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76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头,包括:拉头主体,拉头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帽盖固定块,帽盖固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帽盖,帽盖套设在帽盖固定块上,帽盖的底部位于第二凹槽内,且帽盖的底部两侧与第一凹槽的内壁接触,帽盖的侧壁铆接在第二凹槽内。采用这样的方案后,能提升帽盖铆接处的铆接强度,帽盖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头。
技术介绍
拉链头通常与拉链配合使用,拉链头由拉头主体、帽盖和拉片组成,帽盖固定在拉头主体上,拉片转动安装在帽盖上;为了便于固定帽盖,拉头主体上设置有帽盖固定块,固定块的侧面设置有凹槽,帽盖铆接在凹槽处。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当帽盖所受拉片的拉力过大时,帽盖铆接处将因为撑开过大,而从固定块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链头,能提升帽盖铆接处的铆接强度,帽盖不易脱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链头,包括:拉头主体,所述拉头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帽盖固定块,所述帽盖固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帽盖,所述帽盖套设在所述帽盖固定块上,所述帽盖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帽盖的底部两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帽盖的侧壁铆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为锥形槽。优选的:还包括弹性马钩和拉片,所述弹性马钩为U型结构,且所述弹性马钩的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卡接部;所述帽盖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帽盖固定块上均上设置有第三凹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帽盖的内腔形成容纳腔,所述弹性马钩被限定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性马钩的卡接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拉片转动安装在所述帽盖上,且所述弹性马钩穿过所述拉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帽盖在受到拉片的拉动时,其铆接处向两侧撑开时,由于帽盖的底部两侧与第一凹槽的内壁接触,而使得帽盖无法进一步撑开,从而有效避免了当帽盖因受到受到拉片的拉力过大时,帽盖的铆接处撑开的范围过大,致使帽盖从帽盖固定块上脱落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拉链头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所述拉链头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所述拉链头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所述拉链头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所述拉链头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马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拉头主体;11、第一凹槽;12、帽盖固定块;121、第二凹槽;122、第三凹槽;123、通孔;2、帽盖;3、弹性马钩;31、卡接部;4、拉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拉链头,包括:拉头主体1,拉头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设置有帽盖固定块12,帽盖固定块1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21;帽盖2,帽盖2套设在帽盖固定块12上,帽盖2的底部位于第二凹槽121内,且帽盖2的底部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接触,帽盖2的侧壁铆接在第二凹槽121内。这样一来,当帽盖2在受到拉片4的拉动时,其铆接处向两侧撑开时,由于帽盖2的底部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接触,而使得帽盖2无法进一步撑开,从而有效避免了当帽盖2因受到受到拉片4的拉力过大时,帽盖2的铆接处撑开的范围过大,致使帽盖2从帽盖固定块12上脱落的现象。经过实验测试,本技术中的帽盖比现有技术中的帽盖所能承受的极限拉力提高30%至50%。另外的,第二凹槽121为锥形槽。这样一来,能增加帽盖2的内壁与第二凹槽121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帽盖与帽盖固定块12之间的摩擦,从而提升帽盖2铆接处的铆接强度。另外的,还包括弹性马钩3和拉片4,弹性马钩3为U型结构,且弹性马钩3的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卡接部31;帽盖固定块12设置有两个,两个帽盖固定块12上均上设置有第三凹槽122,其中一个第三凹槽122的底部设置有通孔123,第三凹槽122和帽盖2的内腔形成容纳腔,弹性马钩3被限定在容纳腔内,弹性马钩3的卡接部31穿过通孔123,拉片4转动安装在帽盖2上,且弹性马钩3穿过拉片4。这样一来,当拉片4不拉动拉头主体1时,弹性马钩3的卡接部31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插入拉链内,使得拉头主体1不会随意滑动,拉链不会随意拉开;当拉片4拉动拉头主体1时,弹性马钩3在拉片4的拉力下压缩,卡接部31从拉链内脱离,拉头主体1可以滑动。同时,弹性马钩3具有弹性,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马钩加弹片组合的方式,减少了零件数量,更便于组装。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拉头主体,所述拉头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帽盖固定块,所述帽盖固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n帽盖,所述帽盖套设在所述帽盖固定块上,所述帽盖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帽盖的底部两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帽盖的侧壁铆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头主体,所述拉头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帽盖固定块,所述帽盖固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帽盖,所述帽盖套设在所述帽盖固定块上,所述帽盖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帽盖的底部两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帽盖的侧壁铆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为锥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卫兵洪振宇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华大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