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简子超专利>正文

电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958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泳本体结构,包含:一框架,包含数个连接电极的电气端子及至少一气泡导出结构;至少一胶体组合件,其包含至少二片板及一对间隔件;及数个夹具,其用以将该胶体组合件可拆卸地固定在该框架上,借助该等夹具的夹持力,该胶体组合件与该框架可结合为一体,使该对间隔件将该至少二片板平行地隔开而形成一第一空间,且在每一该等夹具与该框架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于进行电泳反应时,该气泡导出结构将反应中所产生的气泡导入各该等第二空间收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泳本体固定座及一电泳槽结构,使用上比较方便,而结构比较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泳装置
技术介绍
电泳技术现今在分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已发展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分析技术。利用电泳设备,可以自离子化的小分子甚至整个细胞等分离出各种如DNA、RNA或蛋白质等的带电粒子。当电泳系于胶体基质中实施时,称之为胶体电泳。一般在进形胶体电泳时,电泳设备需具有可供铸胶的铸胶组件及用以固定此铸胶组件的固定架。铸胶组件通常包含一对平行配置的板及一对间隔件,借助固定架的夹持,此对板被此对间隔件隔开且左右侧被封住,因而在其间形成一固定容积的铸胶空间。为确保在铸胶时不会泄漏胶体,除了确保铸胶空间的左右侧为封闭外,同时要确保铸胶空间的底部亦为封闭。因此,有些电泳设备尚配有固定座,将前述固定架夹持的铸胶组件置于固定座上即可封住铸胶空间的底部。习知的铸胶组件多采用一对呈扁平条状体的间隔件将一对平行板隔开以形成铸胶空间,例如美国专利第6,162,342号及台湾新型专利第M277920号中所揭露者。习知的固定架及固定座结构亦揭露于这些先前技术中。上述美国专利所揭露的固定架具有一对可变形的夹持件及一对可转动的凸轮杆,每一夹持件各具有可容纳铸胶组件左右侧的凹槽,借助转动凸轮杆使夹持件变形而夹住铸胶组件的左右侧。夹持件夹住铸胶组件后置于一固定座上,再借助配置于固定座上方的顶夹及下方的密合垫将铸胶组件的底部封住。上述台湾新型专利揭露的固定架系与固定座结合为一体。架体上设有一个供铸胶组件贴靠的凹部,并且在架体的凹部下方设有一个可以朝向凹部翻转压叠的盖体,在架体上方的两侧肩部另设有可将此盖体固定或是将盖体释放的扣件。然而,前述先前技术所揭露的扁平条状体的间隔件使用上并不方便,而固定架又因采用了过多零组件,导致结构过于复杂,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又,因前述先前技术仅藉密合垫本身的弹性来维持铸胶组件的底部与密合垫间的密合,故若密合垫发生弹性疲乏时将造胶体泄露而影响分析工作。这时需置换密合垫,此又增加使用者维护上的额外负担。另,对于习知在电泳工程中,气泡会聚集于铸胶组件上而阻碍观测的情形,前述先前技术皆未能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业界悬而未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创新的胶体组合件、电泳本体结构、电泳本体固定座及一电泳槽结构,使用上比较方便,而结构比较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用者维护上也能减少额外的负担。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胶体组合件包含至少两片板及至少一对间隔件,其中每一间隔件具有至少一个与该板嵌合的凹槽。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本体结构,包含一框架,包含数个连接电极的电气端子及至少一气泡导出结构;至少一胶体组合件,其包含至少二片板及一对间隔件;及数个夹具,其用以将该胶体组合件可拆卸地固定在该框架上,借助该等夹具的夹持力,该胶体组合件与该框架可结合为一体,使该对间隔件将该至少二片板平行地隔开而形成一第一空间,且在每一该等夹具与该框架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于进行电泳反应时,该气泡导出结构将反应中所产生的气泡导入各该等第二空间收集。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气泡导出结构为框架底部的一沟槽,该沟槽的表面系同时在横向及纵向的两个方向上倾斜呈现V字形剖面。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本体固定座,包含一座体;一设于于该座体上的卡合机构,用以固定一电泳本体结构;及一设于该座体上的封住机构,其包含至少一封住件及弹性件,以封住该电泳本体结构的该至少一胶体组合件底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槽结构,包含一槽体,其具有一开口,内部可拆卸地固定一电泳本体结构,该电泳本体结构包含至少一胶体组合件;及一槽盖,包含数个连接电极的端子及一散热机构,当该槽盖盖住该槽体开口时,该散热机构可定位于该电泳本体结构的该至少一胶体组合件附近。