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254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制备系统,包括:液体混合釜,用于混合搅拌液体;液体混合釜顶部具有顶部开口、第一进料孔和第一放料孔,一搅拌杆穿过顶部开口进入液体混合釜中;第一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二进料孔和第二放料孔,第二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一放料孔;将从所述第一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一级过滤;第二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三进料孔和第三放料孔,第三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二放料孔,将从第二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二级过滤;储液槽,具有第四进料孔和第四放料孔;第四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三放料孔;将经第二级过滤的液体进行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制备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体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几乎所有车辆的发动机气缸都会产生积碳,只是聚集积碳的时间长短不同、程度不同。积碳对汽车动力下降、尾气排放超标和加剧气缸磨损是发动机的第一杀手。燃油增效剂又名基础液。在发动机气缸中加入燃油增效剂,能够从源头上抑制积碳的形成,并且能够让汽油充分燃烧,提高燃油动力,降低使用成本。然而,现有的基础液的制备工艺中,重要的环节在于原料混合搅拌是否均匀,过滤效率是否高,传统工艺中通常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来搅拌,机械搅拌针对纳米级产品来说,其精密度和搅拌均匀性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纳米产品。并且,传统过滤仅仅是在滤芯的过滤水平上进行改进和提高,而针对纳米级材料的过滤往往滤芯发生堵塞,造成更换麻烦,提高成本。此外,如修复剂、润滑油等,通常也需要纳米材料成分。因此,针对这些含有纳米级材料的液体,如何充分搅拌并且提高过滤效果是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液体制备系统,经过多级过滤,得到干净成分纯的液体,提高过滤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制备系统,包括:液体混合釜,用于混合搅拌液体;液体混合釜顶部具有顶部开口、第一进料孔和第一放料孔,一搅拌杆穿过顶部开口进入液体混合釜中;第一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二进料孔和第二放料孔,第二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一放料孔;将从所述第一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一级过滤;第二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三进料孔和第三放料孔,第三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二放料孔,将从第二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二级过滤;储液槽,具有第四进料孔和第四放料孔;第四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三放料孔;将经第二级过滤的液体进行存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过滤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第一级过滤器和第二第一级过滤器;第一第一级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主体、位于第一过滤主体顶部的第一盖体和位于第一过滤主体底部的第一底座;所述第一过滤主体呈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主体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投影轮廓小于所述第一底座的轮廓;所述第一盖体呈拱形;所述第一盖体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过滤主体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经所述第一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第二开口排出;第二第一级过滤器包括第二过滤主体、位于第二过滤主体顶部的第二盖体和位于第二过滤主体底部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过滤主体呈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二过滤主体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投影轮廓小于所述第二底座的轮廓;所述第二盖体呈拱形;所述第二盖体上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从第二开口排出的液体进入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过滤主体的侧壁具有第四开口,经所述第二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第四开口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过滤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第二级过滤器和第二第二级过滤器;第一第二级过滤器包括第三过滤主体、位于第三过滤主体顶部的第三盖体和位于第三过滤主体底部的第三底座;所述第三过滤主体呈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三过滤主体在所述第三底座上的投影轮廓小于所述第三底座的轮廓;所述第三盖体呈拱形;所述第三盖体上具有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连接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三过滤主体的侧壁具有第六开口,经所述第三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第五开口排出;第二第二级过滤器包括第四过滤主体、位于第四过滤主体顶部的第四盖体和位于第四过滤主体底部的第四底座;所述第四过滤主体呈中空圆柱体,所述第四过滤主体在所述第四底座上的投影轮廓小于所述第四底座的轮廓;所述第四盖体呈拱形;所述第四盖体上具有第六开口,所述第六开口连接所述第五开口,从第五开口排出的液体进入所述第六开口;所述第四过滤主体的侧壁具有第七开口,经所述第四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第七开口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主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主体的内径;且,所述第二过滤主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过滤主体的内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过滤主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过滤主体的内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包括:储液槽槽体和槽底部;所述槽底部呈尖锥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进料孔位于所述储液槽的一侧壁,所述第四放料孔位于所述储液槽的另一侧壁;所述第四进料孔低于所述第四放料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液体混合釜与所述第一级过滤系统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机械泵,用于抽吸所述液体混合釜中的液体进入所述第一级过滤系统;第一机械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料孔,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料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液槽之后还设置有第二机械泵,第二机械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放料孔,第二机械泵将所述储液槽内上部澄清液体抽吸到外部。本技术的液体制备系统,经过两级过滤,先过滤大颗粒,再过滤小颗粒,提高过滤效果。并且,每一级过滤器的内径都逐级递交,提高液体流动时间,减小液体流量,从而提高效果,一改传统中只关注滤芯改变的观点,成本简单,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第一级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第一级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级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第二级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液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混合釜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泄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泄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活动隔层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活动隔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以下结合附图1~11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且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达到辅助说明本实施例的目的。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制备系统,包括:液体混合釜L01,第一级过滤系统L021,第二级过滤系统L022,储液槽L03。液体混合釜L01,用于混合搅拌液体;液体混合釜L01顶部具有顶部开口、第一进料孔和第一放料孔,一搅拌杆L05穿过顶部开口进入液体混合釜L01中;第一级过滤系统L021,具有第二进料孔和第二放料孔,第二进料孔连接第一放料孔;将从第一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一级过滤;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3并结合图1,第一级过滤系统L021至少包括第一第一级过滤器L0211和第二第一级过滤器L0212;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第一第一级过滤器L0211包括第一过滤主体L02111、位于第一过滤主体L02111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体混合釜,用于混合搅拌液体;液体混合釜顶部具有顶部开口、第一进料孔和第一放料孔,一搅拌杆穿过顶部开口进入液体混合釜中;/n第一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二进料孔和第二放料孔,第二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一放料孔;将从所述第一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一级过滤;/n第二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三进料孔和第三放料孔,第三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二放料孔,将从第二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二级过滤;/n储液槽,具有第四进料孔和第四放料孔;第四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三放料孔;将经第二级过滤的液体进行存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混合釜,用于混合搅拌液体;液体混合釜顶部具有顶部开口、第一进料孔和第一放料孔,一搅拌杆穿过顶部开口进入液体混合釜中;
第一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二进料孔和第二放料孔,第二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一放料孔;将从所述第一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一级过滤;
第二级过滤系统,具有第三进料孔和第三放料孔,第三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二放料孔,将从第二放料孔出来的物料进行第二级过滤;
储液槽,具有第四进料孔和第四放料孔;第四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三放料孔;将经第二级过滤的液体进行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过滤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第一级过滤器和第二第一级过滤器;第一第一级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主体、位于第一过滤主体顶部的第一盖体和位于第一过滤主体底部的第一底座;所述第一过滤主体呈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主体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投影轮廓小于所述第一底座的轮廓;所述第一盖体呈拱形;所述第一盖体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进料孔连接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过滤主体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经所述第一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第二开口排出;
第二第一级过滤器包括第二过滤主体、位于第二过滤主体顶部的第二盖体和位于第二过滤主体底部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过滤主体呈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二过滤主体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投影轮廓小于所述第二底座的轮廓;所述第二盖体呈拱形;所述第二盖体上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从第二开口排出的液体进入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过滤主体的侧壁具有第四开口,经所述第二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第四开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过滤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第二级过滤器和第二第二级过滤器;第一第二级过滤器包括第三过滤主体、位于第三过滤主体顶部的第三盖体和位于第三过滤主体底部的第三底座;所述第三过滤主体呈中空圆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南泉陆沛霖郑诚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明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