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杨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1553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属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它利用团粒颗粒多孔隙的结构特性来栽培植被,团粒之间孔隙较大,有利于空气流通,多孔隙大大地改善了土壤透气能力,容易接纳降雨和灌溉水,而且既能够贮存养分,又能够快速或长效地释放养分,这样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同时多孔隙也利于植物根系的扎根生长,以便能抗住风沙的侵蚀,此装置前期先在培养壳培育植物,让其扎根稳定,提高存活率,后期随着培养壳的降解,植物根系逐渐渗透到下方的修复层并与其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改变尾矿库的生态环境,而且滴灌球上有供于根系扎根的攀附棒和攀附条,进一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区生态修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是在目前技术经济水平的条件下,将受到开发影响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科学、系统的生态修复工程和长期的生态抚育措施,使被破坏的、受损的矿山环境功能逐步恢复,使之生态环境自身可持续良性发展,逐步形成自我维持的繁衍生态平衡体系。矿山的主要生态修复对象包括:露天采矿场地、地下开采的采动影响区、排土场、选矿尾矿库、堆浸场、输送管线填埋区、道路、各工业场地等。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技术难点是尾砂粒径粗、没有土壤的团粒结构,内聚力极低、持水能力差、营养成分低下,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毒有害成分,植被品种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几近为零,风蚀严重,昼夜温差大,目前针对尾矿库修复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无土栽培植物实现,但无土栽培的成本较高,维护起来也不方便,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而直接采用土壤栽培的话工程量又大,单单覆盖土壤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先将待修复的修复层进行平整,以去除表层的尖锐石块;/nS2,将覆盖网(1)铺在整理好的修复层上,并稍微施加一定的下压力,使培养壳(2)插入到修复层中;/nS3,把团粒颗粒(3)填充在培养壳(2)中,并喷淋上营养液和水;/nS4,最后将植物种植在培养壳(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待修复的修复层进行平整,以去除表层的尖锐石块;
S2,将覆盖网(1)铺在整理好的修复层上,并稍微施加一定的下压力,使培养壳(2)插入到修复层中;
S3,把团粒颗粒(3)填充在培养壳(2)中,并喷淋上营养液和水;
S4,最后将植物种植在培养壳(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网(1)由多根水管组成,且水管交织成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网(1)的每个网格中都固定连接有培养壳(2),所述培养壳(2)中填充有团粒颗粒(3),且培养壳(2)中种植有植物,所述培养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滴灌球(5),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滴灌球(5)之间连通有连通管(6),所述覆盖网(1)靠近培养壳(2)的水管中放置有两个吸水棉(7),且两个吸水棉(7)分别位于培养壳(2)的两侧,所述吸水棉(7)的上端连接有引水条(8),且引水条(8)贯穿培养壳(2)的侧壁并延伸至最上端的滴灌球(5)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尾矿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网(1)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多个雨水收集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杨吕硕文王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王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