肌肤具有亲和性,同时接触人体肌肤的亲肤层还具有天然纤维的抗菌效果,空气层采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的三层三维立体结构,提高面料的热防护和热湿舒适性能,防水透气层由无纺布和微孔PTEE膜复合,赋予面料良好的透湿气性,本技术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通过所述各层之间的协同实现了兼有抗菌、防水透气、保暖及热湿舒适性能的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2)本技术在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中,采用三维纺织结构形成空气层,通过调整空气层的厚度,使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达到协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当空气层厚度小于6mm时,热湿舒适性及热防护性的关系之间呈现出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空气层厚度大于12mm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变为相关性不明显,相关系数为正值,当空气层厚度在6mm及9mm之间时,织物的保暖及热防护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最佳。(3)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通过调整面料中各层的克重及空气层中各编织层的克重等指标,能使织物面料的抗菌性、保暖性及防水透气性能进一步达到最佳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面料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亲肤层、2-空气层、3-防水透气层、4-抗菌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实施例1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亲肤层1、空气层2、防水透气层3、抗菌层4,其中,所述亲肤层1为牛奶蛋白纤维与天然抗菌棉纤维混纺的纱线细度为40英支混纺纱线针织物层,该天然抗菌棉纤维为含有天然矿物抗菌元素的棉纱线;所述空气层2为编织而成的三维立体结构,所述三维立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具体地,该空气层2中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通过分层正交结构或接结组织结构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编织层采用涤纶长丝外包覆醋酸纤维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亲肤层、空气层、防水透气层、抗菌层,其中,所述亲肤层为蛋白纤维与天然抗菌纤维的混纺纱线针织物层,所述空气层通过立体编织而成的三维立体结构,三维立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所述防水透气层由中空涤纶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复合一层微孔PTEE膜构成;所述抗菌层为抗菌聚酯长丝纯纺或混纺的机织物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亲肤层、空气层、防水透气层、抗菌层,其中,所述亲肤层为蛋白纤维与天然抗菌纤维的混纺纱线针织物层,所述空气层通过立体编织而成的三维立体结构,三维立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所述防水透气层由中空涤纶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复合一层微孔PTEE膜构成;所述抗菌层为抗菌聚酯长丝纯纺或混纺的机织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1)的混纺纱线的细度为40-60英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2)中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通过分层正交结构或接结组织结构相互连接,三个编织层之间形成的空气层(2)为6-9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2)中第一编织层的克重为100-180g/m2,第二编织层的克重为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远崔迅崔尚宁马龙朱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颂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