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73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包括顶盖片、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和下塑胶,顶盖片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极柱安装孔,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分别安装于两个极柱安装孔内,在顶盖片的中部、靠近负极纳米塑胶件一侧的顶盖片端部分别开设有凸字形结构的防爆孔、注液孔,防爆孔的底部腔体内设置有防爆片,下塑胶设置在顶盖片下方,且下塑胶上形成有分别与极柱安装孔、注液孔对应的开口,在下塑胶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槽口,槽口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制造且制造良率较高,极大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属于动力电池盖板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动力电池盖板的结构是由极柱铆接或者注塑组成,盖板制造过程中,需要多组件再进行众多工序成型,造成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对电池内部空间占用大。在此背景下,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加大电池内部空间提升能量密度,并使盖板轻量化,是现有汽车动力电池盖板急需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制造且制造良率较高,极大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包括顶盖片、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和下塑胶,顶盖片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极柱安装孔,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分别安装于两个极柱安装孔内,在顶盖片的中部、靠近负极纳米塑胶件一侧的顶盖片端部分别开设有凸字形结构的防爆孔、注液孔,防爆孔的底部腔体内设置有防爆片,下塑胶设置在顶盖片下方,且下塑胶上形成有分别与极柱安装孔、注液孔对应的开口,在下塑胶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槽口,槽口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均为中空方型结构,且中空方型结构的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顶部均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凸台,正极柱为铝材质,负极复合极柱的上半部为铝材质,负极复合极柱的下半部为铜材质。优选的是,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均通过纳米注塑工艺分别注塑至对应的极柱安装孔内,并在正极柱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负极复合极柱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之间形成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进一步的优选,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均为底部为开口状态的方型结构,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分别对应设置在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的方型结构内部,且在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方型结构的顶部形成有与环形凸台对应的开口,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的方形结构的中部向内收缩形成内陷卡环,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通过内陷卡环与顶盖片上的极柱安装孔密封并固定。进一步的优选,在下塑胶上的与极柱安装孔对应的开口两侧的下方对称设置有卡扣,在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的方型结构上形成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槽,下塑胶通过卡扣扣人正极纳米塑胶件、负极纳米塑胶件上的卡槽内继而密封连接。进一步的优选,铝材质的负极复合极柱的上半部底部形成有齿形结构一,铜材质的负极复合极柱的下半部顶部形成有与上半部底部形成的齿形结构一契合的齿形结构二,负极复合极柱的上半部与下半部通过齿形结构一与齿形结构二契合连接。进一步的优选,纳米注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顶盖片、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的表面进行化学处理,使顶盖片、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的表面形成多个微孔;步骤2:将顶盖片放置在下模具内后,再将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放置到对应的极柱安装孔内,然后将上模具、下模具合模,然后将纳米塑料熔融后射入到合模后的模具内,纳米塑料中的纳米粒子渗入顶盖片、正极柱、负极复合极柱化学处理形成的表面微孔内,使纳米塑料与金属表面紧密结合,实现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中空方型结构的正极柱和负极复合极柱,且正极柱和负极复合极柱采用五金冲压加工,替代以往自动车床加工,此工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中空结构的极柱降低了材料的使用,使整个动力电池盖板组件制造成本降低35%以上;2、极柱和负极复合极柱通过纳米注塑工艺注塑至顶盖片的极柱安装孔内,以此紧密连接,省去了常用的密封圈并有效的保证了整个动力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下塑胶仰视图;图4为负极复合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正极纳米塑胶件,2、负极纳米塑胶件,3、顶盖片,4、正极柱,5、防爆片,6、负极复合极柱,7、下塑胶,8、极柱安装孔,9、防爆孔,10、注液孔,11、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具体的介绍。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包括顶盖片3、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和下塑胶7,顶盖片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极柱安装孔8,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分别安装于两个极柱安装孔8内,在顶盖片3的中部、靠近负极纳米塑胶件2一侧的顶盖片3端部分别开设有凸字形结构的防爆孔9、注液孔10,防爆孔9的底部腔体内设置有防爆片5,下塑胶7设置在顶盖片3下方,且下塑胶7上形成有分别与极柱安装孔8、注液孔10对应的开口,在下塑胶7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槽口,槽口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均为中空方型结构,且中空方型结构的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顶部均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凸台,正极柱4为铝材质,负极复合极柱6的上半部为铝材质,负极复合极柱6的下半部为铜材质。