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44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包括:壳体、分筛轮、斗型接水器、驱动装置和冲洗喷管;壳体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回收流道口,壳体的下部与设备底座固接;分筛轮固接在驱动装置上并设置于壳体内部,利用驱动装置带动分筛轮在壳体内部缓慢旋转;斗型接水器设置于分筛轮中心轴线所在方向的水平面上;冲洗喷管设置在斗型接水器支架的上部,且介于斗型接水器与外壳之间,冲洗喷管上设置有喷孔,清洁流体从喷孔流出对分筛轮进行反向增压喷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筛分机具有结构简单,既能够保留所需尺寸的微生物菌团,又能够实现微生物菌团与脱氮污水的自动分离,进而实现连续高效过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于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的菌水筛分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污水处理
中,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型微生物脱氮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技术主要是将微生物菌团悬浮于待处理污水中,使其与污水中的氮源进行硝化反应以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氨氧化处理完成后,经过生物脱氮的污水需送入下一道工序处理,而脱氮污水中夹杂的直径为0.18mm以上的微生物菌团需回收至厌氧氨氧化池继续参与微生物脱氮反应。在现有的过滤分离设备技术中,常见的过滤分离装置主要有旋流分离器和筛网器,旋流分离器无法控制待分离混合液中需回收的滤渣直径,且分离效果较差;筛网器虽然可以控制待分离混合液中需回收的滤渣直径,但不能实现滤渣的自动回流,需要操作人员将待回收的滤渣与滤液进行分离。有鉴于此,为了提高污水处理中的混合液分离效率,亟需提供一种既能够保留所需尺寸的微生物菌团,又能够实现待回收微生物菌团与脱氮污水自动分离,进而实现连续高效过滤的混合液筛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能够控制待回收微生物菌团的直径,同时还能够实现待回收微生物菌团与脱氮污水自动分离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包括壳体、分筛轮、斗型接水器、驱动装置和冲洗喷管;所述分筛轮和斗型接水器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分筛轮在驱动下旋转,所述斗型接水器用于承接并导流经分筛轮过滤后的污水,所述冲洗喷管设置在斗型接水器与外壳之间,清洁流体从冲洗喷管流出对分筛轮进行反向增压喷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喷管设置在斗型接水器支架的上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筛轮为圆柱盘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盘的圆柱面等分为镂空的矩形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盘的圆柱面上安装有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的目数为60目~120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斗型接水器设置于分筛轮中心轴线所在方向的水平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斗型接水器的最大接水面积小于分筛轮的轴向截面积,且筛分机工作过程中斗型接水器与分筛轮不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斗型接水器的下部设有出水口,通过所述出水口将过滤后的污水导流至下一道处理工序;所述斗型接水器通过支架固接在设备安装底座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喷管上设有可调整方向的喷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设有进水口,下部设有回收流道口,壳体的下部与设备安装底座固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分筛机,通过设置筛分机外壳体,既能够起到防止流体乱溅的作用,又能够达到对流体进行集中引流的效果。通过壳体、分筛轮、斗型接水器和冲洗喷管的组合,本技术的筛分机既能够保留所需尺寸的微生物菌团,又能够实现待回收微生物菌团与脱氮污水的自动分离,达到连续高效过滤的技术效果。2、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分筛机,通过在分筛轮上设置金属滤网实现待处理混合污水的过滤分离;进一步地,通过调整金属滤网的目数,能够对待回收微生物菌团的尺寸进行筛选。3、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分筛机,利用设置于分筛轮中心轴线所在方向的水平面上的斗型接水器,一方面,可以承接经分筛轮过滤后的脱氮污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斗型接水器的出水口将脱氮污水导流至下一道处理工序。4、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分筛机,利用设置于壳体内侧底部、且介于斗型接水器与外壳之间的冲洗喷管对分筛轮上的金属滤网进行反向冲洗,既能够达到将金属滤网上粘附的微生物菌团冲刷下来、保持滤网不堵塞的技术效果,又能够将回收的微生物菌团输送至厌氧氨氧化池继续参与微生物脱氮反应;进一步地,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喷孔的方向,能够更好地提高喷洗滤网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的分筛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的斗型接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的冲洗喷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壳体;11、进水口;12、回收流道口;2、分筛轮;3、斗型接水器;31、出水口;32、斗型接水器支架;4、驱动装置;41、驱动装置支架;5、冲洗喷管;51、喷孔;6、设备安装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的一种实施例,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包括:壳体1、分筛轮2、斗型接水器3、驱动装置4和冲洗喷管5;分筛轮2和斗型接水器3安装于壳体1内部,分筛轮2在驱动下旋转,斗型接水器3用于承接并导流经分筛轮2过滤后的污水,冲洗喷管5设置在斗型接水器3与外壳1之间,清洁流体从冲洗喷管5流出对分筛轮2进行反向增压喷洗。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壳体1上部设有待过滤混合菌水的进水口11,且进水口11可以进行管道法兰连接,其进水扬程H=5m~10m。壳体1下部设有微生物菌团的回收流道口12,待回收的微生物菌团可以通过回收流道口12输送至厌氧氨氧化池继续参与微生物脱氮反应。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壳体1能够起到防止流体飞溅、并对流体进行集中引流的作用。进一步地,待过滤的混合污水通过进水口11引入壳体1内部,经过壳体1的引流,又由于重力作用以及分筛轮2的旋转作用,待过滤的菌水混合液会瞬间掉落到设置在壳体1内部用于承接并导流脱氮污水的斗型接水器3内。经过滤分离后,分筛轮2上会粘附有待回收的微生物菌团,随着分筛轮2旋转以及受到重力作用影响,部分微生物菌团会掉落到壳体1内部,而部分微生物菌团仍会粘附在分筛轮2上。此时,通过冲洗喷管5流出的清洁液体,一方面可以对掉落在壳体1内部的微生物菌团进行冲刷,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分筛轮2上粘附的微生物菌团冲刷掉,使其脱离分筛轮2,从而保持滤网不堵塞。待回收的微生物菌团在清洗液的带动下,经回收流道口12离开壳体1回收至氧氨氧化池继续参与微生物脱氮反应。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分筛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壳体1的下部与设备安装底座6固接。进一步地,壳体1的下部可以通过支架与设备安装底座6固接。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分筛轮2固接在驱动装置4上并设置于壳体1内部,且分筛轮2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直径,利用驱动装置4带动分筛轮2在壳体1内部缓慢旋转,实现待回收微生物菌团与脱氮污水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分筛轮(2)、斗型接水器(3)、驱动装置(4)和冲洗喷管(5);所述分筛轮(2)和斗型接水器(3)安装于壳体(1)内部,所述分筛轮(2)在驱动装置(4)的驱动下旋转;所述冲洗喷管(5)设置在斗型接水器(3)与壳体(1)之间,清洁流体从冲洗喷管(5)流出对分筛轮(2)进行反向增压喷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分筛轮(2)、斗型接水器(3)、驱动装置(4)和冲洗喷管(5);所述分筛轮(2)和斗型接水器(3)安装于壳体(1)内部,所述分筛轮(2)在驱动装置(4)的驱动下旋转;所述冲洗喷管(5)设置在斗型接水器(3)与壳体(1)之间,清洁流体从冲洗喷管(5)流出对分筛轮(2)进行反向增压喷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喷管(5)设置在斗型接水器支架(32)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筛轮(2)为圆柱盘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盘的圆柱面等分为镂空的矩形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筛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盘的圆柱面上安装有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的目数为60目~12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刘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