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30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具体涉及捏合机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上方的中部设有进料斗,所述混合筒下方的一端设有出料斗,所述混合筒的内部设有搅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机架、混合筒、进料斗、出料斗、搅拌轴、搅拌叶、第一驱动电机、挤压机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液压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对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在混合时,通过使用将原料吸入固定筒的内部,再从固定筒的内部通过通孔喷出的方式,增强了原料之间的剪切力,且原料之间混合速度更快,混合得也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
本技术涉及捏合机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
技术介绍
压敏胶粘剂的全称为压力敏感型胶粘剂,又俗称不干胶,简称压敏胶,近年来随着包装、装潢、办公用品和各种标签需求量的扩大,人们对压敏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捏合机是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捏合机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等。现有的捏合机结构简单,对物料混合的均匀度不高,混合物料的时间仍然较长,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捏合机对物料混合的均匀度不高且混合物料的时间较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上方的中部设有进料斗,所述混合筒下方的一端设有出料斗,所述混合筒的内部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两端分别与混合筒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所述混合筒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搅拌叶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混合筒的两端均设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两个固定筒,两个所述固定筒均位于混合筒的内侧,且两个所述固定筒的一端均与混合筒的端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延伸至混合筒的外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的下方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混合筒两端的一个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的下方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机架固定安装,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固定安装。在使用时,将原料从进料斗加入混合筒的内部,然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转动,从而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的同时,启动液压缸,使液压缸不断地伸缩,液压缸伸出时,通过第三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两个第一连杆向两侧移动,第一连杆带动活塞杆向固定筒的外侧移动,从而将混合筒内部的原料通过通孔吸入固定筒的内部,而当液压缸缩回时,使得第一连杆带动活塞杆向固定筒的内部移动,从而挤压固定筒内部的原料,使原料从通孔喷出,提高了混合效果。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轴轴线方向的夹角为45°,提高原料运动的无序性,使混合效果更好。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斗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一端与出料斗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料筒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时,原料进入出料筒后从出料口落下。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筒的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出料筒两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转轴和螺旋叶片用于输送原料。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冷却通道,通入冷却水对原料进行降温。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带传动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用于带动转轴转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靠近第二驱动电机一端的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可从过渡管通入冷却水到冷却通道内。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放置有接料箱,可装混合后的原料。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机架、混合筒、进料斗、出料斗、搅拌轴、搅拌叶、第一驱动电机、挤压机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液压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对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在混合时,通过使用将原料吸入固定筒的内部,再从固定筒的内部通过通孔喷出的方式,增强了原料之间的剪切力,且原料之间混合速度更快,混合得也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有出料筒、出料口、转轴、螺旋叶片、冷却通道、第二驱动电机、过渡管和接料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对混合后的原料进行降温,将冷却水从转轴的内部流过,可以对原料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对转轴进行冷却的方式也可达到对原料进行冷却的目的,且冷却效果更好,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不会被烫伤,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C-C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为:1机架、2混合筒、21进料斗、22出料斗、3搅拌轴、31搅拌叶、32第一驱动电机、4挤压机构、41固定筒、42通孔、43活塞杆、5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液压缸、6出料筒、61出料口、7转轴、71螺旋叶片、8冷却通道、9第二驱动电机、100过渡管、110接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2,所述混合筒2上方的中部设有进料斗21,所述混合筒2下方的一端设有出料斗22,所述混合筒2的内部设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的两端分别与混合筒2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31,所述混合筒2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输出轴的一端与搅拌叶3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两端均设有挤压机构4,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两个固定筒41,两个所述固定筒41均位于混合筒2的内侧,且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一端均与混合筒2的端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2,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杆43,两个所述活塞杆43的一端延伸至混合筒2的外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下方设有第三连杆52,所述第三连杆52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51,两个所述第二连杆51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5,两个所述第一连杆5分别与混合筒2两端的一个活塞杆4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下方设有液压缸53,所述液压缸53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安装,所述液压缸5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2的中部固定安装。所述搅拌叶31与搅拌轴3轴线方向的夹角为45°。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时,将原料从进料斗21加入混合筒2的内部,然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2,第一驱动电机32带动搅拌轴3和搅拌叶31转动,从而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的同时,启动液压缸53,使液压缸53不断地伸缩,液压缸53伸出时,通过第三连杆52和第二连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2),所述混合筒(2)上方的中部设有进料斗(21),所述混合筒(2)下方的一端设有出料斗(22),所述混合筒(2)的内部设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的两端分别与混合筒(2)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31),所述混合筒(2)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输出轴的一端与搅拌叶(3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两端均设有挤压机构(4),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两个固定筒(41),两个所述固定筒(41)均位于混合筒(2)的内侧,且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一端均与混合筒(2)的端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2),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杆(43),两个所述活塞杆(43)的一端延伸至混合筒(2)的外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下方设有第三连杆(52),所述第三连杆(52)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51),两个所述第二连杆(51)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5),两个所述第一连杆(5)分别与混合筒(2)两端的一个活塞杆(4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下方设有液压缸(53),所述液压缸(53)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安装,所述液压缸(5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2)的中部固定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敏胶生产用高速混均捏合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筒(2),所述混合筒(2)上方的中部设有进料斗(21),所述混合筒(2)下方的一端设有出料斗(22),所述混合筒(2)的内部设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的两端分别与混合筒(2)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31),所述混合筒(2)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输出轴的一端与搅拌叶(3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两端均设有挤压机构(4),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两个固定筒(41),两个所述固定筒(41)均位于混合筒(2)的内侧,且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一端均与混合筒(2)的端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2),两个所述固定筒(41)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杆(43),两个所述活塞杆(43)的一端延伸至混合筒(2)的外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下方设有第三连杆(52),所述第三连杆(52)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51),两个所述第二连杆(51)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5),两个所述第一连杆(5)分别与混合筒(2)两端的一个活塞杆(4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的下方设有液压缸(53),所述液压缸(53)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安装,所述液压缸(5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2)的中部固定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罗文豪谢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普瑞凯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