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331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个存在反曲点;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5≤ET8/CT8≤1.2;ET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组成的空气透镜的边缘厚度,CT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上述光学系统,在组装过程中第四透镜于第五透镜不易相互碰撞,提升光学系统的组装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摄像领域中,需要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透镜,并通过控制多个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将多个透镜与镜筒组装形成摄像镜头。但是,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摄像镜头在组装的过程中,多个透镜之间容易相互碰撞,导致组装过程中透镜的损坏,降低摄像镜头的组装良率,进而导致摄像镜头的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组装过程中多个透镜之间容易相互碰撞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一种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个存在反曲点;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5≤ET8/CT8≤1.2;其中,ET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及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组成的空气透镜的边缘厚度,CT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上述光学系统,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及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进行合理配置,使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适中,有利于节省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连接元件,降低所述光学系统的制造成本。另外,也能够使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不会过小,进而使组装过程中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不易相互碰撞,同时能够避免所述光学系统对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的敏感度过大,从而容易降低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且不利于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组装良率。并且,满足上述条件式时,也能够防止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过大而导致偏心敏感度的增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3≤f/f45≤0.8;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光学系统的总有效焦距以及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进行合理配置,以提升所述光学系统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进而缩短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同时,所述第四透镜提供的正屈折力以及所述第五透镜提供的负屈折力也能够校正所述光学系统的球差,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0≤R2/R1≤4.0;其中,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一透镜进行合理配置,使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以增强所述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进而缩短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也能够避免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过大而产生较严重的像差,导致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降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0≤(CT1+CT2)/(T12+T23)≤1.9;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使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于光轴上有足够的空气间隔,避免在组装过程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中相邻两透镜之间相互碰撞,进而提高所述光学系统的组装良率。同时,也能够增大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使所述光学系统中各透镜的排布更合理,且有利于降低所述光学系统的敏感度。另外,也能够防止组装时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偏心及倾斜敏感度的增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CT4/|SAG41|≤220;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四透镜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制造与成型,提升所述第四透镜的成型良率。同时使所述第四透镜能够更好地修正位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各透镜产生的场曲,进而更好地平衡所述光学系统的场曲,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当CT4/|SAG41|<1时,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的面型变化过于平缓,使所述第四透镜对轴外视场光线的偏折能力不足,不利于所述光学系统的畸变和场曲等像差的校正。当CT4/|SAG41|>220时,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圆周处的面型过度弯曲,不利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成型,导致所述第四透镜成型良率下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4≤BFL≤0.8;其中,BFL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短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BFL的数值进行合理配置,以缩短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也能够使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之间具有足够的调焦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Vd3-Vd2≤40;其中,Vd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d线(587.56nm)下的阿贝数,Vd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d线下的阿贝数。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在d线下的阿贝数进行合理配置,以使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能够有效修正所述光学系统的色差,提高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清晰度,进而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5.5≤f3/f1≤4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一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进行合理配置,以更好地校正所述光学系统的球差,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当f3/f1<5.5时,所述第三透镜的正屈折力过大,导致所述第三透镜的像差校正过度,进而导致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下降。当f3/f1>45时,所述第三透镜为所述光学系统提供的正屈折力不足,导致所述光学系统的球差校正困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9≤R3/R4≤-2;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二透镜的面型进行合理配置,以降低所述第二透镜的公差敏感度,提升所述第二透镜的成型良率。同时能够使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以有效扩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n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个存在反曲点;/n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n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n0.5≤ET8/CT8≤1.2;/n其中,ET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及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组成的空气透镜的边缘厚度,CT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至少一个存在反曲点;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5≤ET8/CT8≤1.2;
其中,ET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及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组成的空气透镜的边缘厚度,CT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0.3≤f/f45≤0.8;
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0≤R2/R1≤4.0;
其中,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1.0≤(CT1+CT2)/(T12+T23)≤1.9;
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金华李明张金巨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