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331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系统包括光阑;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八透镜,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光学系统满足:(MIN6*MAX8/MAX6*MIN8)≤2;MIN6为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6为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MIN8为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8为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光学系统的广角特性及像散能够得到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摄像装置的摄像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高成像质量的同时,也对视场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摄像装置的最大视场角越大,在拍摄时能够获取的信息也就越多,进而提高拍摄效率。但是,目前的摄像装置中,当光学系统拥有大视场时,广角特性与像散难以得到平衡,即在拥有大视场的同时,像散通常较大,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光学系统中大视场与像散难以得到平衡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一种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MIN6*MAX8/MAX6*MIN8)≤2;其中,MIN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所述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所述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MIN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所述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所述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上述光学系统,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八透镜的厚度进行合理配置,以平衡广角特性与像散,使所述光学系统在拥有大视场的同时,像散不至于过大,进而保证所述光学系统具有优良的成像质量。另外,还能够提高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八透镜在生产过程中的注塑成型良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SAG61+SAG62)/(SAG71+SAG72)≤2;其中,SAG6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SAG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SAG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SAG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进行合理配置,以降低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公差,以及镜筒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公差在组装时对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平衡所述光学系统的广角特性以及畸变,使所述光学系统在具备大视场的同时,畸变不至于过大,进而保证所述光学系统具有优良的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Y71-Y62≤1mm;其中,Y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Y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进行合理配置,使所述光学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以满足小型化设计的需求,同时使所述光学系统具有较大视场。另外,所述光学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使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于边缘处的空气间隔较短,由此可省去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之间的压片,进而减少杂散光的产生,提高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mm/度≤100*ΣCT/FOV≤5mm/度;其中,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以及所述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平衡广角特性以及所述光学系统中各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使所述光学系统在具有大视场的同时,也能够拥有较短的系统总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CT7+CT8)/CT6≤2;其中,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8为所述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以及所述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进行合理配置,以平衡所述光学系统的广角特性以及像差,使所述光学系统在具有大视场的同时,像差也不会过大,进而保证所述光学系统具有优良的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ET2+ET3)/(CT2+CT3)≤1;其中,ET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处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ET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处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处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厚度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大视场的效果。同时能够使经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线偏折角度更小,以减少所述光学系统中杂散光的产生,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也能够降低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的敏感度,有利于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的注塑成型和组装,提高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的注塑成型良率,以降低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TTL/f≤2;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总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以及总有效焦距进行合理配置,以缩短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TTL/ImgH≤2;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有利于缩短所述光学系统的系统总长,以实现小型化设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0≤f67/f≤3;其中,f67为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总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对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以及所述光学系统的总有效焦距进行合理配置,以利于校正所述光学系统于不同孔径位置的轴外光线产生的球差,进而提升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23≤f4/f≤24;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光阑;/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n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n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n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n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n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n具有屈折力的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n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n(MIN6*MAX8/MAX6*MIN8)≤2;/n其中,在所述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MIN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在所述第八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MIN8为所述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8为所述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光阑;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七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MIN6*MAX8/MAX6*MIN8)≤2;
其中,在所述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MIN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在所述第八透镜的最大有效孔径内,MIN8为所述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MAX8为所述第八透镜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SAG61+SAG62)/(SAG71+SAG72)≤2;
其中,SAG6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SAG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SAG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SAG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0≤Y71-Y62≤1mm;
其中,Y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Y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
3mm/度≤100*ΣCT/FOV≤5mm/度;
其中,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以及所述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妮妮刘彬彬李明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