参见图1、图2所示,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均通过纳米注塑工艺分别注塑至对应的极柱安装孔8内,并在正极柱4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8、负极复合极柱6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8之间形成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参见图1、图2所示,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均为底部为开口状态的方型结构,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分别对应设置在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的方型结构内部,且在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方型结构的顶部形成有与环形凸台对应的开口,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的方形结构的中部向内收缩形成内陷卡环,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通过内陷卡环与顶盖片3上的极柱安装孔8密封并固定。参见图2、图3所示,在下塑胶7上的与极柱安装孔8对应的开口两侧的下方对称设置有卡扣11,在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的方型结构上形成有与卡扣11对应的卡槽,下塑胶7通过卡扣11扣人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上的卡槽内继而密封连接。参见图4所示,铝材质的负极复合极柱6的上半部底部形成有齿形结构一,铜材质的负极复合极柱6的下半部顶部形成有与上半部底部形成的齿形结构一契合的齿形结构二,负极复合极柱6的上半部与下半部通过齿形结构一与齿形结构二契合连接。纳米注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顶盖片3、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的表面进行化学处理,使顶盖片3、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的表面形成多个微孔;步骤2:将顶盖片3放置在下模具内后,再将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放置到对应的极柱安装孔8内,然后将上模具、下模具合模,然后将纳米塑料熔融后射入到合模后的模具内,纳米塑料中的纳米粒子渗入顶盖片3、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化学处理形成的表面微孔内,使纳米塑料与金属表面紧密结合,实现密封。本专利技术采用中空方型结构的正极柱4和负极复合极柱6,且正极柱4和负极复合极柱6采用五金冲压加工,替代以往自动车床加工,此工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现有极柱多为实心结构,而中空结构的极柱则显著的降低了材料的使用,在保证电池了正常作业的同时,使得整个动力电池盖板组件制造成本降低35%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片(3)、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和下塑胶(7),所述顶盖片(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极柱安装孔(8),所述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分别安装于两个极柱安装孔(8)内,在顶盖片(3)的中部、靠近负极纳米塑胶件(2)一侧的顶盖片(3)端部分别开设有凸字形结构的防爆孔(9)、注液孔(10),所述防爆孔(9)的底部腔体内设置有防爆片(5),所述下塑胶(7)设置在顶盖片(3)下方,且所述下塑胶(7)上形成有分别与极柱安装孔(8)、注液孔(10)对应的开口,在下塑胶(7)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槽口,所述槽口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均为中空方型结构,且中空方型结构的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顶部均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凸台,所述正极柱(4)为铝材质,所述负极复合极柱(6)的上半部为铝材质,负极复合极柱(6)的下半部为铜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片(3)、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和下塑胶(7),所述顶盖片(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极柱安装孔(8),所述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分别安装于两个极柱安装孔(8)内,在顶盖片(3)的中部、靠近负极纳米塑胶件(2)一侧的顶盖片(3)端部分别开设有凸字形结构的防爆孔(9)、注液孔(10),所述防爆孔(9)的底部腔体内设置有防爆片(5),所述下塑胶(7)设置在顶盖片(3)下方,且所述下塑胶(7)上形成有分别与极柱安装孔(8)、注液孔(10)对应的开口,在下塑胶(7)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槽口,所述槽口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均为中空方型结构,且中空方型结构的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顶部均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凸台,所述正极柱(4)为铝材质,所述负极复合极柱(6)的上半部为铝材质,负极复合极柱(6)的下半部为铜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均通过纳米注塑工艺分别注塑至对应的极柱安装孔(8)内,并在正极柱(4)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8)、负极复合极柱(6)与对应的极柱安装孔(8)之间形成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均为底部为开口状态的方型结构,所述正极柱(4)、负极复合极柱(6)分别对应设置在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的方型结构内部,且在正极纳米塑胶件(1)、负极纳米塑胶件(2)方型结构的顶部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泽华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东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