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586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合膏机主电机、冷却系统水泵、冷却系统风机和按钮开关,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线圈、第一联动主触点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线圈、第二联动主触点和第二联动常开触点;第三接触器包括第三线圈和第三联动主触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有在合膏机进行合膏步骤即主电机运转时,冷却水系统、冷却风系统才会启动运行;当合膏机进行其它步骤即主电机停止时,冷却水系统、冷却风系统也会跟着停止,冷却水系统、冷却风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受到主电机的控制;操作简单,减少员工额外操作;同时联动控制有效的实现了降低设备用电量,节能降耗,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加工
,特别涉及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铅酸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不论正极还是负极,原材料除了主要的铅粉、硫酸和纯水外,还有一些辅料,例如正极的导电碳材料、红丹和短纤维等,负极的硫酸钡、木素、短纤维、碳材料和腐殖酸等;这些原料通常通过合膏机合膏制成蓄电池;现有的铅酸蓄电池合膏设备包括合膏容器、铅粉进料管、纯水进料管和硫酸进料管;合膏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热产生,为了提高安全性同时对产生的热进行回收,在合膏机启动合膏时通常会打开冷却系统进行冷却。现有合膏机在进行下粉、下酸、下水步骤时,其主电机不运行,但是为了便捷操作,冷却系统还是会运行;在设备进行调机或突发故障进行维修时,主电机不再运行,冷却系统也会运行;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设备用电成本,冷却系统一直运行也会降低其使用寿命;若需要冷却系统不运行,需要操作人员特地去关闭冷却系统,而后合膏时还需打开冷却系统;较为麻烦,给操作人员增加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合膏机主电机、冷却系统水泵、冷却系统风机和按钮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线圈、第一联动主触点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与按钮开关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按钮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联动主触点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所述第一联动主触点连接电源和合膏机主电机;<br>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线圈、第二联动主触点和第二联动常开触点,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还连接第二联动常开触点和第二联动主触点;所述第二联动主触点连接电源和冷却系统水泵;第三接触器包括第三线圈和第三联动主触点,所述第三线圈的一端与第二联动常开触点连接,且所述第二联动常开触点与电源和冷却系统风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主触点与所述电源之间通过熔断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处理。进一步地,所述电源采用三相四线制结构,且所述电源连接隔离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合膏机主电机、冷却系统水泵、冷却系统风机通过联动装置连接,只有在合膏机进行合膏步骤即主电机运转时,冷却水系统、冷却风系统才会启动运行;当合膏机进行其它步骤即主电机停止时,冷却水系统、冷却风系统也会跟着停止,冷却水系统、冷却风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受到主电机的控制;操作简单,减少员工额外操作;同时联动控制有效的实现了降低设备用电量,节能降耗,经济环保。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电路示意图;图中所示:1、PCB板,2、中控元件,21、第一线束,3、供电元件,31、第二线束,4、限位机构,41、固定板,411、穿线孔,412、密封槽,42、导向板,5、底板,6、密封罩,61、穿线槽,62、密封条,7、语音识别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本技术的冷却系统以冷却水系统和冷却风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的冷却水系统以水泵的方式,抽动水进行水冷却,其中的冷却风系统以风机鼓风的方式进行冷却,二者可取一进行工作,也可联合进行工作;但是冷却系统不限于此;本技术的联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合膏机主电机M1、冷却系统水泵M2、冷却系统风机M3和按钮开关SB1,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线圈KM11、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所述第一线圈KM11的一端与按钮开关SB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按钮开关SB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所述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连接电源和合膏机主电机M1;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线圈KM21、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和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所述第二线圈KM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还连接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和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所述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连接电源和冷却系统水泵M2;第三接触器包括第三线圈KM31和第三联动主触点KM32,所述第三线圈KM31的一端与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连接,且所述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与电源和冷却系统风机M3连接;对合膏机和冷却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减少设备用电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与所述电源之间通过熔断器FU1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线圈KM11、所述第二线圈KM21、所述第三线圈KM31的另一端接地处理,提高安全性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采用三相四线制结构,且所述电源连接隔离开关QS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如图1所述,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源采用三相(A相、B相、C相)四线(A相、B相、C相线和N零线)制,本技术将三相电源分为三个主供电输出端包括第一主供电输出端(A相线输出端)、第二主供电输出端(B相线输出端)、第三主供电输出端(C相线输出端),还包括三个辅供电输出端包括第一辅供电输出端(A1相线输出端)、第二辅供电输出端(B1相线输出端)、第三辅供电输出端(C1相线输出端),其中主供电输出端和辅供电输出端连接,且主供电输出端与隔离开关QS1连接;隔离开关QS1的一端与熔断器FU1连接,熔断器FU1的一端与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连接;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与合膏机主电机M1连接,实现控制合膏机主电机M1的启闭;辅供电输出端连接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的输出端连接有冷却系统水泵M2,实现控制冷却系统水泵M2的启闭;辅供电输出端连接第三联动主触点KM32,第三联动主触点KM32连接冷却系统风机M3;实现控制冷却系统风机M3的启闭;辅供电输出端还连接有按钮开关SB1、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按钮开关SB1连接第一线圈KM11,第一线圈KM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连接第二线圈KM21,第二线圈KM2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连接第三线圈KM31,第三线圈KM31的另一端接地;实现合膏机主电机M1、冷却系统水泵M2、冷却系统风机M3的联动控制。在使用时,当合膏机进行合膏时,启动按钮开关SB1时,此时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线圈KM11接通,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闭合,合膏机主电机M1启动,进行合膏操作;而后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闭合,使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线圈K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合膏机主电机(M1)、冷却系统水泵(M2)、冷却系统风机(M3)和按钮开关(SB1),/n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线圈(KM11)、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所述第一线圈(KM11)的一端与按钮开关(SB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按钮开关(SB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所述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连接电源和合膏机主电机(M1);/n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线圈(KM21)、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和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所述第二线圈(KM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还连接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和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所述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连接电源和冷却系统水泵(M2);/n第三接触器包括第三线圈(KM31)和第三联动主触点(KM32),所述第三线圈(KM31)的一端与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连接,且所述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与电源和冷却系统风机(M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合膏机与冷却系统的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合膏机主电机(M1)、冷却系统水泵(M2)、冷却系统风机(M3)和按钮开关(SB1),
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线圈(KM11)、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所述第一线圈(KM11)的一端与按钮开关(SB1)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按钮开关(SB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和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所述第一联动主触点(KM12)连接电源和合膏机主电机(M1);
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线圈(KM21)、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和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所述第二线圈(KM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联动常开触点(KM13)还连接第二联动常开触点(KM23)和第二联动主触点(KM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圣李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