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17年8月11日、申请号为201710684937.9、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多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多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刻不容缓,其中光伏发电技术已飞跃发展、日益成熟,光伏电池的应用也逐渐普及。为了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制备成本,以实现平价上网,新的电池与组件技术不断发展。例如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电池,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提升。多主栅、无主栅、半片、叠瓦等新型组件技术的发展,使得组件的功率相较于普通光伏组件也有较大提升。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池片的厚度也在逐渐降低。然而运用以上电池技术与组件技术的光伏组件,相较于普通光伏组件,其在服役过程中电池片破片、隐裂、断栅等风险明显提升,甚至在电池片或组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概率亦较大。封装材料在组件中起到粘接保护等作用,常规封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包括依次叠置的上粘结层、发泡层以及下粘结层,所述上粘结层、发泡层和下粘结层中至少一种结构层中含有过氧化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结构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包括依次叠置的上粘结层、发泡层以及下粘结层,所述上粘结层、发泡层和下粘结层中至少一种结构层中含有过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的发泡层的原料包括100重量份的发泡层主体材料、0.1~15重量份的助剂、0.1~10重量份的发泡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的上粘结层的原料和形成所述下粘结层的原料各自独立地包括100重量份的粘结层主体材料和0.1~15重量份的助剂,形成所述的发泡层的助剂、形成所述的上粘结层的助剂、形成所述下粘结层的助剂中的至少一个结构层的助剂中含有0.01~3重量份的所述过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0.1~5份助交联剂、0.1~3份紫外吸收剂、0.1~3份抗氧剂、0.1~5份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优选所述助交联剂为多官能团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类,进一步优选为异氨酸三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优选所述紫外吸收剂为水杨酸酯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受阻胺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配比混合组成,进一步优选由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优选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245、抗氧剂1010、抗氧剂1035、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3114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优选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由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胺基代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封装用背层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粘结层、所述发泡层以及所述下粘结层中至少一者掺有分子筛材料或吸水材料,优选所述上粘结层、所述发泡层以及所述下粘结层中至少一者掺有0.1~10重量份的所述分子筛材料或所述吸水材料,优选所述分子筛材料为3A、4A、5A型分子筛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所述吸水材料为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锌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杰,郑炯洲,桑燕,唐国栋,周光大,林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