上述胶体组合件、电泳本体结构、电泳本体固定座及电泳槽结构适于搭配使用,然亦可能视情况分开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胶体组合件、电泳本体结构、电泳本体固定座及一电泳槽结构,使用上比较方便,而结构比较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用者维护上也能减少额外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胶体组合件10的立体分解图;图1B为图1A的组合俯视图;图2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胶体组合件10’的立体分解图;图2B为图2A的组合俯视图;图3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胶体组合件20的立体分解图;图3B为图3A的组合俯视图;图4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本体结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B为图4A的立体组合图;图4C为图4B的仰视图;图5为沿图4B的5-5剖面取得的剖面图;图6为沿图4B的6-6剖面取得的剖面图;图7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本体固定座70的立体组合图7B为图7A的立体分解图;图7C为沿图7A的C-C剖面取得的剖面图;图8显示电泳本体结构30置于固定座70上的立体组合图;图9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槽90的立体分解图;图10A显示将电泳本体结构30置入电泳槽90的过程的立体分解图;及图10B显示将电泳本体结构30置入电泳槽90后的纵向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A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胶体组合件10的立体分解图。胶体组合件10包含一对板12a、12b及一对间隔件14,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特点,每一间隔件14上皆设有一凹槽14a。板12a、12b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压克力等,以透明者佳,且板12a的上缘可略为凹陷以便利后续观察样本。图1B显示图1A的胶体组合件10于组合后的俯视图,其中凹槽14a可与板12b嵌合,而板12a则可叠合于间隔件14的外表面14b上,因而产生一个铸胶空间16。为维持此铸胶空间16,另需要一固定架夹持胶体组合件10(后述)。图2A所示为图1实施例于使用三片板的情况,其中胶体组合件10’的板12c系叠合于间隔件14的另一侧外表面14c上,因此除了原有的铸胶空间16外,又产生一个额外的铸胶空间18,如图2B所示。以目前为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对单凹槽间隔件而言,其即可产生最多两个铸胶空间;而对习知的扁条状间隔件而言,要产生相同的两个铸胶空间需用到两对间隔件才有可能,此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凹槽式间隔件的优越处之一。凹槽式间隔件的另一优点为凹槽本身对板片而言亦有较佳的固持作用。若有需要两个以上的铸胶空间,则增加间隔件的凹槽数目即可,例如于图3中所示者。在图3A中,胶体组合件20具有一对间隔件24,每一间隔件皆设置两个凹槽24a、24b,因此可将四片板22a-22d隔成如图3B所示的三个铸胶空间26、27、28。上述铸胶空间的容积大小完全由间隔件的凹槽壁的厚度来决定若凹槽壁具有相等厚度则分隔出相同容积的铸胶空间;反之,若凹槽壁具有不相等厚度则分隔出不相同容积的铸胶空间,设计者可依实际需求选择。又,上述胶体组合件于实施铸胶时尚需要一固定机构加以夹持。虽在此可采用任何习知形式的固定机构,但若采用以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泳本体结构,将可得到更佳的夹持效果。图4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本体结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电泳本体结构30系由框架32、两组胶体组合件34及一对夹具36所构成。框架32的主体为一U形结构,其两端水平延伸形成一对耳片32b,以形成第一挡止部I及第二挡止部II(其功能后述)。耳片32b上亦设置一对电气端子32a,其连接框架内部的电极(图未示)。另,虽非绝对必要者,但为便利观测样本起见,较佳于框架32上设置一对浅色挡板32c。胶体组合件34在此虽绘示如图1所示的两组胶体组合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泳铸胶的胶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两片板;及至少一对间隔件,其中每一间隔件具有至少一个与该板嵌合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子超马武扬
申请(专利权)人:简子超马武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