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08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涉及高温磷化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发热体,该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头组件和下端头组件,上端头组件设置有液体出口;下端头组件设置有液体入口;发热体外设置有绝缘套筒,且发热体外壁与绝缘套筒内壁之间具有供磷化液流动的夹层空间,且夹层空间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的液体入口连通;绝缘套筒外壁设置有高频加热线圈;发热体内竖直贯通设置有供磷化液流动的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的液体入口连通,流动通道的上端与上端头组件的液体出口连通;发热体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夹层空间和流动通道的连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温磷化处理
,具体来讲是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油封骨架处理是采用高温磷化处理,利用加热管将磷化液加热至72℃左右。但是,高温磷化极易结垢且难以清除,长时间使用后,大量的磷化垢附着在加热管上,使得加热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加热管的热量无法散热,导致加热管易烧坏,既影响生产又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采用高频电磁加热方式对磷化液进行加热。交流电通过电磁加热器产生交变磁场,对含铁质加热体表面进行切割,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加热体表面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加热体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实现加热体自身高效、快速发热目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包括发热体,该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头组件和下端头组件,所述上端头组件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下端头组件设置有液体入口;所述发热体外设置有绝缘套筒,且发热体外壁与绝缘套筒内壁之间具有供磷化液流动的夹层空间,且夹层空间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绝缘套筒外壁设置有高频加热线圈;所述发热体内竖直贯通设置有供磷化液流动的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的液体入口连通,流动通道的上端与上端头组件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发热体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夹层空间和流动通道的连通孔。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端头组件包括下端头本体和下支撑定位环;所述下端头本体的上端具有与发热体相适配的第一接口部,且第一接口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供绝缘套筒插入的第一密封槽;下端头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液体入口;所述下支撑定位环的上端插装在流动通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下支撑定位环的下端与下端头本体内底壁之间具有流动空隙,且下支撑定位环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用于支撑发热体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下端头本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夹层空间和液体入口的连通通道。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填充有第一耐高温密封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端头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端头组件包括上端头本体和上支撑定位环;所述上端头本体的下端具有与发热体相适配的第二接口部,且第二接口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供绝缘套筒插入的第二密封槽;上端头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上支撑定位环的下端插装在流动通道的上端开口处;上支撑定位环的上端向上延伸与上端头本体的内顶壁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填充有第二耐高温密封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端头本体上端设置有密封盖,该密封盖通过紧固件与上端头本体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盖与上端头本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弹垫。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热体由铁素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套筒由耐高温环氧树脂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用线圈通高频电流(5~40KHz),线圈中产生高频磁场,从而使得处于线圈中的金属棒,受磁场感应而发热。电能可以全部的由上述过程转化为金属棒的热能,整个过程中,金属棒和线圈没有任何物理接触,能量的转换,完全由磁场涡流和金属感应完成。2、本专利技术中,发热筒内外均有高速流动的磷化液,双面360度加热,热转换效率大大提高。3、本专利技术中,线圈采用高频线圈,线圈本身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通过环氧管吸收后也被液体带走,线圈的温度基本和液体温度一致,不需要散热。4、本专利技术中,高速流动的磷化液,即使高温结晶也不容易附着在加热体上,维护周期长。5、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体可以随时取下清理结垢,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端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端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1-发热体;11-流动通道;12-连通孔;2-绝缘套筒;21-夹层空间;22-高频加热线圈;3-下端头组件;31-下端头本体;32-液体入口;33-下支撑定位环;34-加强筋;35-连通通道;36-第一密封槽;37-第一耐高温密封胶;38-底板;4-上端头组件;41-上端头本体;42-液体出口;43-上支撑定位环;44-第二密封槽;45-第二耐高温密封胶;46-密封盖;47-密封圈;48-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包括发热体1,该发热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头组件4和下端头组件3,上端头组件4设置有液体出口42;下端头组件3设置有液体入口32;发热体1外设置有绝缘套筒2,且发热体1外壁与绝缘套筒2内壁之间具有供磷化液流动的夹层空间21,且夹层空间21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3的液体入口32连通;绝缘套筒2外壁设置有高频加热线圈22,通电可产生高频磁场;绝缘套筒2起支撑高频加热线、绝缘、内部流通液体作用。发热体1起内外流通液体、通过磁感应产生涡流发热作用。发热体1内竖直贯通设置有供磷化液流动的流动通道11,该流动通道11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3的液体入口32连通,流动通道11的上端与上端头组件4的液体出口42连通;发热体1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夹层空间21和流动通道11的连通孔12。具体的,发热体1由铁素材料制成,绝缘套筒2由耐高温环氧树脂制成。参见图2所示,下端头组件3包括下端头本体31和下支撑定位环33;下端头本体31的上端具有与发热体1相适配的第一接口部,且第一接口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供绝缘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包括发热体(1),该发热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头组件(4)和下端头组件(3),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端头组件(4)设置有液体出口(42);/n所述下端头组件(3)设置有液体入口(32);/n所述发热体(1)外设置有绝缘套筒(2),且发热体(1)外壁与绝缘套筒(2)内壁之间具有供磷化液流动的夹层空间(21),且夹层空间(21)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3)的液体入口(32)连通;所述绝缘套筒(2)外壁设置有高频加热线圈(22);/n所述发热体(1)内竖直贯通设置有供磷化液流动的流动通道(11),该流动通道(11)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3)的液体入口(32)连通,流动通道(11)的上端与上端头组件(4)的液体出口(42)连通;所述发热体(1)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夹层空间(21)和流动通道(11)的连通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包括发热体(1),该发热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头组件(4)和下端头组件(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端头组件(4)设置有液体出口(42);
所述下端头组件(3)设置有液体入口(32);
所述发热体(1)外设置有绝缘套筒(2),且发热体(1)外壁与绝缘套筒(2)内壁之间具有供磷化液流动的夹层空间(21),且夹层空间(21)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3)的液体入口(32)连通;所述绝缘套筒(2)外壁设置有高频加热线圈(22);
所述发热体(1)内竖直贯通设置有供磷化液流动的流动通道(11),该流动通道(11)的下端与下端头组件(3)的液体入口(32)连通,流动通道(11)的上端与上端头组件(4)的液体出口(42)连通;所述发热体(1)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夹层空间(21)和流动通道(11)的连通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化液高频加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头组件(3)包括下端头本体(31)和下支撑定位环(33);所述下端头本体(31)的上端具有与发热体(1)相适配的第一接口部,且第一接口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供绝缘套筒(2)插入的第一密封槽(36);下端头本体(31)的侧面设置有液体入口(32);所述下支撑定位环(33)的上端插装在流动通道(11)的下端开口处;所述下支撑定位环(33)的下端与下端头本体(31)内底壁之间具有流动空隙,且下支撑定位环(33)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用于支撑发热体(1)的加强筋(34);所述加强筋(34)与下端头本体(3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夹层空间(21)和液体入口(32)的连通通道(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波吴俊李现平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东森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