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4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中的极耳的中线与所述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得防爆阀在极耳弯折后尽可能少的被遮挡,进而使得当电池发生短路时,电池内部的高温物质能顺利由防爆阀喷出,防止电池内部热量过度积累,避免引发电池热失控;同时,极耳的中线与所述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使极耳结构对称化,当电流通过极耳时,极耳上各部分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使极耳各区域的温度一致性更好,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
本技术属于圆柱型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
技术介绍
目前锂电池从形状上主要可分为圆柱、方形、软包三类,其中圆柱型锂电池相较于其他两种类型的锂电池,其生产工艺更加成熟,自动化生产程度更高并且生产成本更低,因此,圆柱型锂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据着比较大的份额。但是传统的18650电池受限于体积,其能量密度已较难有进一步的提升,因此,许多圆柱型锂电池生产厂商针对电池的规格尺寸进行了新产品开发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由此衍生出了多种规格尺寸的圆柱型锂电池,如21700、26650或321350等。然而,近年来新能源动力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并且大部分事故都是其装载的锂电池的热失控所导致的,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极大地影响着新能源动力汽车整车的安全性能,因此下游的新能源动力汽车厂商对上游的锂电池制造厂商提出了更高的电池安全性能要求,而且目前锂电池尺寸与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也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CN205303592U公开了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外壳、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所述正极盖板和所述负极盖板分别与所述外壳的两端密封连接,所述正极盖板和/或所述负极盖板上设置有安全阀,在所述安全阀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胶层;但此方案并未给出如何设置负极盖板有利于防止极耳阻塞防爆阀,从而避免电池热失控的内容。CN209418564U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组件,包括正极盖板、负极盖板、防爆阀和注液嘴,所述正极盖板包括第一本体,所述负极盖板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其中之一安装有所述防爆阀,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其中另一安装有所述注液嘴。该盖板组件的防爆阀和注液嘴分别安装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其中之一上,从而可以同时进行注液嘴和防爆阀的安装,也为注液嘴和防爆阀的安装提供的足够的操作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此方案并未给出如何设置负极盖板有利于防止极耳阻塞防爆阀,从而避免电池热失控的内容。CN203674280U公开了一种防止形变的负极盖板,所述负极盖板的直径大于40mm,所述负极盖板上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距离负极盖板的边缘5~10mm。本技术能有效的避免注液密封时的碰压对负极盖板造成的形变,有利于一次锂电池加工,保证了一次锂电池的使用性;但此方案并未给出如何设置负极盖板有利于防止极耳阻塞防爆阀,从而避免电池热失控的内容。因此,开发一种能有效防止弯曲后的极耳阻塞防爆阀的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中的极耳的中线与所述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得防爆阀在极耳弯折后尽可能少的被遮挡,进而使得当电池发生短路时,电池内部的高温物质能顺利由防爆阀喷出,进而防止电池内部热量过度积累,避免引发电池热失控;同时,极耳的中线与所述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使极耳结构对称化,当电流通过极耳时,极耳上各部分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使极耳各区域的温度一致性更好,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为达到此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中的极耳的中线与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极耳为对称结构。所述极耳为片状结构,所述极耳的中线即代表所述极耳的对称轴。本技术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上极耳的中线与所述防爆阀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有效避免极耳弯曲对防爆阀的阻塞,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极耳结构对称设置使得通过极耳的电流在极耳上各个部分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极耳各个区域的温度一致性更好,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提高由其组装得到的电池的安全性。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组装过程中,金属保护壳的外径需与负极盖板的直径相当,因此,负极盖板上由负极底板引出而长出负极底板的极耳需要经过折叠才能使负极盖板与金属保护壳严密贴合来满足锂电池生产要求,而负极极耳的弯曲则易阻塞负极底板上防爆阀,从而造成电池热失控的风险。本技术所述负极盖板的极耳的中线与所述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指的是所述极耳的中线穿过所述防爆阀;此种设置能有效避免极耳弯曲后对防爆阀的阻塞,即当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时,防爆阀不易受到弯曲后极耳的阻塞,从而有利于防爆阀及时工作,使得高温物质由防爆阀出口及时排出,避免电池热失控的发生。优选地,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包括负极底板,所述负极底板的一侧连接有负极端子,所述负极底板背对所述负极端子的一侧连接所述极耳。优选地,所述防爆阀位于所述负极底板上未被负极端子和极耳覆盖的区域。本技术所述防爆阀位于所述负极底板上,其与极耳的中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同时位于负极底板上未被极耳和负极端子覆盖的区域,从而尽可能避免弯曲后的极耳阻塞防爆阀,在电池在发生短路时,防爆阀及时工作,电池内部高温物质由防爆阀喷出,避免电池热失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本技术所述负极底板为圆形板,所述防爆阀的形心距离所述负极底板的圆心的距离为10-12mm,例如10.2mm、10.5mm、10.8mm、11mm、11.2mm、11.5mm或11.8mm等。优选地,所述极耳与所述负极底板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垫,所述第一绝缘垫的面积大于所述极耳与所述负极底板正对的区域面积,所述第一绝缘垫的面积小于所述负极底板的面积。本技术中所述极耳与所述负极底板正对区域的面积为负极底板面积的60-65%,例如61%、62%、63%或64%等。优选地,所述极耳上与所述负极底板正对的一端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圆弧形的弧度为230-250°,例如232°、235°、238°、240°、242°、245°或248°等。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垫的面积是所述负极底板面积的84-88%,例如85%、86%或87%等。本技术所述负极盖板采用上述结构,其能有效避免弯曲的极耳对防爆阀的阻塞,同时有利于改善极耳上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有效降低圆柱型锂电池内部热失控的风险。本技术所述极耳的一端为圆弧形,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与所述负极底板的圆心重合。优选地,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负极底板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垫,所述第二绝缘垫的形状与所述负极端子的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垫上与所述防爆阀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空缺。优选地,所述极耳与所述防爆阀相邻的区域设置有凹形区域,所述防爆阀嵌入所述凹形区域中。本技术所述圆柱型锂电池的负极盖板上,所述极耳与所述防爆阀相邻的区域设置有凹形区域,所述凹形区域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防爆阀部分嵌入在所述凹形区域中,其使得极耳呈对称化分布,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流和热量在极耳上分布均匀,从而避免热失控现象的发生。优选地,所述负极端子上设置有三个圆弧形凸起,所述三个圆弧形凸起的圆心的连线为三角形。本技术所述负极端子采用上述结构,其包含三个圆弧形凸起,且三个圆弧形凸起的圆心的连线为三角形,防爆阀位于两个圆弧形凸起的中间位置,其能有效避免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中的极耳的中线与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极耳为对称结构;/n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包括负极底板,所述负极底板的一侧连接有负极端子,所述负极底板背对所述负极端子的一侧连接所述极耳;/n所述极耳与所述负极底板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垫,所述第一绝缘垫的面积大于所述极耳与所述负极底板正对的区域面积,所述第一绝缘垫的面积小于所述负极底板的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中的极耳的中线与防爆阀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极耳为对称结构;
所述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包括负极底板,所述负极底板的一侧连接有负极端子,所述负极底板背对所述负极端子的一侧连接所述极耳;
所述极耳与所述负极底板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垫,所述第一绝缘垫的面积大于所述极耳与所述负极底板正对的区域面积,所述第一绝缘垫的面积小于所述负极底板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位于所述负极底板上未被负极端子和极耳覆盖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型锂电池负极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负极底板间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双杰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