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829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7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表面呈现凹凸斜纹效果,该面料改进了现有仿麻面料透气性较差的缺点,立体感强且手感舒适同时还赋予了面料抗菌、保健等性能,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麻质面料是以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一般被用来制作休闲装、工作装,经过后整理工艺特殊处理的精纺麻织物用以制作中高档夏装,很受市场欢迎。麻质面料的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甚佳,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生硬,易起皱,悬垂性差。而且,由于人们崇尚天然面料,造成麻类原料供求失衡,价格一直呈涨势。天然麻质面料的服装由于成本压力,价格上扬,销量大受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仿麻织物已经应用于服装产业,成为新的时尚潮流元素,大多数的仿棉麻布料是由涤纶纤维织造的,但是仿棉麻布料在透气性和吸汗性等方面远远不如真棉麻布料,并其穿着舒适性及面料触摸手感不佳。由于织布机理原因,麻原料在针织领域运用较为少见,天然麻虽然经过后续整理,但是也不利于正常生产。从而造成了目前仿麻面料主要以机织物为主的现象。因此,开发针织仿麻面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7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2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4、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6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第3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4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2、6、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其表面呈现凹凸斜纹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第1、7路线圈横列纱线采用涤锦复合丝,第2、4、6路线圈横列采用聚乳酸长丝的复合丝,第3、5路线圈横列采用天丝单纱和竹纤维合股纱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涤锦复合丝的细度为100-150D,所述聚乳酸长丝的细度为50-75dtex,所述的天丝单纱的细度为25-30tex,竹纤维的细度为15-20tex。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料的幅宽为100-200cm,克重为100-150g/m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采用针织经编结构,利用成圈、集圈和浮线复合编织,形成了凹凸小孔及斜纹效应,外观上具有一定的仿麻效果,同时具有麻类植物的吸湿排汗、凉爽透气、手感滑爽、有弹力等优点,避免了现有仿麻植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差的缺点,整个面料轻薄舒适。(2)本技术在纱线中加入了聚乳酸长丝、竹纤维和天丝,使形成的仿麻面料兼具透气、吸湿及抗菌性能,适用于贴身穿着,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3)本技术在通过调整纱线及产品的参数,使面料在强度及舒适性和手感上具有了更好的协同效应。(4)本技术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同时达到环保、保健的特点。(5)本技术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从物理指标上能够满足人们对服饰用品穿着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和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面料结构意匠图。其中,○表示集圈,×表示成圈,□表示不编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中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除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面料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7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2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4、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6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第3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4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2、6、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其表面呈现凹凸斜纹效果。其中,第1、7路线圈横列纱线采用涤锦复合丝,第2、4、6路线圈横列采用聚乳酸长丝的复合丝,第3、5路线圈横列采用天丝单纱和竹纤维合股纱线,所述涤锦复合丝的细度为100D,所述聚乳酸长丝的细度为50dtex,所述的天丝单纱的细度为25tex,竹纤维的细度为20tex。所述面料的幅宽为100cm,克重为100g/m2。实施例2中,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7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2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4、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6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第3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4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2、6、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其表面呈现凹凸斜纹效果。其中,第1、7路线圈横列纱线采用涤锦复合丝,第2、4、6路线圈横列采用聚乳酸长丝的复合丝,第3、5路线圈横列采用天丝单纱和竹纤维合股纱线。所述涤锦复合丝的细度为100D,所述聚乳酸长丝的细度为75dtex,所述的天丝单纱的细度为30tex,竹纤维的细度为15tex。所述面料的幅宽为100-200cm,克重为100-150g/m2。本技术采用针织经编结构,利用成圈、集圈和浮线复合编织,形成了凹凸小孔及斜纹效应,外观上具有一定的仿麻效果,同时具有麻类植物的吸湿排汗、凉爽透气、手感滑爽、有弹力等优点,避免了现有仿麻植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差的缺点,整个面料轻薄舒适。在纱线中加入了聚乳酸长丝、竹纤维和天丝,使形成的仿麻面料兼具透气、吸湿及抗菌性能,适用于贴身穿着,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通过调整纱线及产品的参数,使面料在强度及舒适性和手感上具有了更好的协同效应。本技术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同时达到环保、保健的特点,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7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2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4、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6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第3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4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2、6、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其表面呈现凹凸斜纹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麻弹力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7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2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4、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6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第3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3、5、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路不编织;第4线圈纵行的7路结构单元为:第1、2、6、7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3、5路不编织,其表面呈现凹凸斜纹效果。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远崔迅马龙朱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颂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